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 > 存储技术 > 详情

大普微电子杨亚飞:数据存储应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0-05-16 发布时间:
|

近日,在安创成长营第五期Demo Day上,大普微电子CEO杨亚飞进行了路演,在路演上,杨亚飞表示,大普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处理器DPU芯片和智能固态硬盘。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市场的增长,数据量开始呈爆发态势,这其中对存储的要求除了容量之外,还有速度要求。所以杨亚飞表示,如果以PCI-E SSD为例,今后三年的符合增长率将达74.35%,2020年市场总规模将达1600万块PCI-E SSD硬盘,为数千亿人民币量级。

杨亚飞指出,目前企业级SSD存储被英特尔、西部数据和三星三家公司垄断,而内部的核心部件闪存颗粒与主控芯片也被国外企业垄断。

数据传输是目前存储体系最大短板

“我们做的不是国产可控,不是做又一个主控芯片,或者又一个SSD,而是希望实现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大普微电子在去年率先研发出了数据存储处理器芯片(Data Storage Processing Unit),简称DPU,这是首次在SSD硬盘内实现存储和智能学习的功能。”杨亚飞说道。

为什么要推出DPU产品?杨亚飞解释道,主控芯片的作用一方面连接存储介质,另一方面通过主机向上层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提供支持,目前无论是存储介质还是上层应用一直在持续地发展,但是主控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并不那么乐观,已无法满足需求。

杨亚飞用哑铃比喻目前的存储体系,在处理器计算部分英特尔和AMD在过去十五年间将计算速度提升了数十倍,而在存储部分,希捷、西部数据和EMC等公司在过去十五年间将单盘容量增加了数百倍,但是横跨中间的数据传输通道,过去十五年时间中只增加了几倍。“未来如果仍然是存储和计算分离的体系,数据从存储盘调到主机的内存,传输的带宽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瓶颈。”杨亚飞断言道。

人工智能DPU的好处

把智能引入存储能带来什么好处?杨亚飞表示,人工智能DPU可以优化IO并延长存储的寿命,减少盘内计算和总线数据量,减轻主机CPU的负担,最终实现用机器学习算法控制消费级的Flash闪存颗粒达到企业级SSD的性能。

杨亚飞提到:“DPU概念是在2015年底由大普微电子的三位创始人杨庆教授、李维军教授和我提出。杨庆教授在美国担任终身教授,之前有过四次成功创业经验,2013年最后一家公司被西部数据收购,从此西数实现了从机械硬盘到固态硬盘的转型。李维军教授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博导,之前是在美国罗德堡大学做访问学者,提出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在了SSD硬盘中。”

关于大普微电子

杨亚飞介绍道,公司创业之初就获得了深圳市最高创新奖“孔雀计划”,并在答辩当中拿到了第一名,获得了深圳市政府5000万元的奖励资助。在两年的创业期内,公司实现了3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得到了美国专利授权,公司团队达70余人。

杨亚飞透露,目前FPGA产品原型早已开发完毕,并实现了小批量出货,公司的未来发展蓝图计划为今年和明年的目标是打造一款基于第三方主控的智能SSD硬盘量产,明年到后年实现DPU ASK芯片流片,逐渐实现DPU芯片的量产。

谈到融资方面,2016年7月拿到了4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今年初得到了国中创投7500万元的A轮融资。

“在2017年8月全球闪存峰会上面,三星、微软和西部数据和我们进行了深度的技术交流,三家公司的副总一致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领先于他们,对于其中几项专利,几家公司也希望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从我方获得。三星公司现在重点是在DRAM领域实现加速,我们实现的是在Flash中的加速。”杨亚飞说道。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提高闪存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