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数码 > 市场动态 > 详情

硅之变 : 英特尔眼中的新世界

发布时间:2020-09-28 发布时间:
|

      曾经科幻电影里特有的画面会在现实生活中一一呈现:不同类型设备之间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们能够浸入到同一3D虚拟环境中互动,电线将从人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美国西海岸6月17日,当国内的广播、电视还在提醒人们以防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内却门庭若市。这家有着25年发展史的博物馆内,聚集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技术精英以及来自全球的媒体。他们来参加英特尔(博客)一年一度的研究日—一场关乎计算的技术秀、一扇透视未来的窗口。

      从算盘到计算器、集成电路、苹果机的原型乃至以后的大型机和PC,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记录的只不过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剪影。但这个剪影折射出的是IT界神话一般的硅谷,这个狭长的地带曾经在一天内造就36个百万富翁,也曾创造了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生产力。

      “你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将不会认为我们的所为是疯狂的。”英特尔把这句话高高地挂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墙上,和馆内的“古董”形成鲜明的反差。英特尔似乎想要以此来宣布,未来,并不遥远。

      创造明天

      “每天早晨,我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想该怎样去创造未来。”虽然年逾60,但英特尔CTO、英特尔高级院士兼英特尔研究院总监贾斯汀在谈起英特尔研发时,双眼依然闪烁着光芒。这位深受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影响的科学家试图把德鲁克的那句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做到实处。

      贾斯汀并不是在说大话。当你开车路过英特尔位于硅谷的总部时,你会发现英特尔办公楼上四个醒目的单词“Today is so yesterday”。“我们必须看得更远,这是英特尔思想、责任感的体现”,贾斯汀对《互联网周刊》说,“这种思想有时候是研发的压力,但英特尔工程师身上的责任感会让这种压力变成一种信念,你知道,压力会不断推动技术前行。”

      这种符号学上的意义让人联想起了英特尔于5月开始的品牌宣传——英特尔与你共创明天。这是英特尔三年来最大的一次市场推广活动,也是英特尔首次摆脱产品、以品牌形象进行推广。“intel inside”让英特尔CPU的身份深入人心,但PC行业的日趋饱和让这个半导体巨人开始想要通过塑造新的形象来打破消费者对英特尔的传统认识。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消费者重新或者说更好的认识英特尔,英特尔的芯片虽然主要还是在PC上面,可远远不只在这个领域里面,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也已经实现了。”英特尔中国区市场与渠道部总经理张文翊曾多次对媒体表示。

      深藏在骨子里的危机感,让英特尔想要在市场回暖前“创造明天”的意图,更为明显的表现出来。近40项最新的前瞻性研究成果被划分为四个展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炫酷的车载娱乐设备、语音操控电视与电脑间的互动,化身为3D形象进入游戏中来一场决斗或者冒险,甚至通过“争议查询器”来进行信息筛选以判断网略信息的真实性……

      这还是你们所熟悉的那个穿着防尘服的、一板一眼的英特尔吗?硅在英特尔的手中似乎发生了奇妙的变化。[page]

      中国智慧升级

      另一种变化来自于英特尔的内部调整。贾斯汀在研究日上透露,英特尔企业技术事业部(CTG)更名为intel labs,中文名称为英特尔研究院。在最新的英特尔研究院组织架构中,英特尔中国研究院(ICRC即原先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有所“晋级”,成为与位于美国的电路和系统、微处理器和编程、未来技术、集成平台四大研究部并列的第五个部门,也是唯一一个以地域划分的研究机构。

      英特尔对中国的重视从其投入上窥得一二:1998年,英特尔以5000万美元在华成立了ICRC;2003年,英特尔投资3.75亿美元在成都建立了封装和测试工厂;2005年,英特尔聚到平台事业部全球总部落户上海;2007年,英特尔花费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立晶圆厂……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中国在英特尔的战略蓝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日上,来自ICRC的两项最新研发成果《小物体,大世界(Small Object, Big Worlds)》和《“开启”我的虚拟世界(I'll have my Virtual World “To Go”)》同样获得了世界瞩目,中国智慧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世界级水平,ICRC应用系统实验室的陈玉荣博士还在今年英特尔研究日上,当了一把“技术明星”。

      在陈玉荣身上,你很容易发现技术工程师的使命感。“我们的使命就是去想十年以后的应用是什么样的,然后把应用开发出来,以帮助英特尔更好地做硬件的体系结构。”在前段时间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陈玉荣这样说道,“但是,(做研究)不光是从技术层面去考虑,还要考虑技术对产品组、对未来英特尔的商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技术路线和市场战略的紧密缠绕,是稳重而务实的英特尔的一贯作风。英特尔对研究项目和重点领域所作的调整,是为了让其研究更好的契合公司在移动、视觉和嵌入式领域整体发展的企业愿景。而拥有全球最多手机用户和3亿网民的中国,一定是英特尔率先争夺的市场。而在市场导向的研发项目选择方面,或许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

      甩掉电线

      英特尔做出的努力还不仅如此,其试图以更为简单的方式把业界熟知的英特尔创新方向传达给普罗大众,而最新的形象广告是英特尔迈出的第一步。能将“空气变电能”的英特尔内部巨星乔舒?史密斯似乎向外界传达了这样的讯息:英特尔专注于技术创新,致力于不断改善用户的计算体验,而且重视节能环保。

      “空气变电能”其实是一种无线共振能量链接技术,当遇到接收共振器的自然频率时,能量就会被有效吸收,其原理类似于用声音震碎玻璃杯——嵌入了接收器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终端,在距离发射共振器一定距离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电池充电。想象一下,携带笔记本等需要充电供电的设备进入机场或者特定空间,就能给电池自动充电,你将可能彻底摆脱携带充电器的困扰。

      目前,这一技术还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充电会不会被干扰?怎样选择性地给设备充电?无线充电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电力的传输过程中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史密斯的助手对记者说,“选择设备进行充电属于技术细节,我们正在找最好的方法来实现它。”在成功甩掉网线之后,甩掉“捆住”笔记本电脑的最后一根线成了英特尔的努力方向。

      在“空气变电能”后面还隐藏着英特尔更大的野心。英特尔在技术展区的入口处设置的第一个展台,恰好展示了英特尔最新的平台电源管理技术。这种技术针对于基于凌动处理器的下一代MID 平台Moorestown和智能手机。而与当前的MID平台相比,该技术使平台闲置功耗降低50多倍。

      尽管卖掉了Xscale,英特尔一直没有放弃智能手机,2008年在IDF上推出的基于凌动处理器的MID或许是英特尔宣布回归的先兆。然而,MID并没有像英特尔预期中的受欢迎,功耗仍然是英特尔躲不过的症结。据介绍,新的能耗降低技术能为硅芯片带来巨大变化,使硬件在降低能耗方面起到主要作用,通过硬件与操作系统的结合,实现更快、更精确粒子级的电源管理。

      6月24日,英特尔与诺基亚宣布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基于X86架构的新型移动计算设备与芯片组架构,将计算机的强大性能和高带宽的移动宽带通信相结合。这意味着英特尔将有机会成为诺基亚的芯片供应商,还被允许在自己的芯片组里集成3G通信模块。有人评价说,双方的合作意义不亚于当年的“Wintle”联盟—如果英特尔打破了功耗瓶颈,再辅之以双方共同开发的设备以无线充电的功能,那么移动智能终端的市场秩序将有可能被重写。[page]

      互联网

      “现在,消费者想让他们的设备实现互联,OEM期望可以与消费者形成互联,而Wi-Fi刚好无处不在。”英特尔无线个人局域网市场经理Gary Martz在研究日上侃侃而谈,“到2012年,带有Wi-Fi功能的消费电子设备将达到10亿台,与此同时带有Wi-Fi功能的PC数量将超过4亿,My Wifi技术可以让带有英特尔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扮演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角色,从而带增强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功能。”

      Gary Martz现场演示了这项技术,只要用带有Wi-Fi功能的相机拍下照片,图像实时地出现在旁边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上,你可以用手中的相机直接“命令”放在隔壁的打印机把照片打印出来,对于摄影师等需要在不同设备上交替工作的人而言,My Wifi技术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实,My Wifi并非英特尔最新推出的技术,其最早出现于2009年1月的CES展上。随着时间的推移,My Wifi生态链日趋完善,涵盖了打印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游戏设备、远程控制等众多领域。用户只要拥有一块英特尔5000系列网卡,直接到英特尔官方网站下载相关驱动就可以实现该技术功能。但是,My Wifi功能目前只能应用于基于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笔记本产品上。Gary Martz透露,微软的操作系统Windows 7和Xbox360等都将支持My Wifi技术。

      “我们需要与微软一起推动技术进步。”当有记者问及为什么My Wifi技术不能应用于Windows XP平台时,Gary Martz这样回答道。可见,就算英特尔推出了基于凌动处理器的moblin操作系统,就算Windows 7向非x86架构伸出了橄榄枝,“Wintle”联盟依然牢不可破。互联只不过是“Wintle”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步,在移动世界,他们的目标依然一致—网。

      微软对于互联网的野心无需多说,英特尔呢?这个硬件撑起的巨人如何掘金互联网?“英特尔有4万多个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超过10万个,我们这些工程师,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考虑的不是今天的技术,而是三年后、五年后的技术,考虑的是如何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科学幻想变成明天的需求。”张文翊说。互联网已成为催生未来科技的温床,英特尔开始以根植于互联网的应用反过来推动硅技术的变革。

      浸入式互联网体验是英特尔在未来移动世界压下的宝。贾斯汀在一年前的IDF谈到,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和宽带连接的普及,新兴的虚拟世界和网络游戏将演进到“3D互联网”,而这种被称之为“浸入式的互联体验”最终将成为人类交互的主要模式,涵盖从用于协作、社交和娱乐的仿真世界到“谷歌地球”等将真实世界的影像与用户生成的信息相结合的扩增实境类应用。为了更好的理解浸入式的互联体验,英特尔还在美国热门游戏《第二人生》中盖起了楼。

      你可能还难以想象,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就能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内容,包括三维物体和真实生活的“镜像世界”。这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技术成果,用户无需考虑照相机参数和任何校准参考就可以利用不同角度的照片自动生成三维内容,在互联网上感受身临其境的浸入式体验。而这种“浸入式”模式将在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大型游戏、视频会议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在,英特尔将视觉计算的丰富性引入网络使用模式,并改进了浸入式互联体验的相关技术。2008年10月,英特尔携手三星、The Electric Sheep Company、Digital Space和ngi group等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虚拟世界发展路线图。贾斯汀在其博客中指出:“把浸入式体验带入互联网和其它互联使用模式的想法极具吸引力,小型移动设备和扩增实境的加入会使得浸入式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国移动3G生活的宣传片上,车载GPS实现了视频通话,通过三维互联网能进行远程医疗,你甚至利用自己的虚拟形象去远在国外的厂商“试穿”衣服……这是通信与计算融合的未来,也是英特尔眼中的新世界。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TI推出延长货架存放期计划.最高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