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测试 > 测试测量应用 > 详情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4-05-28 发布时间:
|
数字存储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仪器的一种常见类型,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数字存储示波器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

数字存储示波器有别于一般的模拟示波器,它是将采集到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由内部微机进行分析、处理、存储、显示或打印等操作。

数字存储示波器通常具有程控和遥控能力,通过GPIB接口还可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进行分析处理。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存储和显示两个阶段。在存储阶段,首先对被测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经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依次存入RAM中,当采样频率足够高时,就可以实现信号的不失真存储。

当需要观察这些信息时,只要以合适的频率把这些信息从存储器RAM中按原顺序取出,经D/A转换和LPE滤波后送至示波器就可以观察的还原后的波形。

普通模拟示波器CRT上的P31荧光物质的余辉时间小于1ms。在有些情况下,使用P7荧光物质的CRT能给出大约300ms的余辉时间。

只要有信号照射荧光物质,CRT就将不断显示信号波形。而当信号去掉以后使用P31材料的CRT上的扫迹迅速变暗,而使用P7材料的CRT上的扫迹停留时间稍长一些。

所谓数字存储就是在示波器中以数字编码的形式来贮存信号。当信号进入数字存储示波器,或称DSO以后,在信号到达CRT的偏转电路之前,示波器将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信号电压进行采样。

然后用一个模/数变换器(ADC)对这些采样值进行变换从而生成代表每一个采样电压的二进制字。这个过程称为数字化。

获得的二进制数值贮存在存储器中。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的速率称为采样速率。采样速率由采样时钟控制。对于一般使用情况来说,采样速率的范围从每秒20兆次(20MS/s)到200MS/s。

以上就是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达人DIY:可充电式网线测试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