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标志成为历史,汽车电子识别的年代将要到来;这个汽车电子识别系统就是RFID。RFID的普及符合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RFID本就是基于物联网对智慧交通的延伸;道理类似于如今的人脸识别,人们不用掏出身份证,扫描一下人脸就能甄别出个人的身份信息。但是发现有不少人将ETC与RFID混为一谈,虽然最近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提升ETC安装率的工作,但两者有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为便于大家理解,兵哥将借着时下ETC的热度,通过ETC与RFID的一些不同的地方,为大家介绍汽车电子身份证——RFID。
两者在安全等级、传输速率、识别率有质的区别
所谓能者多劳,功能相对单一的ETC普遍采用的加密算法为DES算法,DES是IBM公司开发的一套密码算法,研发背景是在美国NSA的资助下开发的政府非机密的敏感信息安全保密算法;而RFID目前普遍采用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SM7加密算法,安全协议采用了专用安全机制来保护数据交换的安全,能实现“一次一密”的防复制机制和双向认证机制。就像车牌需要防套牌、货币需要防伪的道理一样,当RFID具备的功能越多、传输的数据信息越重要时,其理所应当采用安全级别更高的加密算法。
此外,由于ETC与RFID在适用场景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在数据传输速率与识别率上有着较大的区别。目前ETC的空中传输速率普遍在一次200ms,当车辆以60km/h以下的车速通行时方可实现数据采集,这也是为什么ETC通道存在限速的原因。而RFID的空中传输速率在一次20ms左右,按照这样的传输速率,即便是车辆以240km/h的速度前进,同样能够实现精准数据传输。
两者的标准制定部门不同
RFID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新生的事物,早在2017年全运会期间,为了保证服务用车的快速通行,就已经借助安装RFID,即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实现服务用车的快速通行。RFID是一张含有射频芯片的无源电子卡片,可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用于汽车身份的识别,相当于汽车的电子身份证。RFID与ETC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由公安部牵头,以车辆管控为目的的标准规范;后者是交通部为了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为主要目的一种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已经在试点汽车电子标识系统,汽车电子识别系统的普及,如今可谓万事俱备,只欠政策的东风。
两者在应用场景存在较大区别
ETC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高速公路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随着互联网企业的接入,如今ETC也具备了停车、洗车、加油等支付功能,但其最核心的功能依然是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而RFID汽车电子识别系统的应用场景相比ETC而言如同手机相机与专业单反在应用场景的区别;RFID汽车电子识别系统除了实现车辆管控外,还能充当城市交通管理、环保限行、小额支付等应用场景,诸如车险、交强险的电子化就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其实从上也能看出,RFID其实也能覆盖ETC的功能,只是由于制定标准的部门不同,目前是独立的两套标准系统,日后极有可能将会进行整合。
或许有人会问ETC能否取代RFID?从硬件层面,其实兵哥更寄希望于RFID取代ETC,尽管ETC的覆盖率更高;当然前提依然是两部门达成共识。目前国内已经多个城市开始RFID汽车电子识别系统的试点项目,并且目前大部分的ETC厂商已有涉足RFID电子识别系统技术。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