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23-05-12 发布时间:
|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利用红外通信进行旋转轴动态参数测试,主要是为了满足坦克、装甲车辆狭小空间中运动部件动态参数测试的强烈需求。由于红外通信在空间和成本的优势,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车试验中证明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是在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更加狭小的空间如发动机输出轴,提出的一种点对点式的红外数据传输的扭矩测试系统。

1 坦克发动机扭矩信号采样频率分析

坦克发动机属多缸发动机,是采用各缸顺序点火、轮流作功的方式工作。实测得到发动机输出轴上产生的力矩(扭矩)是一个随转速变化的周期信号,该信号的幅值极不规范。工程中所述扭矩为平均扭矩,定义在一个循环内(720°曲轴转角)扭矩的平均值。高速、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有6缸、8缸和12缸之分,其最高转速均不超过3000r/min,从这一目标出发选用扭矩信号频率最高的12缸发动机计算扭矩信号周期t。

当nmax=3000r/min时,

t=(10/nmax)3.33(ms)

按采样定理工程实用采样频率是信号固有频率的5~10倍的原则,以及实际运行效果的试验,取系统采样周期为500μs即采样频率为2khz。2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模型的建立

按图1建立猝发式红外通讯的实物模型,发射器安装在旋转轴上,接收器安装在旋转轴上,接收器可安装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适当位置,其计算分析相似,由于径向安装比较方便,故安装在径向。

图1中 β——接收器的接收半角;

r——旋转轴的半径;

α——发射器的发射半角;

l——接收器与发射器的最小距离;

θ——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圆心连线的夹角;

a——红外接收管;b、c——红外发射管。

弧长bc(设为s)与通讯时间成正比,故弧长s的大小决定了通讯时间的长短,称弧长s为发射窗口。由模型知θ决定了发射窗口的大小(当r一定时),只有当α小于或等于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半角时,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才能被接收器直接接收。目前使用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半角为15°。当α=15°时,由三角形oab可知:

(sinβ)/r=sin(π-15°)/(r+l) (1)

sinβ=r/(r+l)sin15° (2)

θ+β=15° (3)

故θ=15°-β

t=2rθ/(rω)=(2θ)/ω (4)

由于θ与有效通讯弧长ab成正比,而弧长ab又与通讯时间成正比,故增大θ可增长通讯时间。由上式可知,增大θ有两种方法:减小r,或增大l。

设轴的角速度为ω(rad/s),一转中采样的数据个数n,每个数据占有m位,红外通讯传输的波特率为v(bit/s),发送n个数据需要时间为tall(s),发射器通过发射窗口的时间(即有效通讯时间)为t(s),则一转中发射数据所需总时间为:

tall=(mn)/v (5)

如设转速为3000r/min,2θ=30°,由(4)式得:

t=1.67ms

设n=200,即采样频率

f=200sps/r×(3000r/min)/60=10ksps

若m=16,v=2mb/s,

得:

tall=(200×16)/2m=1.6ms

由于tall

3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上面通过对发动机输出功率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了采样频率,进而估算出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容量,并建立了数据传输模型。采用猝发方传输数据,需要存储轴旋转一转所采集的所有数据,然后在发射窗口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实现数据的瞬发。其特点是不需要安装一个圆周的接收器,如果所测轴半径较大或被测环境较紧凑,则近场遥测是不易实现的。而猝发遥测只需一个或几个接收器就能达到目的。

发射部分的结构框图如图2,这部分发现扭矩信号的采集、数字信号的编码,并将采集数据放在fifo存储器中。当红外发射管接收到取数码命令后,如果采集电路断电,入于低功耗状态,则通知电源管理器打开电源vcc,让采集电路开始工作;如果采集电路已经开始工作,则会的开取数时钟,让fifo移出数据,送给红外发光管发送给接收器。

3.1 数据的存储

由于采用猝发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需要设计一个存储器将一转中所采集的数据先存放起来,当发射器经过发射窗口时,将数据实时地传输给接收器。存储器是发射部分的关键元件之一,它的选取直接关系到a/d变换器的选取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先采集的数据先发送,后采集的数据后发送,否则接收部分将无法正确恢复原始信号,达不到测试的目的。因此需选择一个先进先出fifo的16位存储器。又由于发射器是单通道,只能将数据以串行方式发送,所以要求存储器的输出是串行的,这样能减少并转串的中间环节。如果具有串进串出的fifo,那样发射部分的体积会更小且控制逻辑更简单,这是笔者希望的。但实际上只查到并进串出fifo和具有可编程的串并进-串并出四种功能的fifo,由于后一种芯片体积大、功耗也大,所以选择了并进串出的fifo。

综上所述,选用了idt72105,容量为256×16位,高速、低功耗,具有独立收、发时钟控制的同步/异步fifo存储器。它不但提供了存储空间作为数据的缓冲,而且还在epp并行总线和a/d转换器之间充当一弹性的存储器,因而无需考虑相互间的同步与协调。fifo的优点在于读写时序要求简单,内部带有读写的环形指针,在对芯片操作时不需额外的地址信息。当它接收到由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取数指令socp后,通过so端将同步帧信号输入到红外发射管的 txd端,发射出去。

3.2 数据采集电路

由于选择了并进串出的fifo,最好选择并行输出的a/d变换器,要求单电源供给,故选择了ad公司的ad7472,分辨率为12位,低功耗,电源供电范围为2.7~5.25v。ad7472转换器可以工作于三种模式:(1)高速采样模式(high sampling);(2)睡眠模式(sleep mode);(3)猝发模式(burst mode)。由于系统的采样频率不高(4khz),所以利用ad7472的猝发模式,它与第二种模式相同,只是输入时钟(clk in)不连续,仅在转换期间才提供时钟信号,这样能够减少功耗。

在此模式下,当convst上升沿到来时,转换器进入苏醒期需1μs的时间(twakeup),在这个期间如果convst的下降沿已到来,a/d并不立即进入转换期,直到1μs之后;如果1μs之后下降沿才到来,则转换器在下降沿到来的时刻开始转换,整个转换需14个时钟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当busy信号为高后,时钟信号应在两个时钟周期内出现,且在转换期间不能改变数据总线的状态。实际设计采样频率与读数控制电路的时序如图3。convst信号频率即采样频率为4khz,周期250μs,正向脉宽2μs,即a/d苏醒之后,再过1μs才开始数据转换,rd信号正是利用这1μs对a/d进行读数操作。

3.3 同步帧电路设计

由于系统将一转中采集的数据记录在fifo存储器中,并且数据传输方式为无线串行通讯,所以需要将数据以帧的形式开,以便于接收部分的解码。作者设计了16 位的同步码,最高位为低,用于分区帧与帧的数据;最低位也设为低,用于分开同步帧与数据,并为解码提供移位脉冲产生时间。一帧数据除同步码以外,由8个 16位采样数据组成,总共112个比特。产生步码的电路如图4。

3.4 监测码编码器和帧结构

fifo 存储器字长为16位,a/d转换器为12位,还剩余4比特。为了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和数据的纠错能力,设计了4个监测码,分布在数据的两侧,如图5。4个监测码锁存在元件74l5243里,每一个写信号到来时,都需写入4位监测码。由于这4个监测码分布在12位数据的两侧,在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首先检测这 4个监测码;如果监测码无误,则接收到的数据可信;如果有误,则有可能前移一位或后移一位。若通过这样的修正后,这4位监测码与实际相符,则可修正数据。若不相符,则该数据不可言。

3.5 取数控制电路

由于采用猝发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只有当发射管进入通讯窗口,发射管和接收管建立了数据链接,方可进入数据传输。红外发射管可以接收取数指令,并送给计数器进行计数,如果计数器计满了8个,表明取数指令已到,发射管正通过通讯窗口,则传输链接建立。4013被触发,取数时钟socp打开,将fifo中所有的数据传送给接收器。取数控制电路如图6。

上述发射部分的电路设计,经仿真实验证明,达到了对信号进行猝发的设计目的。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德州仪器电池管理芯片为多节锂离子电池组提供管理与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