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市场动态 > 详情

18号文十周年 倪光南院士回顾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0-06-06 发布时间:
|

“18号文”十周年 中国软件产业成果丰硕

    李树翀:各位赛迪网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请到演播室的是中国著名的IT产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让我们首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倪院士作客赛迪网直播间。

    倪光南: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到赛迪网和大家一起讨论。

    李树翀:今天我们有请请到了倪院士,想和倪院士和我们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进行简单的交 流。倪院士,今年正值我国发布“18号文”十周年,在这“18号文”自发布起来这十年内,中国软件产业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长速度,我们这边有数据显示,这十 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8%,应该说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有些行业专家把这十年称为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您怎么看待中国软件十年发展情况?如 何来评价中国软件这十年当中的得与失?

    倪光南:中国软件在这十年以来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数据看,这十年从 2000年到2009年,软件销售总额,十年里的增长为16倍,这是非常大的增长。为什么会增长呢?要归功于国家政策的支持,“18号文”就是最重要的政策。这里我回顾一下 “18号文”当时出台的背景。2000年以前中国软件业称不上是个独立的产业,这有历史原因,在主机时代,当时买个计算机,它配的是自己的软件,这个硬件就附带着软件,各种主机的软件又互不兼容,软件形成不了独立的产业。到了PC以后才有Wintel架构,软件作为独立产业才越来越大了。  中国走过了主机阶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计算机领域没什么发展,影响到后来软件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对待。到了1994年,中国要实行新的税制,就是现在的增值税,当时我们对软件有了解的业内人士,觉得新税制如无优惠政策,对软件等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利,我们应该反映我们的看法。当时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在1994年我们提了一个政协提案,就是《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提案》。这个提案特别提到,新的税制可能对于一些高增值的企业,像软件、集成电路这样的企业,造成很大的税负。

    我们当时举的例子到现在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我们说,这种税制对一般产业很合适,但是对于高技术企业不合适。比如微软,当时微软1992年度总营业额27.5亿美元,总盈利7亿美元。但软件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增值税的抵扣,如果它交了17%增值税后,它就很少利润了,就很难继续发展了。

    还举了英特尔公司的例子,1992年度当时它是57亿美元的总营业额,盈利约10亿美元,IC芯片也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增值税的抵扣,如果它按增值税17%去交,它就基本没利润了。它们是跨国企业,是那么大的企业,但如果采用增值税这种方式,它们也很难发展,何况中国的小企业。所以我们的提案提上去,领导部门很重视,当时几个部一起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仔细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当然,除了1994年这个提案以外,中间还经过历年来很多人士提出类似的意见,最后2000年出台了 “18号文”。我觉得它最重要的实惠就是企业享受到了减税,从17%减到3%,集成电路企业从17%减到6%,所以中国软件和IC设计企业得到了很好的优惠,顺利的发展起来了。这是对当时背景情况的介绍。现在,对新的“18号文”,我们希望继续能在这方面保持或加大力度。

软件服务业政策的出台应注重“惠及面”

    李树翀:正式由于像倪院士一系列、一批当年的老专家,可以说很早的预测到了中国或者 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也发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的向领导们建议,导致最后能够出台这样的“18号文”,“18号文”对我们这 十年来整个软件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营造很好的产业环境。“18号文”效果非常明显,大家都在展望新“18号文”,前不久三部委联合出台增加 21个国家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出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政策,很多人说这个政策有可能会加入到新的“18号文”当中,您觉得这个政策如果进入“新18号文” 对未来我们中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会有哪些推动作用?

    倪光南:这个政策表明三部委对于离岸服务外包很重视、很想支持,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我们觉得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作为一个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应该覆盖足够的面。相比一下,去年有一个九部委的文件,在去年9月份,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等的九部委发了一个文件,即《鼓励政府和企业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个覆盖面更广的意见。

    这里要提醒大家,有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不清,一个是“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容易混淆,另一个是对服务外包本身,“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也容易混淆。对第一个,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是两码事,中国的软件出口,大量的都是华为、中兴等等公司的通信设备,里面包含了嵌入式软件,一般来讲,按工信部的计算方法,有15%的、有20%的等等,不同的产品中软件的比重不同,我们软件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嵌入式软件的出口。真正离岸服务外包的出口额在中国软件总的出口额中只占约13%,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所以不要把中国的软件出口都放到“离岸外包”的头上,这层纸要捅破,要实事求是,“离岸外包”是很重要,但不要夸大“离岸外包”的成绩。

    所以离岸外包和软件出口不是一个概念。从数量来讲,真正离岸外包的销售额只占中国软件业总销售额的 2%,所以我说三部委文件是好的,但它只支持了2%,如果作为产业政策,其余的98%是不是也要考虑? 这是一个问题。九部委文件所说的服务外包,主要是指国内发包的在岸外包,这个覆盖范围就比较广。一般来讲,中国的服务外包中,国内发包的在岸外包大概占85%,国外发包的离岸外包大概只占15%,国外发包中,包括日本、美 国、欧盟等等,所以中国离岸外包在整个服务外包中的比重也是小的。

    今年三部委文件支持的是关于服务外包中的离岸部分,即服务外包中的15%,所以这个文件就不如九部委的文件所支持的在岸外包,即服务外包中的85%的覆盖面广。作为产业政策,我们希望今后的政策应该覆盖整个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其中的信息服务业,应当覆盖各种信息服务,包括服务外包在内;对服务外包应当包括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在内。这样,才是全面的、完整的产业政策,观念或概念必须准确,不能有片面性。总之,我们希望新 “18号文”,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政策优惠,应该有个全面的对策,应该有个统筹安排。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不应过分强调离岸外包

    李树翀: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方面,您的建议是惠及面更广,力度更大。因为现在很多专 家提出来,软件服务外包像印度国家做的比较好,中国现在这样的产业开始兴起,甚至有很多专家觉得,未来中国有可能取代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接包国家,所以开 始大力鼓励这种离岸外包,但是很多又反应,说目前中国的这些软件外包产业层次相对比较低,可能达不到印度那样的高度,有人说我们的行业像“搬运工”一样, 整个产业层次比较低,系统级设备做不了,只是做下面代码级工作,您怎么看产业升级情况?比如未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或者通过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如何界 定高端的产业,或者对产业升级有帮助的企业给予更大的扶持?

    倪光南:要看到积极的方面,比如三部委文件支持了服务。中国历来“重硬轻软”,总认为硬 件是重要的,轻视软件,更轻视服务。这个传统观念要转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非常重视现在的潮流,像软件服务化,就是大家说的SaaS,还有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都会提供大量的服务,所以将来软件业中服务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去年软件技术服务在中国软件业中占了22.4%,其中包括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IT咨询等等。随着软件作为服务的趋势,在软件业中,服务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 这个服务绝不是只有服务外包这一块,更不是只有离岸外包这一块。在中国,为什么只占软件业2%的离岸外包在舆 论上炒的最热,这是受到照搬印度模式的影响。

    我们知道中国的制造业很发达,现在世界上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叫印度来学中国制造,我想它学不到。反过 来也一样,中国学印度这种低端的离岸服务外包,也学不到。我说它还是属于低端,印度主要是接美国发包。比如微软客户服务中心由印度来做,很多美国软件公司发包给印度,将一些较低端的工作 给印度去做。相对来说,服务外包还是不容易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何况我们的企业往往还是接印度转发的、它不愿做的低端离岸外包业务。

    李树翀:不断的转包过程中,我们是最底那一层。

    倪光南:在软件行业,同样我们也要进入制高点,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这个机 会。所以我们说要有明确的观念,不要把离岸外包过份的强调,把离岸外包作为中国软件发展主流,这是主观愿望,但和中国软件业的客观实践是不符合的。我们十年以来,对离岸外 包虽然政府发了最多的文件,但到现在为止,离岸外包只占中国软件业的2%,这说明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不完全符合,我们其它很多软件却都发展起来了,主要就靠“18号文”。 [page]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重点没有调整

    李树翀:就像您说,各个专家观点不一定一致,首先像您说的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概念,通 过概念看将来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您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提法,这正好是我下面的问题。最近最火的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在这战略新兴产业当中,信息网 络被新一代信息技术提法所代替,您觉得新的提法是不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是不是预示着我们未来产业发展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或者说国家产业扶持的重心或者发 展的重点会有作调整?

    倪光南:从实际内容来讲没有变化,去年以来,胡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了一 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像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等等,他都提到了。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目标。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问题,现在归纳起来就是当前所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热点是移动互 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等,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和信息网络是分不开的。

    李树翀:领导更重视了,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像您说的,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来讲,有 几个产业跟我们软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很多这些产业带来了大力的发展,刚才您提到的像物联网、云计算很多是以软件为基础的,虽然没有单独把软件提出来,但 是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可以表示国家对未来软件发展的重视。刚才您提到了,我们讲的服务外包,您提到自主知识产权国产软件,在这方面,在“18号文”这 十周年期间,国家也加大了力度扶持。包括最有名的“核高基”专项,里面就包括基础软件,可以说国家对基础软件扶持力度比较大的,比如龙芯,但在这过程中有 一些小插曲,包括开源软件和国产软件之争,在未来发展基础软件领域,您有什么样的建议?您觉得我们国家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看待开源软件和国产软 件之间的问题?

    倪光南:首先应当肯定核高基重大专项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因为这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订的,覆盖时期从2006到2020,是这15年期间国家的中长期战略。过去在国家要不要支持这些核高基的技术问题上争议是很多的,现在目标统一了,只是实施的问题。
因为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软件,是构成信息 系统基础的软件。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你能不能自主可控?起最根本作用的是基础软件,其他软件也有作用,但没有基础软件作用那么大。所以国家决定支持基 础软件,把它作为核高基专项的内容是非常英明的,这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

    由于基础软件需要很多年的积累,比如操作系统软件,你看世界上现在主要是三家,就是Linux、Windows和UNIX,Windows和Linux是最大的两支,主要是这两家在竞争,UNIX逐渐减少,它和Linux又是一脉相承 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很自然的,中国的操作系统,会基于开源的 Linux,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我们自主创新的成分,构成了中国目前的国产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打破Wintel垄断局面

    李树翀:您的意思是虽然是我们国产软件,但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前人总结来的成果全部都 推倒重来?就像我们要写东西的话,没必要再开发一种新的语言,只是要加入我们自己的一些核心东西在里面。因为刚才您提到,可能相比服务外包来讲,国内这些 基础软件来讲,可能更能够代表中国在软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但是这个行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越是基础的东西,包括像我们的CPU一样,越是基础的东 西,市场对国外的龙头企业把控的就比较严,这个时候,我们积累又相对比较少,所以这个行业成为一个投资很大,反而见效很慢的行业,您觉得这个行业是不是不 太适合市场化?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希望哪个企业突然间站出来突然去投资把国家问题解决掉,这个时候是不是反而需要国家加大力度去扶持?通过一些政策甚至 资金方面直接牵头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个跟我们国家整体实力、技术水平相关的。

    倪光南:这个问题比较大,可以分两部分来说。第一点,我们确实看到市场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给了我们一种机遇,容易打破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市场上本身有很有利的条件,使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迅速的发展,取得良性循环。举例说,比如传统PC是Wintel架 构,你想打破它的垄断,我想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看到新一代的信息设备,如iPad,数据表明,如果把iPad归入Notbook,那么美国市场上iPad已经是第一位的Notebook了。如果我们眼光放得远一点,把云计算、物 联网看作将来的必然发展趋势,那么新一代信息设备的市场会很快超过传统PC的市场。对新型软件和服务也是如此,未来的市场很大, 容易打破垄断。

    从联网设备来看,过去PC几乎是唯一的信息终端。现在一个人可能有一个 PC、还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等,这类设备可以叫做新一代信息终端,我说也可以叫4C融合终端,它把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和内 容都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终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以带动新一代信息终端的发展。将来中国PC的数量可能不到十亿,而新一代信息设备的数量可能是几十亿,甚至可能上百 亿,新一代信息终端市场将会超过传统的PC市场。在这个领域,对Wintel没有好处。现在你看到那些平板电脑,苹果用的不是 Wintel,现在有很多比较便宜的,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用的也是开源软件,比如Android操作系统,也用了ARM或MIPS架构的CPU,所以不 是Wintel架构。这样看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打破原来 Wintel垄断是有利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说到国家对于基础软件的支持,对于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的这些重大的核心技术,像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国家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也需要国家来支持。因为过去这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市场,单靠个别企业来竞争,不容易成功,但这次有了核高基专项的支持就较易成功,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战略的支持。

    我们需要有战略支持,有长期眼光,有国家意志,核高基就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我们要用15年的时间来实现它。我相信中国有巨大的科技资源,有巨大的内需市场这些条件。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又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所以我们是能成功的。

360与腾讯争端应靠权威机构制定规范来解决

    李树翀:在中国强大市场支撑下,如果国家持续加大力度,保持政策可延续性,在基础软 件方面加大支持和投入的力度,相信未来有很好的结果,对软件产业整个技术实力会有显著的提升。说到基础软件以外,近几年中国软件行业活跃度非常高,很多企 业包括创新型企业涌现出来,在行业当中,比如在互联网领域,也占领了比较不错的位置,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业内最火的一件事儿是360和腾讯所谓在桌 面的争端,对这件事情您怎么来看中国目前软件领域创新、发展的环境?国家需要出台什么样相关的制度、行业标准使我们行业竞争更加的有序?使我们产业创新环 境更加的优化?

    倪光南:就事论事,作为用户来讲,对企业之间的争端搞不清楚。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范,比如由权威的机构,制订一些规范,包括执行开放标准,我想这个行业会更加有序地健康发展。

    李树翀:倪院士,接着您刚才说的话题,因为我也在关注网上的新闻。今天上午看到的新 闻,没记措的话,应该是朝阳区法院受理腾讯诉360案件,我心里在想,有这样的疑问想请教您。比如腾讯和360事情,业内很多专家看法都不一致,而且目前 没有很好的标准能够衡量谁对谁错,这个时候把它一下子如果真的摆在法院面前,这么多懂行业、懂技术的专家都没有办法给出定论的时候,当然这个事儿可能八卦 的一个消息,法院能够给出什么样的裁决呢?是不是像您说的国内需要一些标准化的东西?如果技术行业很难定,在维持行业秩序方面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工作呢?

    倪光南:我觉得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刚才说360和腾讯之间的问题,目前没有第三方机构做客观的公正的测评,谁也说不清 楚。

    除此之外,推行开放标准这类问题有关部门是可以做的。举例来讲,现在像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用的浏览器很多,这应该用谁的标准?国际上有 W3C标准,是开放标准,但是中国是什么标准呢?世界一些著名网站这些不同的浏览器都可以看,不管你用IE还是Firefox,还是用其他的浏览器都可以,但中国的一些网站基本上只能用微软的IE。

    比如你到网上去买东西,上网上银行,往往你不用IE就不行。IE并不是W3C国际标准,它是微软的私有 标准。所以我就觉得有关部门应该提出要求,要浏览器符合开放标准而不是某一家的私有标准,IE在全球份额大约是七成,但IE在中国份额至少是九成以上,因为中国一些网站必须使用它。中国应该支持W3C标准还是支持IE的私有标准?有关部门应该有明确的态度。

    我认为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应该让消费者有选择浏览器的自由,而不是强迫他们用IE。这类事情完全是可以规范的,不规范,中国就没有进入国际大家庭,而是进入了微软小家 庭,我们不是怪某个网站,这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规范的事。

    李树翀:像您说的起码有一个选择的权利。

    倪光南:提倡采用开放标准,不是做不到的,你发一个红头文件,大家就去做了。现在中国有个共创联盟,是开源软件企业的联盟,在做W3C国际开放标准的符合性测试,但他们没有足够的权威,很难推动。如果有关部门说,我们中国网站现在应该按照国际开放标准,问题就立即解决了。

    李树翀:而且像您说的技术上又没有什么难度,应该不会有问题。所以可能从这个也暴露 出一些小问题,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要讨论360和腾讯争端,这个事情包括倪院士您可能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只能像您说的反应出来我们在行业规范暴 露出一些小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再进行一些努力,让我们的行业更规范、更好。

    我们认为,制订行业规范、采用开放标准等等,对于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创新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刚才,倪院士跟您探讨了我们基础软件和我们互联网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page]
 
嵌入式软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李树翀:还有一个重点,一个很重要的市场,近几年兴起速度比较快的,在行业里的应用 软件和工业里应用软件。最近包括部里面的李毅中部长一直在提两化融合,两化融合以后是信息化向传统行业融合,但是在融合过程中,肯定需要信息化设备和技 术,其中软件一个很重要的,因为很多人觉得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加上软件就是信息化了,因为计算机是通用的,但是信息化的软件可能不一样,而且在工业级嵌入式 应用软件有很多用途,您觉得未来这个市场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倪光南:我觉得工业软件这个提法有中国的特色,是面向两化融合,产业要升级转 型,工业结构调整、提升需要用工业软件,这个是中国特色。这不是教科书上的分类,比如教科书上会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等,那是另外的分法,我们是按应用领域来分,主要应 用于工业的软件我们就叫工业软件。

    现在工业软件的定义还没有统一。我个人理解,第一类是嵌入式软件,就是固化在设备里面的,应该说是和设备不可分的软件,我没听说谁买一个智能手机,还要再去另外买一套软件才能用,你买了手机,基本软件也就包含在内了。

    李树翀:就像我们汽车里面用汽车电子产业软件。

    倪光南:所以大到火箭、汽车、小到IC卡,这个嵌入式软件无处不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 联网发展起来,我相信嵌入式软件会无处不在。我们曾经估算过,目前国家十大支柱产业中,对电子信息产业不用说了,嵌入式软件占一大块。另外一块是汽车,汽车是 25%以上是汽车电子,高档汽车可能会是50%以上,这就是嵌入式系统,所以嵌入式软件在汽车产业中也占一大块。嵌入式软件对物流、造船等也比较重要,实际上嵌入式软件对其它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作用。

     工业软件第二类是专门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软件。这些软件产品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为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工业软件第三类是物联网的工业领域应用服务。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技术(RFID、传感器、 GPS、摄像机、激光扫描器…)、各种通讯手段(有线、无线、长距、短距…),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 进而实现“管理、控制、营运”一体化的一种网络。在工业领域物联网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
 
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软件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李树翀:您说到工业领域,现在工业领域很大,应用领域很广。虽然定位各有不同,像您 刚才说的三个领域,三个不同层次的工业软件,可能引起大家对它的重视。刚才您介绍,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举例,中国的汽车产值非常、非常大,汽车当中 可能有20%甚至50%整个成本是汽车电子产品,而汽车电子产品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成本可能是里面的嵌入式软件,当然现在不光是嵌入式软件,现在还有系 统软件、导航软件等各式各样的软件,按照这样来说,如果我们考虑到工业软件的话,现在目前可能是不是软件产业或者软件市场的规模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或者比我 们想到的还要大呢?这个产业越来越重要。

    倪光南:产业的重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从本身提供的产值来讲,比如GDP关系也很 大,实际中国软件业现在还是很弱,去年接近一万亿,一万亿也不太小,当然也不够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从软件产业的战略地位来讲,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不仅是 信息安全,如果在金融领域就涉及金融安全,在交通领域就涉及交通安全,在能源领域就涉及能源安全,总之,软件涉及到国家安全。那么现在“重硬 轻软”的思想就要破除掉,你看是软件决定硬件还是硬件决定软件?软件硬件当然都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是软件决定硬件的行为,因为我们所有的硬件都是通过软件来控制的,硬件往往受软件的控制。

    从安全的角度,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软件的战略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 标志之一。在今天信息时代,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信息系统,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是依靠别国的软件在支撑,这是很大的问题。从GDP来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一定 太大。但当前是信息时代,不要忘了我们不是在18世纪、19世纪、20世纪,现在是21世纪,因此国家对我们提出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目标,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是决定今后国家 信息安全的技术,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软件的战略地位是最重要的。
 
物联网、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在于软件

    李树翀:软件产业像您说的,因为它的规模涉及到所有产品当中、所有行业当中,我们很 难把它统计软件到底有多大,但是我们可以说的是可能会比我们想像的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大,还可以说除了它市场很大以外,刚才您讲到它的战略意义,所以说可 能从几个方面来讲,国内应该继续加大软件扶持力度、技术发展。倪院士在交流过程当中,您不止一次提到物联网、云计算,前段时间总结,2010年最火的几个 词,物联网、云计算加上三网融合,我觉得它必须得有一个基础条件,有很好的软件支撑。在信息化里,软件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靠软件支撑,您觉得 未来我们国家在云计算和物联网整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会对软件产业或者对国内软件技术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倪光南:现在特别热的是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它们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和软件相 关。举例来说,现在云计算比较出名的像Google、Yohoo、亚马逊等等,实际上它们用的硬件可能是最便宜的服务器,它们 用最便宜的、单个使用不大可靠的服务器,把这样的几十万服务器通过云计算技术,主要是软件技术,变成了一个超强计算能力、超大存储容量的云计算系统,这里的核心技术实际上主要是软件。

    李树翀:所以说现在很多人讲的平台、系统、云计算里边的理念,其实指的就是软件的东 西,软件所营造出来的虚拟化那种环境,而不是硬件,不是哪个服务器。所以说现在卖服务器的厂商也在讲解决方案,我理解所谓的解决方案,就是机器加上它软件 的一些服务。所以说未来可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软件产业也会随之快速的发展。

    此外还有像您说的,软件越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的普及,软件所占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page] 
 
人才、市场是我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优势

    李树翀:讨论了这么多问题,因为现在马上是十二五规划要开始了,包括我们部里面在积极准备软件行业十二五规划,您对接下来中国软件产业五年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您觉得我们应该在哪些重点的领域下一些功夫?或者说您觉得未来哪些领域市场前景发展比较好的?

    倪光南:十二五应该继续那些长期的战略方向,比如像核高基专项,和其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如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等这些和下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重大专项,这是从2006到2020,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都要继续做的。过去,我们已经启动了,但 是进度不够快,我们觉得应该加快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所制定的这些重大科技专项,因为这是战略方针。

    现在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我们来讲是 很好的机遇,因为国家把它作为新兴产业,这说明不是传统的产业,不是市场格局、技术格局都已经成熟、定型的领域,而是市场格局、技术格局没有成熟、定型的领域。

    我们看,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不是出自老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新兴企业,我们中国的百度、新浪、阿里巴巴等等,外国的雅虎、谷歌、亚马逊等等都是如此,因为老企业船大难掉头,历史包袱重。这些情况说明,新兴产业容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树翀:新时代、新的机会来了。

    倪光南:所以我们说,国家为什么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出来,就是要我们抓住机遇。因为 我们国家的有利条件,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科技部统计,中国科技人才资源世界第一。具体落实到软件领域或者IT领域,中国的 软件人才资源应该是世界上数一数二,我们的说法留有余地,因为我们软件人才的质量还要提高,说数一数二是比较客观的。

    第二是中国的市场优势,我们国家的内需市场那么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内需市场的影响不那么大,我们的情况比发达国家好得多,这又是优势。

    李树翀:加上两化融合以后就更大了。

    倪光南:每个国家都看重中国的市场。而且中国公司依托内需市场,还在走向世界市场,现在你看像华为、中兴他们走到国际市场,非常成功,包括第三世界、发达国家的市场,华为、中兴他们都能跟思科竞争,在欧洲、在北美都能竞争。所以这两个优势使得我们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极大的优势,这是中国的特殊优 势,我们的国力也足以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备非常好的条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得十年以前,苹果公司几乎维持不下去了,微软还投给了它一笔钱。但是 经过这十年发展,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过了微软,十年功夫,苹果公司从一个基本上濒临破产的公司,由于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会,它兴起了,它做的不是传 统的PC,它主要的依托就是iPod 、iPad、iPhone等等,那么这i系列的产品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它是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会, 十年时间赶超了微软。那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下一、二个五年计划里,造就中国的苹果公司或者几分之一的苹果公司?

    李树翀:您的意思是我们的机会又来了? 

    倪光南: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有这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开源软件渐成主流 将主导软件发展趋势

    李树翀:您觉得在基础软件方面,您觉得目前在整个市场方面和技术发展方面,机会仍然还在吗?

    倪光南:我觉得中国基础软件机会还是很大的,从信息安全角度要求,我们需要有中国的基础软件。 另外有一点,我要特别提一下,开源软件要重视,基础软件和开源软件往往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基础软件特别像操作系统这类基础软件,我刚才说的,这是几十年形 成的格局,比如Windows、Linux两个主要的方向,重新做一个不是这两大工业标准的比较难。

    我们为什么重视开源软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源软件有可能发展成为主导软件趋势。因为过去PC时代谁主导?是私有软件,源代码不开放的,要买版权才能使用,但是到了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我们看到有几个迹象值得注意。

    第一,我刚才讲到了,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司,可能90%左右的公司都是在开源软件之上运行。不过开软许可证(除AGPL外)并不要求提供Web服务的软件开放源代码,这些应用着的开源软件未必对外全部开源。

    第二,2010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开放源码类已超过封闭源码类。

    第三,据Gartner预测,到2011年,至少80%的商业软件解决方案将包含实质性的开放软件。

    第四,数量远超PC的云端和物联网设备软件平台大多将基于开源软件。从这些趋势来看,我们应该重视开源软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里,应该重视运用开源软件,我们要融合进去,我们要很好的运用开源软件,对它的贡献也要加强。

    李树翀:我理解一下您说的话,因为这个开源软件是这么多年智慧结晶,中国人没必要从 头开始再做一遍。您觉得我们可以用前一代人技术去做,我觉得您说的这些理念,有点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我 理解,您的意思是我们相对走了相对的结晶来完成这项工作。就像我当时学微电子,我没有必要从最基础的理论去研究,因为我一辈子也研究不出方程来,我只要知 道方程是什么意思,学会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就可以了。所以说可能这块,您是不是也建议我们国家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扶持力度,还是希望业内一些专家、业内人士 能够转变对开源软件的一些看法。

    倪光南:是的,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比中国强。比如美国奥巴马特别重视,白宫网站就是基于开源软件的,美国 国防部专门发了指导性文件,要求对开源软件要与商业软件同等重视,同时提出开源软件有特殊优势,包括安全性等等。俄罗斯总统也发出命令,要在学校里强制推行俄罗斯操作系统,防止盗版。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对开源软件的客观需求更多一点。但相对来说,我们重视程度不如发达国家,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应该虚心地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做 法,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李树翀:今天倪院士也接受我们赛迪网这样的平台和管道,向业内人士呼吁引起大家对开 源软件的关注,今天跟倪院士交流这么多,非常感谢倪院士。跟倪院士交流这么多,我觉得我对软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或者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通过 跟倪院士的交流,也让我对中国软件未来发展前景更加的看好,未来的软件产业应该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我们中国软件产业,我相信在国家包括相关部委的大力扶持 下,在我们像倪院士这样的行业专家大力推动下,在我们全体的产业界人士一起努力下,一定能够持续保持快速、稳步的增长态势,再次感谢倪院士作客赛迪网直播间,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谢谢大家。

    倪光南: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Surface Pro X让您感受[自在畅联"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