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线图 2.0 往混动方向走的时候,48V 和混动部分在国内渗透率的提升就特别值得关注。2020 年国内 48V 乘用车销量为 33.1 万辆,同比增长 39%;HEV 乘用车销量为 41.4 万辆,同比增长 40%,在整体新能源汽车持平的同时,这两块的发展和格局在下一个 3 年还是有快速提升的空间的。备注:这两个部分,其实之前国内车企并不是很关注,随着路线图 2.0 的修定,纯电动赛道的拥挤,和插电式混动在 5-10 年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混动,大混动系统格局是确定的

 

01、48V 系统数据

等欧洲的分动力总成的数据出来以后,我们是可以进行一些对比。2020 年国内 48V 乘用车销量为 33.1 万辆,同比增长 39%。48V 系统是和传统车一样的销售节奏,4 月之前受疫情影响出现同比下降,5 月份销量开始恢复,到 12 月份的时候增量开始增加。


从车型来看,奔驰在国内是推动 48V 最坚定的企业,2020 年 C 级 48V 销售了 11.5 万台(单款车型占 48V 乘用车总销量的 34.80%),E 级 2.7 万台,占了中国半壁江山。豪华车里面,路虎和奥迪都推动了一部分,BMW 的 48V 系统导入是从 2021 年逐步开始的,从豪华车的角度来看,是能看到 2021 年全面的渗透的。合资品牌里面,通用导入 48V 系统的增速也在提高,车型主要包括科鲁泽和英朗 GT。


自主品牌这块,主要包括吉利和一汽红旗两家,主要包括吉利 ICON 和红旗 H5 两款车型,后续 2021 年能看到不少的自主品牌都会逐步推动 48V 车型的上市。


从整个市场来看,中国的 48V 这块推进并不是特别快,由于附加的成本导致车型的销量受影响。不过 2021 年开始否极泰来,我们能看到传统燃油车低端的和低价车型,随着双积分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自发升级,也进入式微的状态。48V 系统的导入是要随着整体的车型配置提升和燃效比的需求,把车价维持住。按照当下汽车企业的状态,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单纯降价是走不通的,48V 系统能保持车型能持续销售,在 3 年之内能看到一定的比例的提高。。

 

02、HEV 车型

2020 年中国 HEV 乘用车销量合计约为 41.4 万辆,同比增长 40%,丰田 21 万台,本田 20 万台,完全是日系的天下。


从一年的量来看,由日系所主导的市场除开 2-3 月份受疫情影响下降之外,全年保持了 17%以上的增速,日本车企需要使用 HEV 来逐步替代燃油车,对于他们而言 HEV 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目前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分别为雷凌(A 级)、卡罗拉(A 级)、雅阁(B 级)、艾力绅(MPV)、奥德赛(MPV)、亚洲龙、丰田 RAV4(SUV)、本田 CR-V(SUV)、凯美瑞、皓影,这些车占 HEV 节能乘用车总销量的 87.6%以上。本田和丰田还是有差异的,本田目前 HEV 只能覆盖较大的车型(MPV + SUV +B 级),丰田是从 A 级、B 级和 SUV 覆盖,目前限制可能是电芯层面,最近去调研镍氢电池的生产负荷,2021 年这块的需求有进一步的提升。


在混动这个领域,目前长城、比亚迪和吉利都有自己的方案,相对而言比亚迪的 DM-i 其实也是想用 PHEV 来和燃油车进行比较。不过我们可以观察到,购买 HEV 的用户是基于原有燃油车的主体进行比较,而不是特意去买这台特殊的 HEV。所以类似 DM-i 的打法本质上是推进比亚迪在燃油车渠道方面的竞争力,但是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性价比在限购城市要和 BEV 抢市场,很容易加速 PHEV 在牌照方面的退出机制。2021 年,我们继续观察这个领域的增速。

 

小结:纯电动高端化和渗透率提升,混动车型加速推出和占比不断提高的趋势可能是 2021 年在我们这个行业能看到非常明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