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印发,旨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包括提升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整合行业协会、产业链骨干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的资源和优势,重点开发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组建上下游紧密协作、利益共享的机器人集成创新平台,破除制约行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推动典型制造领域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继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冶金、建材、民爆、危险化学品等行业示范应用,优先支持对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快智能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聚焦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外溢效应明显的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以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升特种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服务机器人产品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加快产品推广应用。
研究布局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密切跟踪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顺应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提高机器人安全性、易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研究布局全自主编程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强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建设,步提升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以下简称“国评中心”)检测业务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开展机器人基础标准、相关产品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重点针对机器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检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实践操作,填补相关领域空白。进一步提升中国机器人认证的认知度和公信力,以国评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为依托,有针对性地研发认证项目、制定认证方案,并积极开展相关国际交流,不断提升自主化、专业化的认证技术水平,建立我国机器人质量评定依据,健全机器人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引导征信机构采信有关检测认证信息,实现社会共治和部门协同监管,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