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数码产品 > 详情

to B or not to C? 华为鸿蒙的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1-08-30 发布时间:
|

华为在 to B 端,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数字政务、智慧金融……处处爆单。但随着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不断展开,鸿蒙成为华为向全场景体验时代迈进的关键一步。不论是在华为端到端的整体布局中,还是鸿蒙面向物联网全场景的定位,to C 恰恰成为核心。

华为在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口味最刁钻的一个群体。这和华为推出自研的手机、手表还不一样,操作系统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最大的挑战还来自于生态的搭建。这道必选题,华为怎么做答?

鸿蒙 2.0 手机开发者 Beta 版发布

继今年 10 月份面向大屏、手表、车机推出鸿蒙 2.0 Beta 版,12 月 16 日,鸿蒙 2.0 手机开发者 Beta 版正式发布。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发布会开场时说道:“这是鸿蒙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值得中国所有移动互联网从业者都记住的一天。”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则用“鸿蒙生态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来形容鸿蒙 2.0 手机开发者 Beta 版发布的意义。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

杨海松在接受与非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始终是最重要的拼图。仅以交互频次来看,手机与人几乎是分钟级的交互,频次远远高于其他智能设备。这就决定了手机的流量价值,决定了在万物互联时代,手机仍然是流量更多的入口、并且拥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

跨端应用开发如何像单端一样简单?

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是移动产业未来十年的历史性机遇,但同时也在各个层面带来挑战。

目前看来,手机仍是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核心,手机之外的设备,应用非常匮乏,所有的 APP 基本集中于手机端;IoT 设备则缺乏足够的用户粘性,仅以智能音箱和智能手表这两大最热门的智能单品来看,闲置率近 30%。

与此同时,开发者也面临着困难,碎片化的操作系统提升了创新难度,跨设备需要重复开发、不同屏幕和交互适配起来很难,同时也缺乏高效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鸿蒙的初衷虽不是为了替代安卓而生,但美国制裁推进了它面世的速度,其目标是落地面向物联网全场景的“超级终端”,带给消费者颠覆性的使用体验。这一愿景是宏大的,但实现起来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鸿蒙要达到的是:让开发跨端应用就像单端一样简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此次鸿蒙向开发者提供三个核心能力:分布式的编程框架、分布式 UI、开发者工具平台 DevEco Studio。

据杨海松介绍,分布式编程框架含一万五千多个 API,能够让手机应用开发者满足对于系统能力的调用需求,能够满足一次开发在跨端应用的部署。


分布式 UI 框架支持手机应用开发者一次开发就可以适应不同的硬件界面,节省了在 UI 上的开发工作量。

DevEco Studio 是整个开发者的工具平台,此次新增几大功能:第一,提供了 9 个手机应用模板,每个模板能够减少应用开发者近千行的工作量;第二,支持多端实时预览,便于开发者一次开发实时看到多端效果;第三,分布式的调试,用于在分布式的应用开发过程中进行错误诊断,对于异常代码的故障分析、故障的定位解决等;第四,提供针对多端调试的模拟器,开发者在不需要真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云端模拟器方案看到应用效果。

“分布式”所带来的价值

正如王成录所说,鸿蒙重构了人、设备、场景的关系。未来不再是产品限制用户的使用场景,而是用户所处的场景定义设备的形态。鸿蒙将打破设备之间的壁垒,让人、设备和场景完整的联系在一起。

这意味着,通过分布式技术,鸿蒙能够将多个物理上相互分离的设备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按需调用、组合不同设备的软硬件能力,为用户带来最适合其所在场景的体验。即使用户切换场景,智慧体验也能跨终端迁移,无缝流转。

对硬件厂商来说,分布式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产品即服务”的产业升级。一方面,用软件重新定义硬件,为硬件设备带来差异化的智慧体验;另一方面,鸿蒙生态中设备的硬件能力可以互助共享,提升产品二次服务的触达率,提高产品附加值。

具体的使用场景包括:鸿蒙可以通过手机、手表的协同,优化出行体验。当你等待网约车时,不必频繁掏出手机查看车辆动态,车牌号、车辆位置等信息会在手表上实时同步,抬手可见;鸿蒙加持的网购体验使得网购分享和拼单更加便捷,好友间通过畅连共享屏幕随时讨论喜欢的商品,还可以共享购物车一起拼单凑满减,各自生成订单,各自结算付款,无需互相转账……



手机、手表协同打车体验

鸿蒙还可实现手机与智能家居之间底层系统的互联,用户仅需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快速连接设备。家电的工作状态不仅通过手机的屏幕变得可视化,还能主动提醒用户设备的运行和耗材情况,居家生活更便利。


“中国软件业不缺人才,缺的是一致的根能力和平台”

从超级设备操作系统这个角度来看,鸿蒙的对手是谁?不是安卓,也不是 iOS,而是万物互联时代生态的枷锁。为了从底层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态圈,华为首先需要从技术和商业层面为开发者提供支持。

杨海松表示,中国软件业不缺人才,缺的是一致的根能力和平台。鸿蒙一经发布立刻成为中国最热的开源项目,甚至在宣布开源的当晚就收到几十位开发者提交的代码,其中一部分质量相当之高。目前,华为鸿蒙人才生态圈已经聚集了超过 10 万名开发者,华为通过专业技术团队、培训课程、开发文档、开发者社区等提供支持。

鸿蒙开发者创新大赛也于 12 月 16 日正式启动,华为将提供 150 万人民币奖金、20 位专业导师指导,希望激发更多创新应用的诞生。

明年有望在核心场景摆脱生死挣扎

杨海松提到,纵观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有一道生死线摆在眼前,那就是 16%的市占率。对于一个操作系统来说,如果想形成生态发展壮大,最起码要越过这道生死线。

随着鸿蒙生态拼图的不断完整,华为目前有多大信心摆脱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状态?杨海松告诉与非网,“我们当然希望能快一点,但是一个生态最难的时候就是现在,从 0 到 16%难于 16%之后的壮大。希望明年年底我们在几个核心的业务场景达到 16%,比如智能家居,此外,在华为自研产品中,升级 EMUI11 的设备将优先升级到鸿蒙。”

据了解,今年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搭载鸿蒙,京东、银联、优酷、科大讯飞等 120 多家应用厂商已开始基于鸿蒙进行创新,预计年底会有 20+ SKU 的鸿蒙硬件上市。明年,华为的目标是覆盖 40+主流品牌 1 亿台以上的设备。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后贾跃亭时代.梁军有着怎样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