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详情

电动汽车为何易着火?一文看懂电芯热失控的后果

发布时间:2023-08-29 发布时间:
|

前几日在网上有这个案例,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过程:

 

我把前10秒的过程,转化成了一个gif,如下所示:

 

     

 

整个碰撞的过程持续3秒钟,然后第10秒,火焰就冒出来了。车内的两个人,一个是从19秒开始跑出来,一个是从23秒跑出来,其实挺凶险的。

 

    

在整个起火过程中,这个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整个车辆下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底部与路牙子碰撞之后,电池底部的壳体受到了损伤

 

    

 

然后在视频的第四秒,里面有一帧出现了从底部电池受到冲击下电芯产生的火焰。

 

 

这个案例,其实比较像在《Structural Designs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 against Ground Impact》一文里面论述的底部穿刺的情况

 

 

实际上这个是指的是马路上有金属的异物经过轮胎弹跳之后,一头顶到了电池的底部,然后对电池下壳体的保护层+电池下壳体本身冲击之后导致对电芯底部的穿刺效应。

 

 

如下图所示,也就是电池防护底板(含抗石击胶)+电池的下壳体部分。

 

    

 

 

在文章里面论述了同一个冲击下,不同的底部壳体截面积设计下对电芯侵入的状态。按照下面的图示,其物理的结果就是像上图的事故那样,电芯直接在撞击瞬间就出现了热失控,然后剧烈的多处出问题,使得整个火焰突破车身直接往车里走了。

 

    

 

实际上,在去年特斯拉的碰撞过程里面,也有这个相似的,只不过锐利的隔离带是把电池壳体的部分撕开,在电池结构给侵入了,这个变形过程是从侧边和底部同时进行的。

 

    

 

去年一起事故,也是相似的,在福州市江滨路一辆电动汽车在撞上路边护栏之后再次发生自燃事件,车辆撞上了中央护栏,冲入对向车道马路牙子后停了下来。

 

    

 

在车辆出现初始碰撞,局部失控以后,由于离地间隙的问题,往往电池的底部和马路牙子就会出现,从下往上的过程使得这部分的防护进一步进入矛盾的集中点。

 

 

小结:我觉得提起这个问题,核心是这个案例所复盘的那样,速度很快,整个过程只给你20多秒钟的时间,在相关的电动汽车碰撞要求里面,底部可能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地方,特别是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的时候。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科普:VCU.BMS.MCU通用功能和技术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