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网 1 月 12 日讯,在近日 NIO Day 2020 上,蔚来发布了全新旗舰轿车 ET7 的同时,还发布了第二代换电站。据悉,较之第一代换电站,蔚来第二代换电站服务能力将提升 3 倍。

 

了解到,第二代换电站占据 4 个车位大小,单日最大 312 车次服务,最多装载 13 块电池。车辆自动泊入,用户无需下车。车内一键启动,即可自助换电。截至目前,蔚来拥有 100 座超充站,792 根超充桩,117 座换电站,累计换掉超过 149 万次,平均每 12 秒就有一台满电蔚来出发。按照计划,蔚来将加快换电站布局,计划到 2021 年底全国换电站总数达 500 座。

 

随后,特斯拉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其位于北京八达岭滑雪场的超级充电站正式上线,这也是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第 700 座超级充电站。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特斯拉上海静安国际中心超级充电站才上线,这不仅是特斯拉目前全球最大超级充电站,也使得特斯拉中国大陆地区超级充电桩数量突破 5000 桩——这足以令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心花怒放,此前他心心念念一整年的目标是 4000 个超充桩。


在去年年底特斯拉和蔚来为首的国内新能源“三剑客”不约而同募资后,行业人士曾分析称这条赛道上的大小巨头们将迎来新一轮的“军备大赛”。现在来看,战火已经打起来了。

 

加注基建背后:新能源大热,充电设施缺口大

能让蔚来和特斯拉“正面刚”的当然是超预期的新能源市场。在疫情“黑天鹅”飞过的 2020 年,全球汽车业遭遇重创,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再次成为“救驾骑士”。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 年 1-11 月新能源汽车销售 110.9 万辆,同比增长 3.9%,若按照近几个月月均 10 万销量走势来看,全年销量或与去年持平。这意味着,自 2018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 100 万辆。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计,2021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增长 40%以上达 180 万辆。此外 IDC 也判断,今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实现大幅增长,到 2025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约 542 万辆。

 

不过,与百万辆级的年增长难以匹配的却是充电设施缺口。据公安部交通部管理局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492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1.7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400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81.32%——但在充电设施方面,目前车桩比例仅为 3:1。

 

去年 6 月,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在接受 AI 财经社采访时曾透露,从北汽新能源的统计来看,大概只有 40%-50%的电动车主能够安装私人充电桩。同时,在中国有 70%的汽车用户是没有固定车位的。

 

这种情形尚未有大幅改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0 年前 11 个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2.0 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但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依然不高,同比下降 30.0%。截至 2020 年 11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同比增加 31.1%,但也仅为为 153.9 万台。

 

这显然不是疯长中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能容忍的。以特斯拉为例,2020 年其中国全年销量超过 14 万辆,但它的野心可不止于此。多家投研机构都曾预测过,特斯拉未来在中国销量将有望实现 15 万辆以上乃至翻倍。

 

以特斯拉为对手的蔚来,也在 2020 年收获了 121%的同比增长,销量达到 43728 辆。与此同时,蔚来也已经累计 7.5 万用户。

 

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二者疯狂扩张充电设施不无道理。不同于特斯拉体量大胃口也大,蔚来现阶段主要目标还是“用户至上”。不过,蔚来押注换电模式也得益于国内的政策助推。

 

在《中国制造 2025》中,曾规划到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 500 万辆。但由于受到政策补贴退坡影响,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下降 4%至 120.6 万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电动车整体造价较高,新能源补贴退坡后用户购买意愿降低。

 

按照公开数据,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的 40%左右,产学研人士认为,换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用户购买成本,进而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换电模式、车电分离政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从 2019 年下半年起,政府相继发布多项政策鼓励换电模式,并将其作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 2020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蔚来也是受益者。在去年 4 月 23 日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 30 万元以下(含 30 万元),但换电模式车辆可不受此规定限制——正好避开了蔚来 ES。

 

在过去两年密集的政策助推下,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争相涌入换电模式的新风口。截至 2020 年 11 月,全国换电站建成 439 座,除了换电模式的两个主攻手蔚来汽车和北汽新能源之外,吉利汽车、宁德时代、浙江时空电动等车企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企业均在布局或者加大换电投入。

 

孰优孰劣?换电成本居高不下是难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能源补给方式有三种:慢充、快充以及换电。新能源发展初期,国家新能源规划主要是“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鼓励换电”。

 

从各自的特点来看,都有着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其中,慢充充电桩体积小,安装成本低,但充电时间比较长。快充时间比较短,但由于充电电压高、电流大,容易损伤动力电池,降低其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快充成本大大高于慢充。

 

这也是换电模式的致命痛点。尽管换电模式有助于降低用户购买成本,在技术上,如蔚来已经实现分分钟换电,在充电模式上亦采取集中慢充解决了电池损耗问题,但自建换电站本身的高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

 

不同于充电桩与充电站设施,换电站一是需要配备专门的电池仓、充电仓和配送站,以便于统一储存、统一充电、统一配送;第二,由于电池组重量较大,更换电池的专业化要求较强,需配备专业人员借助机器来快速完成对电池的更换、充电和维护。

 

公开报道称,蔚来建设一个换电站需要投入的成本至少在 200 万元。对此李斌没有否认,并坦承换电服务是赔钱的,蔚来推出免费换电服务成本还增加了 5 万元,心大的他也只好说“要算大账”。

 

事实上,蔚来原本的计划是 2020 年建成 1100 座换电站,按照上述成本预估总计投入成本超过 20 亿元。根据官方数据,截至 2020 年蔚来实际建成 177 座换电站——从这个数字差距中也能看出端倪。即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换电站企业奥动新能源,目前也只建成 276 座换电站。

 

因为高昂成本而受累的企业不少。其中,以色列公司 Better Place 也是换电模式的鼻祖,2007 年就尝试推广换电模式,曾完成 8.5 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 12.5 亿美元。但 Better Place 一个换电站造价超过 200 万美元,最贵的换电站高达 500 万美元,最终由于运营投入和收益难以达到平衡,不得不于 2013 年 5 月宣布破产清算。

 

国内换电站数量排名第三的杭州柏坦,在 2019 年底拿下云和资本领投的 B 轮融资后,去年一整年也都在被收购的路上。伯坦科技董事长聂亮曾担任国家电网(863 计划)项目分项目负责人,并首次提出并验证“车电分离、里程计费”的商业模式,在经过多年尝试后,他认为在经济形势下行环境下,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链很难拉得动。


此外,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难以统一,也导致蔚来、北汽新能源这样的车企建立的换电站,只能为自己旗下的新能源车换电,这也是换电站收益无法覆盖成本更无从谈盈利的重要原因。目前电池统一标准仍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但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由于涉及到核心技术共享,短期内很难在所有车企中推广。

 

实际上,特斯拉早在 2013 年 6 月也发布过 93 秒换电技术,当时特斯拉的一个换电站仅仅建站成本就高达 50 万美元,但马斯克很快发现换电投资成本高、针对私家车的换电站盈利难等弊端,尝试推广两年后还是放弃了换电模式。可以说,马斯克今天在超级充电桩道路上的狂奔,也是踩过大坑痛定思痛的结果。

 

由此,尽管蔚来推出了性能更强的第二代换电站,但是较之早年的激进,换电站的建设速度已经趋于放缓。与此同时,蔚来自去年起强调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加电服务”。根据蔚来官方数据,截至目前蔚来的充换电体系涵盖了家用充电桩、超级充电站 / 桩。2020 年 9 月,蔚来发布 Power Up Plan,计划全国部署 3 万根 20kW 直流桩——显然,这是更容易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