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市场动态 > 详情

邱慈云谈中国半导体的前途

发布时间:2020-06-06 发布时间:
|

上海经济评论:中芯国际连续第五季度创下历史最高季度销售收入并实现盈利。新管理层采取了什么措施扭转了局面?

邱慈云:在我们董事长接手中芯以后明晰了发展方向(国际化和独立化),在外稳定了客户,在内稳定了团队。

上海经济评论:采取了什么办法?

邱慈云:一是提高产能利用率。即便整个行业不景气,中芯还是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这也意味着中芯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都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二是产品的差异化,加大力度做了更多的研发。明年,我们会有非常多的新技术要推出来。

第三,加大了先进生产工艺的投产,我们去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大60nm、55nm的量。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40nm进入量产,不断有新客户接受中芯的40nm,造成产能满载。第四季度将主要推出28nm。

上海经济评论:中国区的销售收入增长60%,新的需求来自哪些方面,是如何挖掘出来的?

邱慈云:中国的设计业已成熟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客户增速大致是全球的两倍;另外,客户的技术需求跟中芯最近的技术有了更好的匹配。这让中国区业务的成长速度更高。

上海经济评论:大陆的半导体发展道路很不平坦,与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美国相比有什么差异?

邱慈云:它们几个是行业先行者,有先发优势。尤其美国的优势是非常全;韩国在记忆体上有优势;中国台湾是代工上的优势,围绕着PC产业有很大的在地优势。不过,目前手机、移动平板的产业链渐渐在中国集聚了,有全球数一数二的生产地,给中国的设计业带来很大空间。全球的公司都要进入中国市场,这样就会有非常多的机会。接下来中芯将长期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期。

上海经济评论:中芯和台积电在组织和生产定位上有很像的地方,怎么和它竞争?

邱慈云:台积电对于半导体业有很多的创新,不光生产技术还有商业模式,为整个行业的先驱者。我们有着差异化的产品。寻找差异性需求,以此支持国内的设计厂商,这是我们的市场战略,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上海经济评论:8英寸晶圆和0.13um制程都不是先进技术,但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收入,如何平衡先进技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邱慈云:新团队进入后,投资非常谨慎。我们要确保投资快速量产,快速盈利,所以我们主要看客户需求,新投资不能带来太大压力。但我们会在新的技术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上海经济评论:在北京设立分厂出于哪些考量,和上海有分工吗?

邱慈云:中国将进入4G时代,对先进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我们的40nm进入量产,28nm年底也会量产。在北京建厂就是主要从事这两种技术的生产,使我们的产能满足客户需求。先进的研发28nm、20nm、14nm目前都在上海,而北京的先进产能将是上海的两倍,最后将达到上海的5倍。

上海经济评论:能否展望一下国产的主流CPU?

邱慈云:CPU有很多种,中国产的CPU,譬如用在家电或者卡类上面的有很大市场。至于最先进的,如个人电脑上使用的CPU,不光是CPU的设计和制造的问题,还需要很多软件,需要应用市场的配合,若想要通用的CPU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整个上下游的配合。

上海经济评论:你在台湾成长,又出国求学,并在贝尔试验室工作多年,以你看来,大陆的技术人才素质怎样?

邱慈云:我觉得中国的教育能够让大量年轻人具有技术能力,还能出现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这是中国半导体的竞争优势。但的确有一些差异,过去比较习惯接受外来技术,但经过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乐于发展自己的新技术,而且做得非常好,也越来越愿意接受创新的挑战。

上海经济评论:最近在读什么书?

邱慈云:最近有点忙,前段时间读过《大江大海1949》。60多年前中国经过了一段非常坎坷的历史。我父亲在自传中讲,他那时在上海举目无亲,跟着难民到大后方,其实离我们不过是一代半或两代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发展的机遇。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ASML一体化光刻解决方案 助摩尔定律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