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片机 > 单片机程序设计 > 详情

51基址偏址的间接寻址方式详解

发布时间:2020-05-28 发布时间:
|

MCS-51中的查表指令中有寻址方式是采用基址偏址的间接寻址方式
MOVC A, @A+DPTR
   我对这个命令一直不理解,@DPTR中应该是数据吧,@A中也是数据,他们相加怎么能是地址呢?

DPTR是程序地址,A是偏移量,A+DPTR仍是程序地址,@A+DPTR是该地址中的数据值。

内容 地址
… 
25 TABLE+5
16 TABLE+4
9 TABLE+3
4 TABLE+2
1 TABLE+1
0 TABLE
… 
ROM印象图

例子:根据累加器A中的数(0-5),用查表的方法求平方值。
将0-5的平方值利用DB伪指令将其存放在程序存储器的平方值表中,将表的首地址送到DPTR中,将待查的数(设在R0中)送到A中,程序如下:

MOV DPTR,#TABLE ;(1)
MOV A,R0 ;(2)
MOVC A,@A+DPTR ;(3)
……
TABLE:DB 0,4,9,16,25

要理解这个程序,要从后面看起。
DB是一条伪指令,它的用途是将其后面的数,这里也就是0,4,9,16和25放在ROM中,注意,这里的“放”不是在程序执行时,而是在程序被编译时就完成了。上面的图是存储器的映象图,其中有就有这些数,并且这些数在ROM中是顺序存放的,而0所在单元的地址就是TABLE。TABLE在这里只是一个符号,到了最终变成代码的时候(汇编时),TABLE就是一个确定的值,如1FFH或23FH等等。但在这里,用符号来表示更方便,所以就以TABLE称呼之。
来看一下程序的执行情况。
首先执行第一行,即将TABLE送入DPTR中。然后执行第二行,取出欲查表x的值,如果设这个值是2,来看一看会有什么情况。
在执行第三行时,将DPTR中的值(现在是TABLE)和A中的值相加,即得到结果TABLE+2,然后以这个值为地址,到ROM中相应单元中去取数,看一下图3-10中这个单元中的值是多少,是4,正是2的平方,所以就获得了正确的结果。
为什么这个例子要用TABLE来作说明,好像很别扭,如果我们将数据存放在1000H单元开始的5位地址中,即1000H单元放入0,1001H单元放1,1002单元放4……依此类推,不是更好理解吗?先把1000H送到DPTR,即DPTR的值是1000H,然后A获得的值是2,然后再执行第三行时,就是从1000+2=1002H单元中找数,即找到4。这样更直观些。
的确,这样更直观些,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好多时候这样做并不方便。因为在编程时并不知道哪些ROM单元是可以空出来放这些数据,如果随意定一个值可能会造成浪费或不能够放下程序。即便精确地计算好放置的位置,一旦表格前面的程序有所改动又会变得不恰当。总之,如果直接给出数值,则表格在ROM中的位置是由人为固定的,使用不方便,而比较好的方法是表格的位置是浮动的,也就是说根据表格前面的程序量的不同其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因而在程序中给出一个标号,由汇编程序根据前面所需放的程序的量来算出存放的位置。很多时候,不直接给出具体的数值,而是用标号来表示。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51单片机中断源的扩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