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数码产品 > 详情

人脸识别是否泄露个人隐私

发布时间:2022-05-30 发布时间:
|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脸”,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那么“刷脸”时代,我们的人脸信息安全吗?

人脸识别存在哪些风险

对于人脸识别,多数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方便快捷,恨的就是安全风险。嫌疑人“AI 换脸”骗过人脸识别实施犯罪在警方今年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 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的。

专家表示,目前最简单的人脸识别,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 6 个或 8 个特征点就能实现。而复杂的人脸识别,则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征点才能实现。相比于解锁手机,“刷脸”支付、“刷脸”进小区等应用,采集的人脸特征点更多,安全性自然也更高。

此外,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大大降低了识别系统把照片或面具当人脸的风险。

经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 2 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 5000 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 10 元。

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在专家看来,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

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而且,一旦服务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针对人脸信息被滥用、盗用、随意采集的现象,法律专家指出,《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我国《民法典》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英韧科技将携四款新控制器亮相FMS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