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数码产品 > 详情

这些年被“伤”“病”困扰的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0-05-27 发布时间:
|

近期参加了在苏州开展的一次机器人产业沙龙,光苏州地区就有30多家机器人企业参加,机器人产品琳琅满目,让小编大开眼界。

 

说起来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些机器人企业除了一两家经营和销售状况还可以外,大多数经营惨淡,举步维艰。产品很多,种类齐全,但市场转化不尽如人意。说明国内机器人产业问题多多。

 


图1 昆山穿山甲点餐机器人

 


图2 苏州铂电科技工业机器人展示车


这是“病”,得“治”!

千亿级别的机器人市场吸引力太大,导致各地不管有没有技术能力,适不适合搞机器人,全部一拥而上。机器人“攻城略地”,无往不利。全国规划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至少有30多个,其占用土地面积、投入资金数量很大,而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市场需求、技术来源、产业特色,对于自己将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哪一端,关心比较少,研究不够深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理应对机器人产业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目前来看,国内对于机器人产业的热情一如“大跃进”时全国炼钢的热情(中国地方和企业在政策红利的诱导下一直是这么的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不管炼出来的“钢”是好是坏,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用,先炼出来再说(市场关我何事!)。

 

 

到2014年9月,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428家,其中1~3季度就增加了175家,占到总数的41%。一些企业看到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就涉足这一领域(前景是好,可是你也要能够活到那个时候啊!),但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既无基础也无技术,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即使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企业,也基本停留在组装、仿制阶段。很多企业就是把国外的产品拆开后,按照产品构成买材料组装。硬生生把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做的这么猥琐!

 

短短9个月间增加了175家企业,这绝对不是好事(泡沫就是这么产生的)。那些浑水摸鱼的企业如果只靠模仿、山寨,肯定成不了气候,反而会扰乱整个市场,甚至败坏国产机器人的名声。


核心技术是“硬伤”

尽管在过去了30年,国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并不理想。而且我们的研发与应用不对等,很多技术在实验室可能很完美,但在生产中暴露出各种问题(马克思和邓爷爷一直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于核心技术跟不上,使得我国机器人产业一直处于行业的低端。六轴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基本是洋货。中国人早已翻身做主人了,可是中国机器人还是被欧美帝国主义压迫着!可怜的市场占有率,说出来都是“泪”!

 


国产机器人的短板主要有二:应用系统开发不足,核心零部件缺乏。我们在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上的经验少。机器人不是买回来就能用,而是需要二次开发。比如焊接机器人,工厂需要开发一套焊接的应用系统,才能让它工作。中国的很多机器人生产企业具备整机生产能力,但无法进行复杂的后期系统开发,应用系统不仅代表技术实力,更具有高额的利润(这就是目前大多机器人企业的困境:高技术,高投入可是低利润的原因所在)。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减速器、电机、轴承等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采用国外的。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成本!你说你没人家的好就算了,还比人家贵!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智能音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加上屏幕就能热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