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控制 > 详情

中国已成全球自动化领导者?5%的中国工人将被取代

发布时间:2020-09-22 发布时间:
|

据外媒报道,最新调查显示,到 2025 年,中国近 5%的劳动力将被机器人取代,全文如下: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未来 5 年,机械和机器人将取代中国近 5%的工人。

调查发现,使用了机器人的企业占比从 2008 年的约 12%上升到 2017 年的 37%。仅从 2015 年到 2017 年,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占比就从 8.1%上升到 13.4%。机器人使用率上升主要影响到教育水平最低的工人。在这两年中,机器人取代了 9.4%的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具有大学学历的工人的需求上升了 3.6%。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中国已成为全球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

 

这一切都很好,但是人们必须得考虑国家该如何照顾那些被淘汰的工人。理想的情况是,他们应该接受再培训,从事伴随自动化而兴起的相关工作。


机器人取代劳动力:调查发现 2025 年,中国近 5%劳动力将被机器人取代。

 

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2014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大约 200 万台,其中,我国大约有 20 余万台,占比 10%。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搬运、喷涂、加工、装配、监测、清洁生产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市场开拓势头迅猛。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本体设计制造、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运动学和轨道规划等技术,出现了沈阳新松等一批领军企业。同时,一些国外独资、合资的大型公司也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有的已经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工程、生产、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庞大的制造业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机器人的需求量,特别是潜在的需求量很大。据预测,到 202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将达到 24 万台,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 180 万台,分别比 2014 年增长了 3 倍和 8 倍。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也可以说是机器人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将形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新兴产业,大概有四方面的目标:一是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到 2020 年要由 2015 年的 1.7 万台增加到 10 万台,其中高端六轴工业机器人达到 5 万台,用于搬运、喷涂、装配的机器人普遍应用,并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机器人密度由目前的 36 台到 2020 年达到 150 台;三是关键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自给率要达到 50%以上,一些高精度、高性能的零部件研制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四是要培育 3 家以上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 5 个以上配套产业集群,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这四个目标虽然对照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鼓舞人心。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还处于成长期,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低,只有 30%。2014 年国内销售了 5.7 万台机器人,而我国自主生产的只有 1.7 万台,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我国自主生产的机器人价格高,影响用户使用的积极性。

 

二是使用密度低。我国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量为 36 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达国家这一数据达到二三百台,差距巨大。

 

三是技术水平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仍然处于中低端水平,大多数为三轴、四轴机器人,应用在高端制造领域中的六轴及以上高端机器人主要被国外公司占领,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

 

四是机器人企业还未形成规模。据 2014 年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保守估计 500 家,但规模普遍较小,90%以上的企业产值规模一年在 1 亿元以下。最大规模的企业一年产量不过 5000 台,产值不过 15 亿元,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巨大,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数量不多。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很宏伟,市场很广阔,但是与目前的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我们应看到问题,看到差距,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任重道远。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针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与国际水平存在的差距,以及我国在《中国制造 2025》中把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如何实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四几点建议:

 

一是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积极开发、扩展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适应我国当今制造业水平,工业机器人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劳动强度大、有毒有害的危险劳动岗位,重复性强、高精度的制造业流水线,均可以采用机器换人。抢险救援情况下的专项行动,如矿难、火灾,以及真空洁净条件下的特殊作业等领域,也可以积极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目前,我国集中型的汽车行业占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的 38%,电子制造业占了 18%,金属制造、橡胶工业、食品工等行业也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工业机器人。此外,还有更多行业存在着潜在的工业机器人需求。由于不同行业对机器人的要求不一样,在此引入个性化的概念。企业应该对行业和岗位进行细致的研究,制定以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政策导向,抓住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除了上述企业和行业以外,机械、纺织、化工、制药、半导体、危险品、物流、仓储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还有在消防、事故抢险等特殊行业中,工业机器人都可以广泛使用。我们要积极利用工业机器人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运行效率,节能减排,降低人工成本,促进产业升级,这对工业机器人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求企业从研发设计开始,针对不同行业需求集中力量突破重点产品研发瓶颈,推出一批性价比高、实用可靠的个性化产品,继续扩大国内市场。

 

二是要加大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的研发研制,提高自主率。高端装备的整机组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技术含量更高的部分在它的元器件和零部件上。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有个过程,开始是代工组装,零部件是人家的,比如苹果手机,机器同样也是这样。我们应该重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的研发研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研制资源,产学研用相结合,尽快形成一批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关键零部件监测中心,攻克关键元器件、零部件核心技术。从设计、材料、工艺技术、制造消费等多方面努力,比如伺服电机、精密接触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高性能的控制器、传感器等等,提高我们的自给率,保证质量,降低价格,使性能、精度、可靠度均达到国际水平,满足用户要求。要重视、吸纳用户,使用户自始至终的参与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使用的全过程。用户不仅带来了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提高研发研制效率、加快进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和研发研制单位建立感情,互相信任,从而愿意使用新产品,甚至愿意承担风险,便于研发成果的转化、推进。所以我提议产学研要加个用字,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

 

三是要培育自主知识的产权、品牌,研究实施政策支持,把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强做大。国外机器人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创造能力、制造能力,多年以来,外资企业在我国积极扩厂,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零部件生产,并谋划进一步扩展。外企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促进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今后我们要继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今天出席会议的也有一些外商、合资企业,恕我直言,外资企业现在占据了我国 70%的机器人市场,造成了国内企业的对外依赖,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重视。要防止避免我国机器人制造业陷入代工模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缺乏技术和资金,所以需要吸引外资。过去有不少行业先从整机组装开始,手机、汽车都是这样,到现在我国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有些还需要使用别人的专利,甚至是别人的产品。电子制造业更是如此,芯片绝大部分是使用人家的,这是当时情况下制造业走过的一个过程,我想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不要再重复这样的路径。《中国制造 2025》提出发展先进制造的十大领域,高档机床、数控机器人是重点之一。刚才讲到三部委已经发布了机器人的十三五规划,接下来就是要组织实施,让工业机器人成为《中国制造 2025》的子系统,成为实践智能制造的重要措施。要具体落实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提升、创优行动计划,尽快形成一批以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及产业服务企业协调配合的产业链,大中小企业配套产业群,避免造成低水平重复、产能过剩等问题,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还要鼓励金融信贷相关的专用资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机器人产业和产业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进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日本缺少石油和能源.电动汽车转型将面临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