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详情

智能电动汽车“燥”起来,这6类企业谁笑到最后?

发布时间:2020-07-02 发布时间:
|
近日,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对外发布了《转型的智慧-互联网创新思维下的汽车产业发展探究》报告。报告称,汽车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传统制造产业,未来发展既要依赖已有的技术和成本积淀,又要取得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未来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一定是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汽车产业正在面临重构,互联互通、自动驾驶以及汽车由移动工具向交通服务工具的转变,正在推动汽车产业的重构。
 
报告指出,当今,六大类企业参与未来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竞争的格局已经初现端倪。第一类是传统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等。这些企业涉足电动智能汽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如上汽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子公司,上汽负责汽车制造,阿里巴巴负责提供整套车联网智能解决方案,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二是发展独立公司,如北汽成立北汽新能源,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第二类是国际汽车制造企业,如日产、奔驰、宝马、丰田、通用汽车等。相对于国内企业更愿意发展纯电驱动的路线,国外厂商有各自的研发和量产计划,技术路线更加多样化;在发展模式与国内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高投入、扩产能的做法也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类是民营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这类企业涉足汽车电动化相对较早,拥有丰富的量产车型。
 
第四类是汽车业内人士新创的汽车公司。随着电动汽车逐渐由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移,一些汽车领域的从业人员加入了创业浪潮中,形成了“圈内人创业,圈外人财务投资”的合作模式。
 
第五类是从互联网跨界而来、拟独立造车的企业,包括特斯拉、乐视、蔚来等。这类企业大规模吸引了汽车从业人员,广泛参与整车的设计与制造,形成一种“圈外人创业,圈内人打工”的合作模式。
 
第六类是从互联网等其他领域跨界而来、准备以合作方式造车的新型高科技公司,包括谷歌、Uber、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他们往往致力于掌握核心部件、车联网技术或者智能化解决方案。
 
“汽车不是简单某一个技术,而是能够把很多产品、技术、产业包罗在一起的重要的载体。未来的汽车产业不是谁将取代谁的问题,相反,处于协作竞争关系的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力量的融合将成为常态,并将最终使汽车使用者受益。”赵福全说。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广汽石墨烯电池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