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详情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07-02 发布时间:
|

关于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取向,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价值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判断电动汽车市场是否可行,应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前景。电动汽车产品少、价格高、后续充电不方便等问题,都给电动汽车的市场战略价值打上了问号。
  

电动汽车比较优势再认识
国家战略价值不等于市场战略价值,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认识仍有所不足。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用户体验和成本竞争力的比较优势。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体验本身对应的是用户的意愿。电动汽车在用户体验方面有四大突出优势:富人、好人、懒人、潮人。
  

电动汽车天生就有加速快、重心平稳的优势,属于高性能燃油车才能享受的“富人”体验。节能环保,无尾气排放以及可以利用公交车通道,这是体现精神优越感的“好人”体验。电动汽车可通过私人专用充电桩满足充电需求,摆脱对公用加油站的依赖,满足“懒人”。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给用户提供新的独特体验,例如特斯拉的前后两个后备厢,是传统汽车无法带来的“潮人”体验。
  

这些优势都是燃油汽车不具备的。如同智能手机替代普通手机以及部分笔记本市场类似,如何“扬长避短”,为用户提供更好与更独特的用户体验,将是电动汽车获得比较优势和更好利润空间的关键所在。
  

电动汽车在未来,尤其是摆脱政府补贴以后究竟有没有成本优势,主要取决于油电差价优势、车辆溢价、充电服务成本这三个关键点。
  

实际上,从市场战略判断的角度,在同样实现规模量产的情景下,可大体测算出电动汽车的用户成本优势。以续航能力150公里的量产普通乘用车为例,按照2014年6.8元的油价计算,油电差价每度电约为2.3元,国家补贴为3元的话,减去3元的车辆溢价以及0.5元的充电服务成本,电动汽车将有1.8元的成本优势。另外,根据对2020年电动汽车的成本分析,即使没有国家补贴,电动汽车依然具有0.3~1.5元的成本优势。当然,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仍有不确定性。但是总体来看,到2020年,续航在250公里的电动汽车有望摆脱补贴,普遍具有经济性。更高续航的电动汽车则适用于公务、租赁、出租等运营里程较长车辆。另外,考虑较低维护成本、引入电池梯次利用及电网互动机制,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还有提升潜力。
  

通过初步测算,电动汽车不光能够提升好的用户体验,还具备经济优势。从目前主要国家的规划目标和预期来看,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与性能提升有望在2022年左右基本上满足推出补贴的要求。
  

另外,近年来对电池研发的巨额投入有望在未来2~3年初步体现。特斯拉近期启动的GIGA电池工厂预计在2017年将电池成本下降30%到175美元/kWh,到2020年下降50%至125美元/kWh,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电动汽车既然前景广阔,为何现在销售情况却不如预期?实际上,目前从美国加州以及挪威等局部市场的反馈来看,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力已较好的得到了市场认可。
  

以挪威为例,2013年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达到5.6%,2014年3特斯拉单月在挪威销量达到1493多辆,占据了所有车型的销售头名,占据了挪威市场的10.8%的份额,所有电动汽车合计市场份额达到20.3%。
  

美国加州占据了美国约40%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从2011年的0.2%提高到2013年的2.5%。
  

这说明,局部市场竞争力已经得到体现。部分优质产品已经开始供不应求,产能瓶颈突出。特斯拉月产能2700多辆左右,基本上生产多少卖出多少,目前国内还在排队预约。比亚迪秦月产能1700辆,用户排队购买。目前最现实的瓶颈就是好的产品产能无法跟上。

解决充电难先要从充电开始
充电站的功能和加油站类似,这是发展充电设施首先需要破除的问题。因为加油站是成熟体系,充电站和加油站相比存在明显的性能短板和后发劣势,不能简单复制加油站模式。
  

加油站具有公共性、集中性、即时性的优势。加油速度快,基本能够实现即补即走。用户依靠公共设施就能解决补给问题。
  

电动汽车有充电速度、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问题。当前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使用公共充电设施的频率是燃油汽车的5倍,单次充电时间是加油的6倍。这意味着,加油站模式下,一个公共快充站服务能力仅为同等面积加油站的三十分之一。令企业经营压力巨大,用户极不便捷,土地资源制约问题突出。
  

但是充电设施拥有加油站所不具备的新特征,可以通过扬长避短建立比较优势。由于电力具有分布广泛、灵活安全等独特优势,使得充电设施拥有三个新特征:一 专用性;二 分散性;三 灵活性。
  

首先,用户家中就有充电桩,这是加油站做不到的。其次,充电设施是分散的,不需相对集中建设。另外,与加油站不同,充电设施不必一次性建完。充电站可以逐步建设,给投资带来极大的灵活性,从而大大降低投资的风险。
  

而充分利用好充电基础设施的新特征,有望显著提升充电业务的竞争力。专用与公共充电设施相结合,意味着更低的外出补给频率和更低成本,从而获得比燃油车更好的便捷性与经济性。同时,结合已有停车设施按需、分散、灵活配置充电设施,可大幅降低充电设施建设成本与土地资源占用,提高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page]
  

应注意的是,充电业务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加油站业务,具有更强的互联网经济特征。信息服务是提高电动汽车用户充电便捷性的必然要求。加油站仅关注加油站位置信息不同,充电站的充电设施数量与占用状态、预约功能等信息也非常关键。完善的信息服务是克服充电桩相比加油站的短板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对充电和信息服务的较高需求意味着更大的增值服务空间。充电设施业主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寻找用户,而用户也需要借助平台寻找充电设施。
  

由于电动汽车用户本身属于高价值用户,加上充电时间较长,且涉及资金支付、与用户消费关联度高,附加在充电服务之上的增值服务的想象空间也非常大。
  

探讨充电设施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走出“加油站模式”思维定势的影响,通过实现专用设施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充电设施与停车设施相结合、充电服务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复用土地资源、降低充电服务成本,完善充电服务体验。

专用设施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可满足用户最大的需求;充电设施和停车设施相结合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土地资源零边际成本的投入。另外,停车设施软件的服务、停车设施的人员管理运维、未来城市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都可以和充电设施运维管理实现结合。充电设施在软硬件结合方面,将极大降低服务成本。充电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将带来更大的空间。通过这三个结合,将为电动汽车用户创造超越加油站的新价值和新体验。
  

充电设施专用性、分散性、灵活性的新特征已经在美国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当中有明显体现。
  

根据2013年11月一份对美国3700余名电动汽车用户的调查结果,用户有90%的充电需求是通过家庭或单位的专用充电设施满足,仅有10%的充电需求是有公共充电设施满足,专用充电设施的作用十分突出,同时说明充电设施模式本身和加油站不一样。
  

截止2014年8月底,美国共有公共充电服务站8459处,对应充电桩数量为20456个,平均没出公共充电服务站点所配置的充电桩数量小于3个,充电服务站点平均造价尽在3万美元左右。美国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体现了分散性与灵活性特征。其单站规模普遍初期较低,根据市场增长再逐步增加充电桩数量,有效降低了初期投资。
  

实际上,在美国,充电服务网络公共平台的作用超过了充电投资方。目前美国充电服务市场已经形成了ChargePoint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该公司的商业模式与淘宝网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它并不直接拥有充电设施的产权,只是为用户和充电设施业主提供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以及相应的软硬件服务。
  

截止4月, ChargePoint公司的充电服务网站已经覆盖了超过1.6万个充电桩,在美国公共充电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充电业务的互联网特征已有所显现,充电服务网络平台公司的主导作用已经体现。
  

基于三个结合理念,根据用户不同需求特征,未来充电服务可分为三大商业模式。
一,专用设施。公交、物流、租赁、出租等集团用户的专用设施,以及有固定停车位私人用户的专用设施,可用EPC、BOT工程建设运营模式。虽然目前投入环境和规则尚不清晰,但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推动。
  

二,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充电设施。未来商业模式应通过淘宝或京东等平台运营商模式来满足需求。
  

三,无固定停车位私人用户的专用需求如何满足,目前市场处于空白阶段。可提供“车位+充电”打包一站式中介服务,例如链家或途家模式,核心是提供一站式充电服务。
  

对于公交、出租、环卫等集团用户而言,BOT、EMC运营模式的不确定性小,由充换电企业负责全部充换电设施投入,并通过运营充换电项目获取利润,利润主要来自于客户的油电差价。

对于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充电设施,可用公共服务平台模式运营。运营商提供统一开放的服务平台,充电设施通过第三方投资运营,平台为投资方与客户提供沟通桥梁。这种轻资产模式与淘宝模式类似,也是比较倡导的模式。
  

目前在我国,如何解决无固定车位的私用专人服务,是最为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问题。私人专用充电设施是用户最基层和根本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电动汽车规模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按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首先应解决私人专用充电设施的安全需求。如果无法解决安全需求,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都将是空中楼阁,更高层次的需求,必须建立在安全需求之上。该需求难以满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池本身的充电特性。电动汽车的私人充电需求和传统燃油汽车大不相同,既需要固定停车位,又需要充电产品。而燃油汽车来仅有车位需求,但是对车位的专用要求并不高。目前市场上车位供应与充电设施供应之间是脱节的,没有提供一体化满足充电条件的车位,难以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
  

由此可见,专用充电设施具有巨大商机。从传统战略角度看,无专用车位用户是未来电动汽车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解决难度很大,但问题越大意味着市场机会越大。一方面该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存在可行的解决方案,且具备成本优势。
  

例如充电服务企业可通过与物业公司、各类停车位业主、居民区附近停车场达成协议,由充换电企业负责充电条件改造和用电报装,再以租赁等形式打包提供给用户,打造专用停车服务企业,弥补市场空白。用户、充电服务企业、物业公司或停车场业主三方共享“油电差价”蛋糕,实现共赢。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更好、成本竞争力可持续等重要市场战略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通过扬长避短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电动汽车能够在主流领域建立比较优势。
  

第二,依托电力分布广泛灵活的安全优势。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巨大优势。克服加油站思维定势,通过专用设施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充电设施与停车设施相结合、充电服务与信息服务相结合,构建起充电设施的比较优势。
  

第三,充电服务可采取三种主要商业模式,EPC与BOT(EMC)等工程建设运营模式适用于公交等集团用户需求;淘宝、京东等服务平台模式则适用于社会公共充电服务需求。针对目前 “卡脖子”的私人专用充电设施问题,应鼓励企业家为用户提供链家和途家模式的一站式充电服务商业模式。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消息称Apple Car有可能在2024年正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