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11-15 发布时间:
|

1引言

硅晶闸管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在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硅晶闸管由普通晶闸管(pct)逐渐演变出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mos门控晶闸管(mct、brt、est)。晶闸管以其高电压、大电流的特性,在许多电力电子系统中大显身手。

随着功率集成技术与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进步与成熟,科技工作者又利用陶瓷覆铜(dcb)技术将晶闸管及其移相触发电路、自动调节电路与smt表面贴装技术相结合,将其集成封装于一体,使之具有电力调节、自动控制的功能,业内人士称之为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其外形如图1所示。

2结构、参数、分类及应用领域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按其用途一般分为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通用模块一般指整流模块、交流模块等;专用模块有充、放电模块、电机软启动模块等。

通用模块由晶闸管主电路、移相触发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具有电力调控功能和过热、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可靠性、稳定性、智能化程度都较高,但体积并不大。采用dcb工艺,将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或氮化铝陶瓷基片表面,利用先进的焊接工艺使模块的绝缘电压达到2.5kv以上,并保证模块热阻低、热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

图1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外形

根据功能的不同,专用模块内部集成了晶闸管主电路、移相触发电路、反馈电路、保护电路、线性电压或电流传感器、转速与电流双闭环调速电路、功放电路、单片机等。采用dcb工艺,具有机械设计简单、组装容易、使用方便的特点,主要用于电动机、发电机的励磁电源、前级调压、蓄电池充/放电及交流电机软启动等领域。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主要参数有:工作频率f;;输入线电压范围vin(rms);控制信号电压vcon;控制信号电流icon;输出电压不对称度;输出电压温度系数;模块绝缘电压viso(rms);最大输入电流iin(rms);最大输出电流iout(rms);触发电源电流ie;工作壳温tc。

3模块的使用、安装与保护

图2和图3分别示出晶闸管充、放电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图4为限流软启动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

图2 典型应用电路

图3 典型应用电路

图4 限流软启动模块的应用电路

无论是通用模块还是专用模块,为保证设备运转正常,选取的模块额定电流值应为负载电流的1.5倍~3倍,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流不能超过模块的额定电流。使用模块时,还应注意散热条件的好坏,它将直接影响模块的性能发挥及安全可靠。散热方式一般有3种:即水冷、强迫风冷和自然冷却。水冷散热效果好,有水冷条件的应首选水冷散热形式。

自然冷却的结构最简单,费用最低廉且维护最方便,但是时常满足不了模块工作时的效率及温升要求。模块常采用散热器风冷方式,但会因此增加通风损耗。系统要求设计寿命超过7年时,传统上不采用风扇,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可将风扇管理、监测电路集成在模块内,现场维护和更换方便,风冷形式最常用。表1为各种冷却方式下的典型功率密度。

表1 各种冷却方式的典型功率密度

冷却方式

相对功率密度

自然冷却

1.00

强制风冷

2~2.5

水冷或其它液冷

3~4.5

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能与其材料有相当大的关系,金属材料的热导性能好,铝的热传导系数为铜的1/2,钢约是铜的1/7。电力电子设备冷却用的风扇分轴流风扇与离心风扇两种。轴流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风扇叶片的扬力使空气在轴向方向流动,其风扇叶片与电动机直接相连,体积小、重量轻,较为常用。散热的基本计算公式为:温差=热阻×功耗。

散热器的选用可参考上述公式或依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但风扇风速应≥6m/s。即便如此,模块对工作环境也有要求:干燥、通风、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范围应保持在-25℃~45℃。使用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应注意以下几种保护。

(1)过流保护

最简单的方法是外接快速熔断器,如图5所示,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应大于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如模块电压规格为ac450v,而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应选择为ac500v,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按模块规格电流的1/2来选择。

(2)过压保护

采用阻容吸收与压敏电阻器相结合的方式,阻容吸收电路能够抑制晶闸管由导通到截止瞬间产生的过电压,有效避免晶闸管被击穿,压敏电阻器可防止雷击等原因产生的能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电压。压敏电阻器的额定电压值参考下式选择:

710v≤v1ma≤1000v

v1ma为压敏电阻器的标称电压,图5和图6为阻容吸收电路与压敏电阻器过压保护接线图。

图5 过流保护电路

图6 过压保护电路

4结束语

智能功率模块逐步取代部分功率器件,广泛用于ups、工业加热调速等领域。目前,进口品牌的模块有日本的富士、三菱、三社,德国的西门子、西门康等公司的产品。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基于ATE推动WiMAX射频测试与特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