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网设备 > 智能电网 > 详情

江上舟: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酝酿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1-12-31 发布时间:
|

      在上海提出“6+3”后,高新技术领域就开始阔步前行。按照规划,2012年九大高新技术行业将创造11000亿元的产值,在当年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将增至33%,比2008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担任了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组长,高新技术要着重发展的9个领域则分别由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口落实,其中俞正声挂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在上海的高新技术领域,活跃着一批智囊团。现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中芯国际董事长的江上舟1997年调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此后曾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等职。

      除了发展上海集成电路工业、组建中芯国际,江上舟在上海还办了一系列大事:50项上海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启动29项。这其中就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地铁轨道交通车辆、大飞机、煤制油、半导体装备、集成电路等。

      去年,江上舟又开始重点关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日前,CBN记者就高新技术发展的话题专访了江上舟。

      一把手听太阳能企业汇报

      CBN:此次上海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也包括太阳能,但我们知道,上海的太阳能产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地方,这种情况下,上海该如何发展太阳能产业?

      江上舟:在太阳能产业发展方面,上海起步早但赶了个晚集。中国已经有至少十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光伏企业,也正是这十几家公司支撑着中国成为中国光电电池的生产第一大国和出口的第一大国,但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没有。

      从今年俞正声书记亲自抓新能源以后,太阳能产业得到高度重视。现在上海市政府对太阳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像我们4月18日和5月20日开了两次关于太阳能产业的会,请了很多外来企业和团队,俞正声书记亲自参加听取企业家们意见。

      太阳能产业目前最大问题是,国内市场没有开辟,全部依靠国际市场。因此,我认为上海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最主要策略之一,是自己率先在上海市创造和培育市场,对太阳能的利用进行新的开拓。

      CBN:我记得几年前上海曾经有专家提出过“十万屋顶计划”,但后来并没有得以实施?

      江上舟:当时有上海交大的教授提出过“十万屋顶计划”,并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至今也还没有列入政府的工作安排或者计划里去。[page]

      但是,在今年举行的两次会议上,我向俞正声书记反映,可以考虑原来专家曾经提的计划,理由一是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在太阳能的应用上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也有可能率先尽量多使用新能源,特别是与“太阳能屋顶”结合起来。现在上海市领导已有明确指示,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太阳能的产业规划。我估计这个规划会很快出来,我相信即使不叫“十万屋顶计划”,也应该包含有类似内容。

      我们国家在太阳能光伏上是生产强、应用弱。有人说我们投资的多晶硅十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可能是过剩的,我觉得在中国没有正式开启太阳能上网电价,真正开始应用之前,讲过剩还为时过早。

      酝酿重大技术突破

      CBN:除了太阳能大规模的屋顶应用外,我们在技术上是不是也有了突破?

      江上舟:应该说,太阳能的光伏电池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大规模应用了。但是,光伏技术的主流是晶硅电池,它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有根本性突破。比较大的改进将发生在光伏薄膜电池领域。而且,光伏电池成本的降低很可能主要靠规模的扩大,而不是靠技术上有重大进步。

      而光热技术正在上海张江酝酿重大突破。以归国留学生创业团队为主成立的益科博能源公司,利用自己发明的模块定日阵集热技术将使发电成本大幅下降,降到跟煤发电成本差不多。

      太阳能应用弱的一个原因是成本高,现在需要政府大量补贴才能运营,但借助这项最新的太阳能光热技术,我们可以完全实现低成本的太阳能推广应用。

      CBN:有人评论称太阳能产业方面,江浙远超过上海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民营经济大量参与到了产业的发展中来,你怎么看?

      江上舟: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一定要新的机制。我们太阳能发展慢,就是因为国有企业占了大头,占了更多资源,占了更多的领导注意力,结果反而发展得比较慢。

      民营企业是应该大发展,尤其是新兴领域。不要再局限搞国有体制,新的产业一开始就应搞股份制,就没什么属于谁、不属于谁的问题。[page]

      建自己的工业研究院

      CBN:现在上海搞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聚焦九大产业领域,这意味着上海再一次强调了自己在向先进制造业方面倾斜?

      江上舟:对,原来一些专家公开认为上海应该大搞服务业,不要再搞制造业。但这回国家“两个中心”建设的批复讲得很清楚,从国家定位来讲是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才要建设“两个中心”。

      上海仍然要在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率先作用。而且,我反对片面要求上海的工业部门去解决就业问题,这对上海工业发展没什么好处。解决就业主要靠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有服务半径的问题。而工业已经全球化,你生产一个螺丝钉也处在世界各地竞争之中。因此,上海今后的先进制造业应该主要是技术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加上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上海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CBN:听说我们现在在考虑做一个工业研究院,模仿台湾“工研院”的模式?

      江上舟: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之间,有一个模糊地带,以前依靠政府所属大量的研究院研究所,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把它跟企业一样给改掉了,企业化了。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在产品开发和基础研究之间的技术研发倒是不少由政府来支持甚至来组织的。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和台湾地区搞的“工业研究院”,对经济发展、转型和起飞都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现在是非营利的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太少,或者基本没有。我是同意上海搞一个市一级的、针对上海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基本参照台湾“工业研究院”模式来组建上海的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关系上海长远发展的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

      德国的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会(下属五十多个研究所)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的财务机制,政府提供一半经费,而且这一半是根据你对社会服务多少给的。我们的研究机构要不政府全给,要不政府就不给,研究机构却主要为自己活着。不少研究机构打着政府的旗号,在技术上不先进,不能解决上海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就是养活自己。

      中国这么大国家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先进技术供应,但不能主要靠引进,而是主要靠我们的企业和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上海优势明显,工业部门最齐全,综合环境特别好,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愿意到上海来。上海是很有条件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包括开展产业先进技术的研究。

 

 

关键字:江上舟  太阳能  中芯国际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合作创造价值 中国[大半导体行业"迎接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