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我国汽车电子业:风头犹劲

发布时间:2024-05-17 发布时间: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很快,2004年汽车产量将超过500万辆,同时中国基本完成了搭建“国际舞台”的过程,国外大的汽车企业集团、汽车零部件公司及汽车电子巨头基本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电子技术本身的创新进步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且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已经颁布,将为促进汽车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汽车电子也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 汽车电子进入跳跃发展期 2004年中国汽车电子发展基本特征是:加快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成为业界的共识;国际知名的汽车电子巨头均已进入中国并全面布局;国内加快了汽车电子的自主开发力度并取得了一批成果;政府加强了对汽车电子自主开发的支持力度。 2004年,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如何加快汽车电子的发展,众多的汽车电子研讨会在各地举行,大家不仅关注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而且都积极探讨如何加快我国自主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如何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2004年,国际汽车电子巨头进入并加快了在中国的全面布局: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已奠基;新成立的博世汽车柴油系统公司投资5000万欧元建立了技术中心;西门子威迪欧汽车技术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在长春建立了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独资公司;摩托罗拉汽车电子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浦东,并在天津建立了电子零部件生产厂;韩国现代AUTONET公司与航盛在天津成立合资公司;日本阿尔派与东软集团合作,成立东软汽车电子研发中心;日本瑞萨科技也积极进入中国汽车ic37。同时,摩托罗拉、英飞凌、瑞萨等已由过去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向汽车电子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以适应汽车电子的竞争发展要求。 2004年,国内加快了自主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力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航等高校在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控领域、网络总线技术、车用智能技术、电动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实质性成果,一些科技公司和企业在ABS、安全气囊、数字仪表、自动变速箱、CAN总线应用、导航等项目取得了可喜的产业化进步。如经多年自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压ABS已呈现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得到了汽车整车厂的认可。 2004年,政府也加大了对汽车电子自主开发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开始组织实施汽车电子重点产业化专项,第一批核准项目的下拨资金逐步到位。由信息产业部等牵头的国家汽车计算平台大型工程项目正在组织推进之中;各地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深圳、重庆、大连等地已将汽车电子列为重点产业大力扶持,如武汉市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启动了“汽车电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我国已逐步形成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沈阳-大连四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集群内出现了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现象。 以上四个方面充分显示,中国的汽车电子已进入快速跳跃式发展期。 要在合作、创新方面实现突破 展望2005年,我们充满信心,中国汽车电子必将取得更快的实质性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汽车电子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方面,我国与国外差距还很大,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体上还未形成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业。 2005年,我们希望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是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电子企业要以长远的眼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汽车企业要给汽车电子企业以市场机会、必要的耐心与扶持(这一点在现阶段尤为重要)。二是要有创新的机制,使电子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加快汽车电子成果的产业化,这是汽车电子企业加快产品开发的可行之路。这两个问题如果能得到政府有关的政策支持和导向,将会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我国汽车电子业发展产生更大的推进作用。 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就必须加快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从全局战略需要考虑,对某一领域给予相应政策引导支持以促其加快发展,这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 因此,国家要给予相应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汽车电子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建立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由国家支持组织对汽车电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是一种好的形式。但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要有严格的责任和考核,要有创新的市场运行机制,并按产业化目标去组织实施。 汽车电子技术正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流舞台,我们应加快汽车电子自主开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抓住目前发展的大好时机,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策,建立有竞争力的汽车电子产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和历史责任。 展望2005年汽车电子的发展,可谓是“风光无限好,只要肯攀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振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做出贡献。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Keil5(MDK5)在调试(debug)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