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控制 > 工业自动化 > 详情

“中国液晶显示之父”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的“偏执历程”

发布时间:2020-06-01 发布时间:
|

从1993年创立到如今,京东方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巨人。


2017年,京东方的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全球占比25%,已跃居全球第一。

 

曾几何时,京东方背负着巨大的“骂名”,在中国半导体界,京东方一直被诟病为“烧钱机器”,越亏越投、越投越亏。从一家连亏7年的电子管厂到带领它成长为全球重要的液晶显示产业玩家,这条路王东升跑了25年。

 

京东方

 

“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痛点,京东方创始人、董事长王东升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以及创新发展,率先在中国国内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打破海外垄断,解决了中国的“缺屏之痛”,被业界誉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


其实京东方真正进入液晶显示行业,是从2003年才开始的。这15年来,王东升带领京东方以“激进”的方式不断扩张,实现后来居上。

 

今天,与非网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王东升及其后来居上之路。

 

京东方的迅速崛起,正是好几次把握住了市场低谷的机会,逆周期扩张,实现了弯道超车。

 

电子管厂“起死回生”

 

北京电子管厂旧照


1982年,王东升加入北京电子管厂,先后担任财务处科长、处长、总会计师。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7年,濒临破产。时年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毅然接下了年亏损数千万元、频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担任该厂厂长。

 

1993年4月,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在王东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京东方迅速扭亏为盈。

 

到了1997年,企业盈利达到5000万元。同年6月,京东方在深圳实现B股上市,用5年时间从濒临倒闭到涅槃重生。

 

进军液晶显示领域

 

京东方液晶面板


B股上市后,京东方筹到了3亿多港元。1998年,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如火如荼之际,王东升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TFT-LCD)必然取代显像管技术(CRT),明确做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战略抉择,并且要自主研发液晶显示技术。 

 

当时,液晶显示技术经由美国发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做大,已经发展了30多年,王东升想要迅速攻克技术难关谈何容易。 在他苦恼之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现代集团由于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王东升坚信半导体替代电子管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不及早介入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认为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的技术、市场以及人才,能够高起点地迅速地切入这样的高端领域。 

 

2003年,王东升力排众议,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液晶显示器件业务的子公司HYDIS。利用其企业内部的液晶屏业务和专利,增加京东方在液晶显示器方面的竞争力。 

 

随后,京东方派了数百人到韩国HYDIS学习,同时筹备在北京上马一条5代线,把收购的资源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并为今后的扩张打下专业人才基础。

 

同年9月,王东升投入约100亿元,在北京开工建设第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这一年,京东方创下111.8亿的营收记录。 

 

然而,接下来由于行业环境的特殊,京东方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烧钱战”。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VxWorks下的异步通用定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