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口总线驱动 > 接口 > 详情

零部件业:一块亟待分享的大蛋糕

发布时间:2021-02-05 发布时间:
|

  当北方微电子和中科信拿到了中芯国际的订单,当中微在挺进65纳米及45纳米的高端设备市场,当中国的本土设备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本土设备商不约而同的面临着一个问题,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进口。 

  零部件加工制造在汽车行业的进展如火如荼,这是利益所趋。对于门槛相对较高的半导体行业,尽管零部件加工利润丰厚,但仍然处于弱势群体。然而这样一个时间点正是发展的契机,中国市场本身处于成长期,格局未定,零部件商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调整,这也是零部件厂商“圈地”的好时机。

  零部件市场究竟有多大?

  据中微(AMEC)Robert Wu介绍,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有开发高质量供应厂商的充分条件,中微在06年一年内供应商数量提高10%,达到46%。Robert表示,产业对设备业的需求可能会上下起伏,而对备件业的需求永远都呈递增趋势。依据SEMI的估算,中国2004-2008年零部件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5%,预计今年中国零部件市场规模将到达3.8亿美元。

  谁愿意来为这预计的3.8亿美元买单呢?当然是Fab和设备商。在追求利润的时代,成本是商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是得天独厚的。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产能利用率不是很高时,就是fab寻找备选零部件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利用设备的闲暇时段对零部件进行验证(Qualification)。

  而对于本土设备厂商为了提高将来设备的竞争力,更是铆足了劲,不遗余力地培养本土零部件商。据沈阳科仪的姜谦介绍,为了扶持本土零部件商的成长,设备商之间达成资源共享,相互推荐优质的产品,保证零部件商的加工部件数量呈稳定成长趋势。姜谦说,该公司生产的PECVD中有2863件部件,纯本土制造的占到36%,约为整体价格的42.7%(若合计海微公司在中国制造的份额,那么中国制造的件数将达到70%,约占成本的60%左右),其中900件机加工零部件中有90%是国产的,价值也占到90%。这些本土设备的成长将会带动零部件供应链的共同成长。

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更是得到国外设备商的关注。应用材料早在几年前就在中国寻找合格供应商,如今又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据应用材料中国区总裁关悦生介绍,西安研发中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中国寻找合适的零部件供应商。据专业人士透露,在中国零部件加工,依技术需求不同、晶圆尺寸大小不同、以及加工技术的成熟度不同,其利润从30%至100%不等。而据称设备商Mattson把OEM交给Foxcom做后,制造成本可以降低1/3。

  把零部件放在中国制造只是国际设备公司的探石之路,尝到甜头的大公司们也在考量是否将制造中心放到中国。一旦这些公司入驻中国,将会把大批的国外OEM厂商带入中国市场。届时,本土零部件商的成本优势必然会给新介入的OEM厂商带来不少压力。那么国外OEM是否应该比设备公司先行一步,加盟中国呢?

  零部件厂商在行动

  半导体的身影在中国市场才刚刚活跃几年,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尚未完善。但是,产业的发展时不我待,已经投产运行的fab、以及设备公司对本土零部件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响。

  有了fab和设备商的亲眛,在机会真正降临时,本土零部件商是否准备好了呢?如果参加今年在SEMICON期间举办的本土化高层研讨会,就一定留意到中国已经有不少本土零部件商做得相当成功。北京德望(BAM)就是其中的一家,该公司已掌握了钨、钼等稀有金属中各种杂质对半导体掺杂工艺的影响,据称其材料杂质标准不低于美国Applied Material公司要求。该公司产品已经得到国内fab的认可,同时还受到一些国际设备公司的关注。

  国外零部件厂商也在时刻关注中国,该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入驻中国才是最佳的时机呢?进早了怕市场迟迟不起步,进晚了怕先机尽失,踏空一轮牛市。然而机会往往错失在犹豫之间,一些半导体厂商的做法相当明智,比如Advanced Energy早早的就入驻中国,目前已有90%的产品由中国制造。首先,中国人力的成本优势,高产量和高灵活性是不可忽略的。此外,半导体市场虽然还处于成长期,但相关领域如太阳能,平板显示等等,处处是市场,几大市场的需求量加在一起就相当可观了。中国市场的格局尚未形成,谁抢占了市场,谁就抢占了先机。

  与机遇并存的挑战

  虽然国内零部件商目前已经有能力做部件加工,但下一步的挑战是原材料,作为零部件制造的根本,还未能过关。据姜谦介绍,国内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原材料如铝、陶瓷、石英、镍等,目前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是直接进口零部件。没有高纯度、高品质的原材料是很难做出合格的零部件的。

  此外,由于原先国内一些供科研院所用的设备很多都是单台采购,所以对部件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然而要实现产业化,所面对的标准就全然不同了。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处理的要求也极其高。动辄几百万美金的半导体设备对表明处理的要求犹如一辆宝马车,谁会容忍新坐骑上无端多了几条刮痕?但是国内能做好表面处理的厂家还为数不多,甚至于一些部件要运到国外做完表面处理后,再运回中国。

  求量(规模化的生产)、求标准是零部件代工存在的需求。与foundry相同,零部件代工也将涉及到知识产权(IP)问题、人才以及整个运做模式(Business Model),包括市场需求是不是已经到达这样的量。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鸿海集团的成功却是个典范。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多几个翻版呢?

  结语 

  国家在一个产业兴起过程中总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回头看看中国的Fab和设备业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指导。作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业,要跟上设备业甚至Fab的规模,还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扶持。

  由于中国零部件市场受到广泛关注,SEMI目前在做统计工作,预计于今年SEMICON China期间将有正式的中国零部件市场规模报告公布。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比亚迪推出国内首款HD720P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