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数码 > 市场动态 > 详情

制造业转移 亟待破解五大难题

发布时间:2020-10-15 发布时间:
|

编者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就是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转移。

如今,中国内部的产业转移画卷也在徐徐展开,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企业正在把工厂开设到四川、湖北、安徽等中西部地区,而这背后的难题也日益凸显。

工厂开到家门口_产业转移亟待破解五大难题

胡军华 李溯婉 黎闵功 崔丹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正在进入第四次,而这次则是以中国的产业转移为主。即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往中西部转移,形象地可以称之为“将工厂开到家门口”。

此前的每一次产业转移都带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而此次如何做好产业的梯度转移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能否再次腾飞的重要一步。

但是,将工厂开到劳动力的输出地,把产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尚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形成梯度转移模式,而非分散转移,并充分发挥产业的集群效应和带动效应。

廉价劳动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最强有力支撑点之一,包括富士康在内,正是中国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应和各种丰富廉价的资源,使这些企业以成本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胜出,如今这一情形正在发生变化。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即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富余劳动力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以西部某城市为例,其土地成本一亩50万~60万元,高的还有70万~80万元一亩,甚至还有一些土地是通过开山出来的土地。而这些土地给企业并没有这么高的价格,这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对一些投资项目都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因为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别说几亿元,就是几千万元的投资都是很大的,投资企业都可以和当地政府谈判获得很多优惠政策。而在投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获得规费减免,土地报征绿色通道等优惠措施。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还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尤其是列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的所得税减按15%计。这比沿海所得税低10个百分点。

此外,金融危机对东部地区的冲击以及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将倒逼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从而也加速低端产业向外转移。

但在这巨幅产业转移画卷的背后,一系列难题也亟待破解。

难题一 :物流

不过,地处内陆的中西部地区相对沿海无论在地理环境上还是投资环境上,仍然存在诸多不利,这也是产业西进的障碍。

2008年1月29日,主管商务及招商引资的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率团拜访富士康。在会见现场,郭台铭叫其部下拿出一幅中国地图问黄小祥,四川到欧洲路线怎么走?到南亚包括通过船运到达越南的通路的物流条件怎么样?

其实,物流条件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郭台铭关心的问题也正是所有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四川省已提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新增10多条出川通道。而且在去年10月开通经阿拉山口到达欧洲的班列,并将开通直飞北美的货运班机。

此外,相对于那些大项目有政府支持,其他转移过来的企业仍然面临物流短板,而且还担心当地领导的调任,一位台资笔记本配套企业负责人就向记者表示,领导调任很容易带来政策的变化,并导致投资环境发生改变。

难题二 :产业配套

运达服饰是怀化工业园具有产业转移色彩的招商项目之一,2009年该公司投产,实际运营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知情人士介绍,运达服饰从事的主要是服装外贸业务,原来工厂在深圳。资料显示,运达服饰是一家港资企业,主要生产美国警察服装,有固定的境外原材料采购地和产品销售市场。2009年前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运达服饰决定在怀化工业园修建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原计划在湖南生产,再运至深圳出口。

运达服饰在当地生产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产业链不配套。知情人士说,运达服饰服装生产需要的拉链、纽扣、线等辅料都需要从外地运到湖南,本地无法购买到配套的材料,导致企业必须支付额外的成本,对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浙江桐乡市濮院是羊毛衫生产的聚集地,早在2008年,当地企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经让当地企业感觉不堪重负,对于离开濮院去其他地区发展的建议,一位企业负责人顾虑重重,他曾对记者表示,在濮院,羊毛衫产业链发展完善,生产羊毛衫需要的所有材料都能在当地找齐,换到其他地方很难有类似的配套条件。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指望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地开发区不乏希望落空的案例。在安徽省某县的工业园区内,道路两侧全是各种各样的招工广告,而在工业园内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由于连日未雨,大风在工业园区刮起阵阵尘土。

一位地方工业园招商部门的人士认为,产业转移要实现预期的效果,不能仅仅转移一个企业,最好是整个产业链进行转移。

难题三 :技术工缺乏

不仅如此,意想不到的是,把工厂开到家门口,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不再遭遇“民工荒”,而且当地工人的素质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相比而言,富士康等大型项目就要从容得多,其招工由政府包办,而且富士康去年招的工人就是成都市组织到深圳培训的。当地一个区就业局的人员介绍,当时有几个人送几个人过去,不计成本。不过,其他企业就需要自己解决,一位节能灯企业负责人说,要招到人很难,要招到合适的人更难,因为熟练工的短缺,企业只好自己培训。

“明管车间的成型工和弯角工达到比较熟练的要半年,这需要大量投入原材料。成型工和弯角工每个月的培训成本为5000~6000元。培训两个月后比较成熟,但是产品合格率只有70%~80%。合格率上不去也要赔钱。”除了技术工种外,还有工业会计、仓库、品质检验等岗位招不到人。

而在河南沈丘县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周口凯旺电子科技公司也遭遇了这一问题。

对凯旺电子而言,虽然本地员工工资较低,1000多元对当地农民仍具吸引力,但同时员工素质不高,只能负责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流水线作业,而在重要的技术核心岗位,仍然由凯旺从深圳等地雇工负责。

难题四 :批量招工不易

除了产业链不配套,运达服饰原来希望在怀化建厂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建厂后发现这一目的也落了空。怀化市下辖十余个区县,一直是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地区。知情人士说,运达服饰给工人开出的工资在1500元/月左右,这是包括加班在内的薪水;而在沿海地区,雅戈尔日中纺织公司工人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另外公司给工人免费提供食宿。在怀化上班,虽然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不过对于那些在沿海工作拿过更高工资的青壮年劳动力来说,显然出门打工的吸引力更强。

2月8日,在怀化市河西开发区火车票集中售票处,开往上海、广东方向的火车甚至连站票都一票难求。在劳动力输出地怀化,运达服饰同样遭遇工人不足的困境。

为耐克等知名品牌代工的吴先生也告诉记者:“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降低用人成本,但也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未必能全部解决用工问题。这几年,部分从珠三角转移到内地的鞋企,不少工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也便开始遭遇用工的瓶颈。所以他们再转移不会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代工企业台湾宝成国际集团公司(下称“宝成”)也在遇到这样的尴尬。最近几年,宝成逐步将生产基地从大陆沿海城市往安徽、江西和湖北等内地转移。在广东东莞,宝成在这里投资设立的裕元鞋厂在高峰期时工人接近10万,而在内地省份因缺少外来工,招两三万人都可能变成难题。宝成2008年于湖北阳新县落户设厂,一期工程去年初投产,已有员工7560余人。今年,二期20条生产线将分两次启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要招14000人。而这对于人口百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多达25万人的阳新,看似微不足道,可目前该企业的招工情况并不理想。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珠三角成本还在不断上涨,但目前这里往内地或东南亚转移的鞋企反而没有前几年那么积极,不少大型鞋企转移后依然难以解决招工难问题,更多鞋业还是愿意留在珠三角,利用这里的产业配套、市场以及人才等优势来实现升级。

难题五 :招商恶性竞争

不过,在这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学者们仍表示担忧。“现在主要是县级市、地级市有问题,西部很多地方还远远没有达到招商引资的阶段,还是求人的阶段。”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表示。

李勇说:“真正一流的企业是不会来西部的,一般来西部的还是资本金不足的企业,几亿元的投资在东部就是毛毛雨,但是在西部就是很大,别说几亿元,就是几千万对于西部一些地方都是很大。因此,西部处于不利的地位,企业的博弈能力就比较强大。

在这种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为了追求税收,大量污染、耗能产业可能会迁移到西部地区来,对脆弱的生态形成威胁;另一方面,企业会对地方政府附加很多条件,要地方政府满足很多要求,增加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成本。

不仅如此,西部地区招商引资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能够使得企业落户本地,各地纷纷开出优惠条件,企业往往会在几个地方进行选择来获得更多条件,由此形成恶性竞争。

事实上,学者们抨击东海沿海发展模式就是“race to bottom”(向谷底竞赛),以牺牲资源环境、员工福利等模式来吸引外资。然而,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光是要防止污染产业的转移,还应该要防止“向谷底竞赛”模式向西部转移。

与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招商部门策动的自发零散式产业转移相比,江苏、广东等地的产业转移更具有组织性。广东有组织地对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腾笼换鸟”,在广东北部等地规划了多个产业转移园,其中广东清远市抓住佛山产业转移机遇,大建陶瓷生产基地。

江苏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通过苏南向苏北进行产业转移等措施促进苏北地区发展,缩小苏南与苏北的发展差距。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材料显示,江苏多年坚持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财政对苏北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达到1463亿元,苏北承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9854个,总投资6086亿元;江苏有关部门组织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由苏南开发区采取选派团队、挂钩结对,帮助苏北建设开发区,产业转移项目效益因此相对更高,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连续四年高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TI推出延长货架存放期计划.最高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