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手机 > 详情

UTStarcom 3G 综合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14 发布时间:
|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主流标准体制以及在全球的总体发展,概述UT斯达康在3G领域的主要进展,阐述UT斯达康MovingMedia 8000、6000、2000系列WCDMA,TD-SCDMA/ TD-CDMA和CDMA2000解决方案。

一. 3G纵览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1996年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主要体制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3G的标准化工作由3GPP(3th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和3GPP2两个标准化组织来推动和实施。

WCDMA由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得到设备制造商、全球标准化组织、器件供应商、运营商的广泛支持,其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可以采用TDM、ATM、IP承载,并向全IP的网络结构演进。UTRAN基于ATM技术,并向IP方向发展。空中接口采用WCDMA,信号带宽5MHz,码片速率3.84Mcps,AMR语音编码。

CDMA2000是基于IS-95体系的3G标准,由3GPP2制定。电路域继承2G IS95 CDMA网络,分组域是基于Mobile IP技术的分组网络,无线接入网基于ATM,空中接口采用CDMA2000兼容IS95。

TD-SCDMA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提出,目前已经融合到3GPP关于WCDMA-TDD的相关规范中,核心网与WCDMA一致,UTRAN基于ATM并向IP方向发展,空中接口采用TD-SCDMA。

3G的发展涉及到标准制定、系统网络、终端应用开发等诸多方面,其鲜明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3G广泛的用途和诱人的前景曾使欧洲众多运营商高价竟拍3G牌照,然而市场环境、终端发展滞后等诸多原因又让3G遭遇寒流,一度跌入低谷。随着电信市场的复苏、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的成熟以及3G终端的日益丰富,第三代移动通信正逐步靠近我们的生活。目前全球商用的3G网络包括Hi3G意大利、Hi3G英国、Hi3G澳大利亚、日本NTT DoCoMo、日本J-Phone、日本KDDI等。其中DoCoMo WCDMA用户在2004年3月超过了300万,KDDI CDMA2000用户在2004年3月超过了1350万。

二.UT斯达康3G系统概况

UT斯达康能够全面支持WCDMA、TD-CDMA/ TD-SCDMA和CDMA2000标准,UT斯达康自主研发的3G系统设备包括MovingMedia8000、6000、2000系列WCDMA、TD-CDMA/ TD-SCDMA和CDMA2000系统解决方案。UT斯达康是国际通信标准的积极参与者,参加了3GPP,ITU,OMA,Parlay/OSA,CCSA(中国)等众多标准组织,UT斯达康3G系统严格遵循3GPP,CCSA,ITU等标准,支持开放接口,确保设备和网络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时,UT斯达康积极参与中国无线标准化组织CWTS关于3G的标准制定工作,并成为TD-SCDMA论坛的成员和开放Iub Open论坛的发起者,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UT斯达康1997年就开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3G系统采用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具备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UT斯达康WCDMA系统的技术水平先进,MovingMedia WCDMA端到端系统解决方案已在多个试验网投入使用,并与多家厂商进行了兼容性测试,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MTNet测试中,UT斯达康顺利通过并取得优秀成绩,目前UT斯达康正与中国网通合作在北京进行WCDMA外场测试,测试进展顺利;UT斯达康公司在CDMA2000领域实力雄厚,其中CDMA2000分组核心网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在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大规模商用;UT斯达康在TD-SCDMA领域与大唐移动合作共同开发相关产品,能够提供全面的TD-SCDMA解决方案。

UT斯达康3G移动通信系统前瞻性的采用基于IP内核,软交换架构,以及自主开发的高集成硬件,保证了系统的高度集成和未来演进的需求,可以保护运营商投资以及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UT斯达康设计的产品不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而且也摒弃了许多造成高成本的累赘,充分反映了公司的发展策略, 适应中国发展3G的需求。

UT斯达康3G系统解决方案有很多的特点及优势,其中最突出的几点是:兼容当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高扩展性以及灵活的软硬件在线可升级性;系统采用通用硬件,保证持续演进和升级能力;跨网络业务环境提供丰富的综合业务支持能力。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基于Internet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传输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