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设备 > 智能电网 > 详情

浮躁的光伏产业背后 产能过剩并非各界共识

发布时间:2021-12-31 发布时间:
|

      8月26日以来的十余天内,光伏产业界可谓“噤若寒蝉”。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称,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光伏产业进入中央政府的产能过剩“黑名单”。

    更让光伏产业界警醒的是,同一日,工信部发布《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该报告中首次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

    光伏发电为什么这么短时期就从受鼓励大力发展,转向了被警告过剩?很多人对此不解。

    “规划产能”与“开发产能”有差异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无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公告还是工信部的报告,都没有就目前光伏产业的总产能、产业内部结构等数据作出说明。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产业过剩的判断主要来自目前可供统计的“规划产能”。

    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但专家认为,上述规划产能早已达到;在即将公布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

    “从各省区及各大投资商公布的发展目标来看,全国2000万千瓦的规划仍偏于保守。”国内某知名多晶硅生产厂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今年4月曾根据光伏产业主要企业公开发布的企业发展目标计算得出,多晶硅到2011年可以达到年产5万—10万吨。“这样的产能如果实现,将满足全世界使用。”

    但是,“光伏产业的建设周期至少是五年,现在的统计口径有问题。”麦肯锡公司光伏产业咨询师江克林对本报记者说,当前,要使宏观调控更优化,还是应该掌握光伏产业的“开发产能”。

    江克林说,他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调研时发现,很多光伏发电项目虽已获批,但并没有破土动工,“只是一大片阳光大地”,“企业起码也会分期开发,并不会那么狂热地扩张实际产能”。江克林的研究咨询团队调研后认为,在中国,多晶硅这个行业的规模仍非常小,甚至比不上垃圾发电行业。[page]

    目前,赞成“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观点的人认为,光伏企业在某些地区以发展光伏发电为“借口”,大肆“跑马圈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取用地,这是产能过剩的有力论据。世界能源基金会曾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在中国,“跑马圈地”几乎是每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并不必过度紧张。政府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土地资源,以及通过多元化要素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才是根本之策。

    产能过剩警告有深意

    业界普遍认为,中央政府警告产能过剩,似有这样一层深意:勒紧产业界的腰带,倒逼光伏产业结构调整。

    2005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将十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行业。2009年8月,全国人大财经委经过调研认为,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

    业界普遍认为,在这样的宏观调控总体方针之下,多晶硅、风电等起步没几年的新能源行业进入了过剩黑名单,起码可谓未雨绸缪。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鲍云樵告诉本报记者,国家目前警示光伏产能过剩,主要是针对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产能较小、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企业。而技术工艺与国际接轨甚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企业,在中国还非常少。这类企业在技术投入、产业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继续大力鼓励发展才是。

    “技术竞争的本质决定了光伏发电是一个进入后很快达到高潮的行业”,江克林说,光伏发电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削减成本,在研究和开发上投资,包括改进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以及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低成本国家。同时,必须确保能获得原材料,避免采用错误的技术或与错误的伙伴合作。所以,关于产能过剩的警告非常必要。

关键字:可再生能源  多晶硅  光伏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智能电网搭配物联网技术.对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