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详解发光二极管原理

发布时间:2023-11-30 发布时间:
|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直接能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与其它发光器件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发光均匀、稳定、响应速度快、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仪器、音响设备、计算机等作电流指示、音频指示和信息状态显示等。


  一、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管芯结构与普通二极管相似,由一个PN结构成。当在发光二极管PN结上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层变窄,载流子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致使P区的空穴注入N区,N区的电子注入P区。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会释放出能量并以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种类和符号
  发光二极管的种类很多,按发光材料来区分有磷化镓(GaP)发光二极管、磷砷化镓(GaAsP)发光二极管、砷铝镓(GaAIAs)发光二极管等;按发光颜色来分有发红光、黄光、绿光以及眼睛看不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等;若按功率来区别可分为小功率(HG 400系列)、中功率(HG50系列)和大功率(HG52系列)发光二极管:另外还有多色、变色发光二极管等等。
  发光二极管及在电路中的符号,如图Z0128所示。
  小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电流在10 ~ 30mA范围内。通常正向压降值在1.5 ~ 3V范围内。发光二极管的反向耐压一般在6V左右。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整流二极管相似。为了避免由于电源波动引起正向电流值超过允许工作电流而导致管子烧坏,通常应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来限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由于发光二极管允许工作电流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发光二极管不宜在高温环境中使用。
  发光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即反向击穿电压)值比普通二极管的小,所以使用时,为了防止击穿造成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在电路中要加接二极管来保护。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是光电转换半导体器件,与光敏电阻器相比具有灵敏度高、高频性能好,可靠性好、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
  一、光敏二极管
  1.结构特点与符号
  光敏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相比虽然都属于单向导电的非线性半导体器件,但在结构上有其特殊的地方。
  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的符号如图Z0129 所示。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反向接入电路中,即正极接电源负极,负极接电源正极。


  2.光电转换原理
  根据PN结反向特性可知,在一定反向电压范围内,反向电流很小且处于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无光照射PN结,则因本征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量有限,反向饱和电流保持不变,在光敏二极管中称为暗电流。当有光照射PN结时,结内将产生附加的大量电子空穴对(称之为光生载流子),使流过PN结的电流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剧增,此时的反向电流称为光电流。不同波长的光(兰光、红光、红外光)在光敏二极管的不同区域被吸收形成光电流。被表面P型扩散层所吸收的主要是波长较短的兰光,在这一区域,因光照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电子),一旦漂移到耗尽层界面,就会在结电场作用下,被拉向N区,形成部分光电流;彼长较长的红光,将透过P型层在耗尽层激发出电子一空穴对,这些新生的电子和空穴载流子也会在结电场作用下,分别到达N区和P区,形成光电流。波长更长的红外光,将透过P型层和耗尽层,直接被N区吸收。在N区内因光照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空穴)一旦漂移到耗尽区界面,就会在结电场作用下被拉向P区,形成光电流。因此,光照射时,流过PN结的光电流应是三部分光电流之和。
  二、光敏三极管
  光敏三极管和普通三极管的结构相类似。不同之处是光敏三极管必须有一个对光敏感的PN结作为感光面,一般用集电结作为受光结,因此,光敏二极管实质上是一种相当于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光敏二极管的普通二极管。其结构 及符号如图Z0130所示。


  当人射光子在基区及集电区被吸收而产生电子一空穴对时,便形成光生电压。由此产生的光生电流由基极进入发射极,从而在集电极回路中得到一个放大了β倍的信号电流。因此,光敏三极管是一种相当干将基极、集电极光敏二极管的电流加以放大的普通晶体管放大。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汽轮机旁路控制策略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