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详情

日立开发使锂电池能量密度翻倍的技术,有望使EV续航翻倍

发布时间:2020-07-02 发布时间:
|
日立制作所开发出了可使锂离子二次电池(LIB)的能量密度提高1倍以上的技术。通过使正极厚度达到原来的2倍等手段,30Ah级电池单元实现了335Wh/kg的能量密度。这项技术有望使纯电动汽车(EV)充电一次可行驶的距离延长1倍。

此次开发的是正极使用镍类材料、负极使用硅(Si)类材料的LIB。通过对正极实施压膜化处理来增加锂离子量,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不过,只进行压膜处理会导致活性物质分布不均,造成锂离子移动不充分。因此,日立制作所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电极切片,根据观察到的信息使电极三维结构可视化,从而开发出了可使活性物质、粘合剂及空隙等均匀分布的膜成型技术。另外,为了抑制高电压化处理时电解液导致的分解,还用氧化物皮膜包覆正极材料的粒子,延长了其寿命。

为了在负极采用硅类材料,日立此次新开发了高强度粘合剂,可实现形成了导电性皮膜的硅类材料的粒子之间的强力结合。这样一来,作为LIB的负极材料,硅材料有望实现与普通碳材料相同的寿命。硅类材料虽然锂离子吸附量较多,但这也带来了体积膨胀较大、材料容易从负极剥离的难题。

此次日立通过上述手段,使电池单元的能量密度达到了335Wh/kg,是该公司以往产品的2.6倍,而且输出功率密度也达到了1600W/Kg。以电池单元重量为150kg、电耗为114Wh/km来推算,与以往产品相比,这种新型电池可使EV续航里程增长1倍。

目前这种电池存在的问题是充放电循环寿命。目前的寿命为最多50次循环,与采用碳材料负极的LIB相同,但要配备到EV上,寿命必须要达到3000次循环。今后日立将继续推进技术开发,以延长寿命、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目标是2020年是该技术投入实用。

此次的研究是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助成事业“锂离子电池应用及实用化尖端技术开发事业”的一环。研究成果将在2014年11月19日于京都开幕的“第55届电池研讨会”(日本电气化学会电池技术委员会主办)上发表。(记者:吉田 胜,《日经制造》)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简化汽车车身电机控制器设计.快速实现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