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时间做了几个项目的后端,这几天又在做一个芯片的 Postmask 功能 ECO,深深感觉到写好 RTL 只是才开了一个头。
 
 
后端有哪些因素决定或者影响了芯片的成败?常用来评价后端的指标是 PPA,就是功耗、性能、面积。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往往就是在这几个指标里折中。面积肯定要小,金属层要少,直接影响了芯片的成本和利润。在后端,性能主要与工艺有关,是 hvt 还是 lvt,28nm 还是 110nm,决定了器件速度。功耗里的静态功耗也主要与工艺有关。工艺又与钱有关。
 
 
在芯片立项或者早期,floorplan 和成本估算也影响了芯片是否有竞争力。面积估多了可能直接就放弃项目了,做出来也不赚钱;面积估少了,后期后端可能很难实现,各种拥挤、甚至短路。
 
 
所以,总结了几条后端工程师的建议:
 
1. 进行合理的芯片成本估算,并且留有一定的设计余量。
 
 
2. 前端工程师与后端工程师多沟通、多互动,从全局上来优化方案。不能孤立、片面的做决定。
 
 
3. 提高利润率,从服务客户的角度赚钱。而不是一味的搞价格战。创新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