×
汽车电子 > 汽车分类 > 详情

你真的了解比亚迪吗?我们也做储能,还很赚钱!

发布时间:2020-07-13 发布时间:
|
比亚迪是巴菲特先生投资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借助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比亚迪自身拥有的尖端技术能力,无疑让比亚迪的北美市场拓展大有助力。

  

在今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比亚迪北美总经理李柯在对话时表示,比亚迪储能业务目前在北美没有对手,与家庭的小储能相比,比亚迪更多关注的是电力公司的大储能。
  

储能独占鳌头
今年四月,特斯拉发布Powerwall储能电池,宣布进军能源行业的战略。将为家庭、商业和公共事业提供一整套电池方案。储能技术的理念是让太阳能、风能等具有间歇性特点的发电资源成为主流,这项技术将会掀起一场电网设计的新革命。
  

而在北美生产储能电池的企业中,比亚迪是最早的拓荒者。在2015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比亚迪北美区总裁李柯,李柯自信的表示:“我并不认为特斯拉[微博]对我们存在威胁或挑战,我们反而把它当做是一个好的机会,暗示着比亚迪应该借此机会加大马力做更多储能电池的项目。”
  

在储能领域,比亚迪研发、生产并销售各式各样的储能产品,这包括微网系统、家庭小型储能系统、社区中型储能系统(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在内),以及大型储能系统等等,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场合的需要。
  

李柯指出,与家庭的小储能相比,比亚迪更多关注的是电力公司的大储能,这为比亚迪后期的电池产能及储能,电动车,太阳能三大梦想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计划的美国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储能电池也是比亚迪的强项。” 李柯强调说:“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生产5GWh的电池。大概到年底,8-10GWh的电池产能会投入生产。所以从规模来讲,我们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仅居我们之后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不足10%,我们在储能及电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已成功打入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全球多个高端市场,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国家电网、美国杜克能源、美国雪佛龙等。据比亚迪介绍,现公司已占美国市场50%以上的份额,大客户主要是电力公司及储能服务的公司。
  

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前夕,比亚迪获得了美国最大的长滩60台电动大巴的订单。四月底比亚迪又向LA MTA交付5台电动大巴。李柯表示,比亚迪把这两笔订单看做是它在美国市场开拓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比亚迪集团公司提出的新能源车发展战略的转折点,这为比亚迪后续的业务发展奠定了业务收入的良好基础。
  

巴菲特看比亚迪
比亚迪是巴菲特先生投资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借助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比亚迪自身拥有的尖端技术能力,无疑让比亚迪的北美市场拓展大有助力。李柯表示,“客户们认为-如果巴老认为比亚迪好,他愿意投资给你,我们就能相信你们!”
  

对于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要求和期盼,李柯表示,“巴菲特从未向我们提目标、提要求,他总是给予我们鼓励。尽管是在盈利不佳的时期里,巴菲特仍对我们非常地信任,并尊重我们的决定。我们也非常地荣幸能够得到他的肯定。”

李柯还表示,股东大会与巴菲特共进晚餐的时候,“我和王总(王传福)与芒格坐在一桌,当我向他汇报我们新能源大巴的业务就要翻三倍,我们电动车的业务要翻七八倍,我们今年应该成为市场新能源车的最大供应商。91岁的芒格听后兴奋异常。大声喊道‘我早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发展’,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励。”
  

电动车市场正在做大
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IT公司加入到电动车行业,国内市场拉开了一场电动汽车的大战。先有小米也宣布将要进军电动车市场,随即在2015年1月,乐视正式发布智能汽车LeUI系统, 借助手机用户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力让大众消费者加强对电动车的认知和接受度。
  

对此,李柯把当前激烈的竞争比作良好的产业促进,“与这些IT公司一起把市场培育好,最终只有少数的具备很强工业基础,资金实力及从市场经验沉淀的企业才会分享到成功的果实。”
  

“相比手机,电动车供应链的要求更加严苛,对工业基础的投入要求很大。而目前只有比亚迪能有实力提供满足市场要求的产品。” 李柯自信的表示,“比亚迪在电池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并且由于各种电动各种车型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电池产能的提升,储能也使我们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巴菲特虽然没有对其它中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但他旗下消费类的企业如DQ冰淇淋、可口可乐以及亨氏集团等都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在中国政府积极倡导新能源发展的当下,李柯认为,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环保压力及石油危机给比亚迪的业务发展带来了百年不遇的机会。
  

“我们的电池在市场遥遥领先,而只有比亚迪才能提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最安全最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李柯表示, “未来我们的用户不仅会感受到比亚迪不论在汽车各项基本技术指标都达到很高的标准,同时我们的内饰和外观也有大大的改观。我们对未来两三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信成功来自自我完善
比亚迪是中国最早进入到美国市场的企业之一。作为新兴的早期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初期面临的行业差异、企业文化差异以及竞争阻力是巨大的。李柯强调说,”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研发新产品,以及如何将新兴产业融入传统产业,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努力与付出。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及推广,中国及美国的市场已经逐渐开始对我们这个新兴产业产生了兴趣。”
  

而对于比亚迪来讲,最大的挑战不是别人,而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李柯表示,“奠定好基础,下一步我们就要乘胜追击,思考如何实现我们的产品规模化,量产化,让更多人能接受这样一个新兴产业。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电动汽车发展路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