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手机 > 详情

一种适用于RFID读写器的加密算法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1-01-04 发布时间:
|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智能卡(如RFID卡)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传统的接触式卡、磁卡相比,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具有高度安全保密性和使用简单等特点,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接触式IC卡,成为智能卡领域的新潮流。然而,由于RFID系统的数据交流处于开放的无线状态,外界容易对系统实施各种信息干扰及信息盗取。
鉴于RFID系统数据交流开放的安全性问题,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安全机制设计方面的建议。在硬件物理实现方面,提出了如:Kill标签、法拉第电罩等方法;在软件系统实现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安全协议,如:Hash锁、随机Hash锁、Hash链以及改进的随机Hash锁等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针对RFID标签芯片的制造而设计的,对已经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智能卡而言,不具备实用性。目前在智能卡应用系统中,比较流行采用兼容ISO/IEC 14443协议的Mifare 1系列智能卡,其本身具有3次相互认证的安全协议,但其安全性仍有漏洞,有必要在它安全机制基础上,引入一种数据加密算法来进一步保障数据通信的安全性。TEA算法作为一种微型的加密算法,有着简单、快速、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在电子产品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PDA数据加密、嵌入式通信加密等领域,而TEA算法的广泛使用导致产生了针对该算法的攻击方法,所以有必要对TEA算法进行改进。
为此,本文提出利用TEA算法的改进算法――xxTEA算法进行RFID读卡器与RFID智能卡之间密码数据的动态变换,来解决RFID系统应用中所面对的非法读取、窃听、伪装哄骗及重放等攻击。

1 XXTEA加密算法原理
在数据的加解密领域,算法分为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2种。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由于各自特点,所应用的领域不尽相同。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由于其速度快,一般用于整体数据的加密,而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能佳,在数字签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TEA算法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Wheeler DJ和Needham RM于1994年提出,以加密解密速度快,实现简单著称。TEA算法每一次可以操作64 bit(8 byte),采用128 bit(16 byte)作为Key,算法采用迭代的形式,推荐的迭代轮数是64轮,最少32轮。为解决TEA算法密钥表攻击的问题,TEA算法先后经历了几次改进,从XTEA到Block TEA,直至最新的XXTEAt。XTEA也称作TEAN,它使用与TEA相同的简单运算,但4个子密钥采取不正规的方式进行混合以阻止密钥表攻击。Block TEA算法可以对32位的任意整数倍长度的变量块进行加解密的操作,该算法将XTEA轮循函数依次应用于块中的每个字,并且将它附加于被应用字的邻字。XXTEA使用跟Block TEA相似的结构,但在处理块中每个字时利用了相邻字,且用拥有2个输入量的MX函数代替了XTEA轮循函数,这一改变对算法的实现速度影响不大,但提高了算法的抗攻击能力,使得对6轮加密次数的算法攻击所需的明文数量由234上升为280,基本排除了暴力攻击的可能性。本文描述的安全机制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就是TEA算法中安全性能最佳的改进版本――XXTEA算法。
XXTEA的加密轮次视数据长度而定,最少为6轮,最多为32轮,对应的每轮加密过程如图1所示。图1中,+表示求和,+表示异或,>>表示右移,表示左移。
从图1中可知,XXTEA算法主要包括加法、移位和异或等运算,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只需要执行加法、异或和寄存的硬件即可,且软件实现的代码十分短小,具有可移植性,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应用。由于XXTEA算法的以上优点,它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嵌入式RFID系统当中。

2 RFID读写器安全机制
整个RFID安全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本系统的设计思路是由上位PC机通过RS232接口控制MCU操作射频模块对Mifare 1智能卡进行操作,再将Mifare 1卡中的数据由MCU进行加解密运算,返回到主机的数据管理系统中。在此过程中,假设MCU与PC后台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通信是安全的,那么会被进行安全攻击的环节,就是智能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一种音响系统中电子三分频滤波器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