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穿戴设备主场:特定专业领域

发布时间:2021-09-24 发布时间:
|

文章引用了福雷斯特研究公司的技术分析师冈德尔的观点,认为工作场所才是可穿戴设备真正的用武之地。原因有三:

工作用可穿戴设备能使人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以Epson和某医疗机构合作开发的一款名为Eyes-On的智能眼镜为例,该款眼镜基于Android系统,专为医护人员设计。戴上它,使用者就能透过患者的皮肤看到清晰的实时静脉图像,方便进行静脉注射或者抽血。

除了尖端的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还能帮助电缆安装工人更快捷的完成工作。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位技术工人在现场没能找出问题所在,他可能还要再跑第二趟。有了头戴式摄像头,他就不用来回折腾,直接把影响实时传送给同事,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上面提到的两种可穿戴设备都不是普通的消费产品,而是用于专门领域的工作设备。

工作用可穿戴设备专业性强

苹果公司最天才的举动就是创造了应用商店这个平台,从此功能手机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人们能够在iOS系统上开发各种应用实现各种功能,从发邮件到社交网络,从报账到条码扫描。随后,人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在可穿戴设备上套用这种模式,谷歌眼镜可能就是受此启发。谷歌眼镜本质上就是一部能够运行各种应用的眼镜形状的智能手机。

但这并不是可穿戴设备这一行业的常态,可穿戴设备应该符合长尾理论,满足特殊需求。智能手机的市场是单一的,而可穿戴设备应该通过定制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设备完成一项任务。

举个例子,在智能手机业务被谷歌收购以后,摩托罗拉为执法人员和急救人员开发了一款能够实时监测穿戴者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特征数据的可穿戴设备。另外,有的设备装有化学传感器,有的则装有枪锁传感器,能够在枪械保险开启的情况下提醒穿戴人员。这些专用装备对于全能的智能手机甚至是谷歌眼镜来说都太过专业。

工作用可穿戴设备无需过分注重外观

在普通消费市场,可穿戴设备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戴起来好看不好看”。但是在工作场所,这不再成为问题,因为设备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例如,如果你在快餐店工作,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穿着相应的工作服,因为那是你工作的一部分。还比如,外科医生也没法选择手术刀的颜色。

在工作场合,实用性排在第一位,所有无用的东西都不会受到重视。戴着一副稍显古怪的眼镜,与戴着安全帽或者电焊面罩没有任何差别,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工作。

现在可穿戴设备面临的一些阻力仅仅因为人们还不能接受这个概念,如果因工作需要天天戴天天见,很快就会习惯。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苹果头戴设备又出新玩法:可检测食品.支持眼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