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带有 DDR 的主板时,设计 PCB 最难的莫过于 DDR 信号走线的设计。好的设计走线,可以最好产品的信号完整性和时序匹配,让半板子具有更好的防串扰和 EMC 能力。在产品设计时,我们通常会采用蛇形设计、差分信号走线等长、等距设计,来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EMI)对主板其余部件和外界的影响。今天,编者就具体以某车机产品的高速 DDR 时钟信号设计为例,跟大家讲解 PCB 布线设计 EMC 整改的具体分析思路、方案设计。

 

一 . 现象描述  

 

1. 产品信息

某车机产品,其主要功能特性为利用车载 GPS(全球定位系统)配合电子地图来进行地图导向,同时兼具音视频播放、收音接收、蓝牙免提、触摸屏、智能轨迹倒车、胎压检测功能等后台控制功能。
 

图 1 产品图示

 

其接口特性如下:

 


2. 试验要求

 

按照大众车厂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TL-81000-2016 中的要求进行测试,其中辐射骚扰测试项目要求满足 Class 5 。测试频段要求 100kHz-18GHz,测试检波方式为 PK 与 AV,QP 不做要求。



3. 问题描述

 

产品进行辐射骚扰测试项目时发现在 200MHz~1GHz 的测试频段 AV 检波严重超标,其中频点 660MHz 超标 10dB。
 

 

图 2 天线垂直方向超标情况

 

图 3 天线水平方向超标情况

 

二 . 原因分析  
 
所有电磁兼容问题的产生必须存在三个要素:干扰源、耦合路径和敏感设备。因此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只需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消除其中某一要素,便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结合产品的 RE 初始测试结果、产品各功能模块的工作频率,对测试结果频谱图形进行分析,超标频点 660MHz 的频谱图形特性类型为窄带单支噪声,可能存在的噪声源为 CPU 时钟电路、DDR 时钟电路、晶振时钟电路;可能存在的辐射路径为结构面板搭接缝隙、连接器开孔、对外电缆。

 


 
由于高频辐射路径的分析比较复杂,因此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噪声源头;

 

1. 噪声源头的查找及确认

 

通过圆环型近场探头探视其主控板上各功能模块电路和晶振电路,确定该频段噪声电路为 DDR 电路;
 

图 4 圆环探头近场定位的噪声区域

 

通过探针型近场探头探视 DDR 电路上各信号点,确定该频段噪声源头为 DDR 时钟差分信号对 CKL、CKN; 
 

图 5 探针探头近场定位的噪声信号

 

2. PCB 高速信号布线不当对 EMI 的影响

 

差分时钟是 DDR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是对触发时钟进行校准,主要原因是 DDR 数据的双沿采样。由于数据是在时钟的上下沿触发,传输周期缩短了一半,但其工作速率的增加也带来了严重的 EMI 问题。检视 DDR 时钟差分对的 PCB 布线,发现其存在布线过长、换层过孔未做伴地过孔处理。

 

下面分析这两个时钟信号布线缺陷对 EMI 的具体影响。

 

(1)高速时钟信号布线距离过长对 EMI 的影响
 

电子产品单板 PCB 对外产生的干扰可分为共模与差模干扰(本案例的问题主要由共模干扰引起),产生干扰的原因是单板 PCB 上存在着对应的共模(CM)干扰电流和差模(DM)干扰电流。单板上产生的干扰以传导或辐射的方式对外形成发射,从而导致产品 EMI 问题。
 

产品对外的干扰多以共模为主,要精确计算 PCB 对外的辐射很难,业界通常根据 PCB 中的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近似的辐射天线模型来计算对外干扰的场强大小;计算共模辐射强度时,可以近似等效为单极子天线模型,也称为棒天线模型。

 

单极子天线模型的辐射强度由下式计算:


E=12.6*10-7fIL/r

 

其中:


E:电场强度(V/m)


f :电流的频率(MHz)


L:电缆 / 布线的长度(m)


I :电流的强度(mA)


r :测试点到电流环路的距离(m)

 

由公式可知,共模干扰的远场值与频率、共模电流值、等效天线的长度直接相关,在 PCB 设计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小激励电流值与等效模型中的天线长度,从而达到减小 PCB 共模辐射的目的。
 

图 6 布线路径及其距离分析

 

检视产品 PCB 可知,CPU、DDR_IC1、DDR_IC2 三者之间通过差分时钟信号对 CK、CKN 进行通讯;CPU 至 IC1 的布线距离约为 D1(0.03m),IC1 至 IC2 的布线距离约为 D2(0.03m),而 CPU 至 IC2 的布线距离约为 D1+D2(0.06m)

 

将所有已知条件代入上述公式(E=12.6*10-7fIL/r),其中 f 为 660MHz,I 为 20mA,L 为 0.06m,r 为 1m;可知该 DDR 差分信号对的最大对外辐射电场强度达到 64dBuV/m;此电场强度已远远超过 TL 81000 标准在该频段 400MHz~1GHz 所规定的限值 40dBuV/m(未考虑产品壳体屏蔽等其他措施的情况下)。

 

(2)高速时钟信号换层过孔时未做伴地过孔处理对 EMI 的影响;
 

检视产品 PCB 可知,该 DDR 差分时钟对 CK、CKN 布线时不可避免的存在换层过孔的现象,但在其换层过孔时却未在过孔附近做伴地过孔处理;此时,时钟信号跨越了两个不同参考平面导致信号回流不连续,从而产生严重的 EMI 问题。
 

图 7 布线换层过孔电流路径分析

 

模拟产品单板的特征情景:在仿真软件上设置 4 层板、尺寸为 200mm * 100mm、参考面间距 35mil、表层和底层走线长度个 75mm、走线带宽 7mil、走线阻抗控制为 50Ω的条件;通过不加伴地孔、增加一个伴地孔和增加两个伴地孔等多种情景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图 8 仿真条件设定

 

图 9 换层过孔的信号在多种情景下的远场辐射特性分析

 

由远场的仿真分析图可知:在 400MHz~1GHz 频段,DDR 时钟信号穿层过孔时增加两个伴地过孔的情景(橙色线)比不加伴地过孔的情景(红色线)改善了 10dB 以上。

 

三 . 措施与方案  

1. 优化 CLK 时钟信号布线长度

 

调整 CPU 至 DDR_IC2 之间的布线路径,缩短两者间的布线距离。
 

图 10  改板后的 PCB 图

 

调整后的 PCB 图中,CPU 至 IC1、CPU 至 IC2 之间的距离均为 0.03m;

 

将所有已知条件代入上述公式(E=12.6*10-7fIL/r), 其中 f 为 660MHz,I 为 20mA,L 为 0.03m,r 为 1m;可知该 DDR 差分信号的最大对外辐射电场强度为 54dBuV/m;说明按照理论计算,改板后比改板前优化了 10dB(改板前为 64dBuV/m)

 

2. 在 CLK 换成过孔位置附近打相应的地过孔


 
按照上述仿真分析结果指导,在 DDR 时钟信号换层过孔附近打上两个相邻伴地过孔。
 

图 11  改板后的 PCB 图

 

四 . 试验结果  

将改板后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RE 测试验证,在频段 200MHz~1GHz 范围内大余量通过,时钟窄带信号干扰消失。
 

图 12 改板后天线水平方向 PASS 情况

 

图 13 改板后天线垂直方向 PASS 情况

 

五 . 经验分享  

1. 高速时钟走线尽可能的避免在 PCB 表层长距离走线,表层走线构成的单极子天线辐射模型会加大时钟的高次谐波辐射值。

 

2. 高速信号特别是高速时钟差分信号除了要注意信号线走线短,与完整的平面相邻外,还需注意换层走线问题。

 

3. 高速信号线换层走线,应以同一层参考平面为中心,保持回流电流在同一平面层上流动,保证电流的连续性。如下图所示,对于高频电流,由于导体的趋肤效应,回流电流是在参考平面的两个表面流动的。
 

图 14 信号线以同一层参考平面为中心换层

 

4. 若高速信号线穿过两层地平面,需要在信号线换层的过孔附近至少设置一个(最好是两个)桥接地过孔,将两层地平面连接起来,以保证地平面上回流电流的连续性,如下图所示:
 

图 15 信号线在两个地平面之间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