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数码产品 > 详情

产品和渠道是小米的神器,也是挑战?

发布时间:2022-02-23 发布时间:
|

产品和渠道是小米的两个基本面。也是雷军和小米的可持续挑战。

 

如果在产品方面,小米能够继续保持性价比竞争优势和持续的品类扩张趋势,同时能够在渠道效率上领先竞争对手们,那么在我看来,无论小米是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电商公司或者是全能公司,都无关紧要。

 

小米的产品核心是手机、电视和智能硬件。以产品生命周期看,小米的产品谱系里具备短生命周期的并不多,或者说从质量的角度,也不应该多,比如电饭煲,显然是要给用户品质质量保障确保较长时间的使用,这是小米产品口碑市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即使是手机,目前中国市场的更新周期大概在18个月左右,也并不是可以频繁更换的产品。

 

但是小米的产品有一个特性,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叫自带营销力,说的是如果一个用户购买了小米的某一款产品,在使用之后,会有很强烈的消费意愿购买小米的其他产品,以至于最终形成小米的产品从双手开始,慢慢占据客厅、厨房、书房、办公桌。

 

这种产品自带营销力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有人用小米全家桶来形容这种产品不断占据一个用户各个生活角落的状态,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一是小米在产品品控上的确做得好于大多数同品类产品,而且性价比高;二是用户自然的消费行为选择,也没什么错。

 

小米产品还有一个非常令行业羡慕的地方,就是不同的品类能够实现很好的联动和协同,我此前也写过文章分析过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小米是实际上的隐形巨头。小米通过资本、产品设计、IoT平台,三位一体的形成了高度整合和协同的消费智能硬件产品谱系。

 

这些产品之间,在小米的生态谱系下,能够实现良好的数据共享、场景联动,我觉得是今天数字化的生活大趋势下,在用户体验层面和在消除数字鸿沟解决普通非专业用户享受数字生活红利层面,小米的竞争优势不是其他任何厂商能够比拟的,不论是BAT还是传统的消费硬件巨头,都不具备与小米在消费物联网领域抗衡的能力。

 

所以,小米在上市之后,能够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长期投资价值能否获得支撑,在我看来,只要盯着小米的产品力就可以了,因此产品是小米这八年质变的基础,未来这一个核心逻辑不会变,除非小米变成了投资公司。

 

当然,小米在产品上,手机又是基本面的基本面。在这个领域,小米目前多被质疑的是低端手机占比过高,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我也认为小米的确要强化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扭转品牌形象,占据中年大叔市场。这方面华为是小米学习的对象。

 

在生活智能硬件领域,小米的品类扩张可能还有可以继续扩大的空间,在未来两三年,继续保持快速的品类扩张速度,我觉得就可以持续看好小米。

 

所以,只要在产品这一个基本面小米不出问题,长期投资价值就被看好。

 

渠道效率是小米的另一个基本面,我认为,产品与渠道效率构成了小米核心竞争力和长期价值护城河的硬币的两面。

 

在新零售之前,小米主要依靠互联网线上渠道,获得了更短更高效的连接最终用户的渠道通路,依靠粉丝经济和性价比模式,小米获得了比传统手机厂商冗长复杂低效的手机渠道成本更低效率更低的优势。

 

但是随着互联网流量成本持续攀升以及京东、天猫两大平台对线上流量形成基本的垄断格局,线上渠道成本也在增加。

 

此后小米开始大规模建设小米之家,开始走上渠道自营之路,同时开始借助运营商渠道扩大销量。而小米在线下更多依靠小米之家,一是小米产品本身的定价模式无法支撑多级的渠道分销,模式,二是小米在产品上形成的联动整合能够给消费者更优质的体验,这需要小米自己亲自下海。

 

雷军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及自己线下店的坪效比,并把保持线上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取得的坪效比作为亮点。

 

的确,渠道效能是决定一切的基础,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高效触达消费者,都是零,那么未来小米值得观察的是能否在渠道效率上支撑起目前产品定价上性价比模式,即雷军所说的厚道的价格——毕竟厚道的价格除了要控制产品成本本身之外,还需要控制渠道成本,如果不能在渠道效率上获得大幅度优势,那么小米的长期价值就会陷入危机。

 

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小米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竞争对手们也没有闲着,比如华为也在大规模的建设线下体验厅店,小米怎么才能在新零售上取得差异化的优势,是一个关键问题,并不只是回答证监会84问的作业答案。

 

产品力和渠道力,是小米的两个基本面,也是硬币不可割裂的两面,看小米长期价值,看这两点是关键。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卖4万8的索尼α1.仅靠视频功能就能[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