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控制 > 工业自动化 > 详情

从中国最早的“债转股”企业开始,京东方如何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20-06-04 发布时间:
|

赌。

 

是什么造就了面板行业的今天?

 

恐怕只有上面这个字。

 

1974年,主营黑白电视机代工的三星电子进入了半导体行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三星生产的晶体管烂到自己集团都不用。

 

但即便如此,1980年三星还是决定进入DRAM领域,并在1983年2月正式进军半导体。

 

那时日本和美国的半导体公司杀得兴起,没有人把4线工厂三星放在眼里。

 

然而不到一年,三星依靠从镁光买的技术、美国和日本天价挖的人才,以及韩国的农村妇女,让韩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出64KB DRAM的国家。

 

1984年,三星建成了他的第一条DRAM生产线。

 

也是那一年,半导体进入衰退期,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售价不及成本的三分之一。

 

大量的半导体公司亏损、倒闭,三星却堵上身家性命开始大建工厂、疯狂增产、研发新品。

 

这就是人类科技史上著名的半导体反周期操作。

 

什么样的人打架最可怕?

 

敢自残的人。

 

武术再高,不如扎自己一刀。

 

生性善于打架斗狠的朝鲜半岛人,把这种斗狠放到了生意场上,奇效明显。

 

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无数次濒临破产的三星熬垮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并在199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存储器芯片厂家,此后一直统治这个行业。

 

三星累计用了3次反周期操作、连续亏损25年构建了一个几乎牢不可破的存储器帝国。

 

还是在1984年,三星电子设立了TFT-LCD研究小组。

 

我们平时用到的液晶面板大多属于TFT液晶面板,TFT的意思是薄膜晶体管。

 

最初TFT和另外一种晶体管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都被用来制造芯片。

 

但是在芯片领域,TFT被MOS打败,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有多少亿个晶体管,这个晶体管就是MOS衍生出的CMOS管。

 

但是TFT后来被发现可以应用在液晶面板上。

 

制作TFT基板的过程和制造芯片的过程非常相似,区别在于一个在硅片上制造,一个在玻璃上制造。

 

所以面板行业也叫半导体显示行业,属于泛半导体板块。

 

那么既然要做半导体,顺便做一下液晶面板也是可以的,毕竟日本企业就是这么干的。

 

三星面板业务几乎完全复制了三星半导体业务的历程,时间节奏和策略几乎一模一样。

 

1991年,设立TFT-LCD事业部,建成试生产线;

 

1992年,生产出2片10.4英寸液晶显示器;

 

1993年,开建TFT-LCD 2代生产线,1995年2月建成投产。

 

这也是韩国的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

 

三星通过购买技术、疯狂地学习和挖人积累经验,但这些努力在当时显得微不足道,当时日本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出货量占全球的94%。

 

连液晶技术的发源地美国都不到3%,其他国家咋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995年,三星的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刚投产,面板行业进入了第二次衰退期。

 

三星嗅到了胜利的味道。

 

还是反周期操作。

 

1998年,三星面板出货量世界第一。在此之前是连续7年的亏损。

 

2002年,LG通过世界首条5代线超过三星,三星直接就上了3条5代线。

 

2006年,台湾友达光电与广辉电子合并,借此超越三星。

 

仅仅两年后,三星再次通过反周期操作夺回世界第一。

 

三星的存储芯片和液晶面板,无一例外都是靠着先模仿,再靠疯狂地反周期操作,后来者居上。

 

其实整个韩国的存储芯片和液晶板面行业之所以能崛起,都是靠着反周期操作,倾全国之力赌这两个行业的未来,三星是最成功的一个。

 

在OLED领域,三星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

 

君临此前介绍过,OLED其实已经诞生几十年了。

 

最早把OLED应用在产品上的是日本先锋公司,可由于商业化难度大、投入高,日本人放弃了,美国人干脆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星想赌一把。

 

2000年,设立OLED项目组,2003年升级到事业部;

 

2005年,建设4.5代OLED专用生产线;

 

2006年,进入试运行阶段;

 

2007年10月,实现OLED的量产。

 

举世震惊。

 

后来,靠着Galaxy系列手机,三星将OLED屏幕推出去,但长时间也只有自己在用。

 

这种情况下,三星却敢于赌博式地逐渐把LCD停掉,进一步发展小屏OLED。

 

直到2017年苹果X也采用了他的OLED,OLED才真的火起来。

 

今天,三星在OLED领域的出货量占据全球的93%,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采用OLED屏幕,三星已经赚翻。

 

三星独自研发OLED的那几年,日本蒸镀机企业Tokki公司只能靠三星一个客户艰难度日。

 

2007年,三星OLED实现量产,同年11月,日本佳能收购Tokki,才让这家企业活了下来。

 

如今,Canon Tokki成为三星制霸全球OLED市场的关键帮手。直到2017年Tokki才向三星之外的企业供货。

 

如果你不了解三星的发展史,你就不可能理解面板行业的发展,也不会理解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公司。

 

三星建设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1993年,北京酒仙桥,与如今的798艺术园区一路之隔的地方,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

 

这家企业的前身是曾经无比辉煌的774厂(北京电子管厂)。

 

774厂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一度成为亚洲第一大电子管厂。他还是国内最早的半导体公司,东方红一号卫星用到的集成电路就来自774厂。

 

但是改革开放以及军工的缩编让774厂逐渐没落。

 

改革开放之初,彩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

 

国家鼓励彩电国产化,但方法却是全套引进国外生产线和元器件,所谓的国产化,不过是组装国产化。

 

能买的不造,这是当时的理念。

 

这种现象在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有体现,家用电器、集成电路、汽车、飞机等等。

 

这种方法短期见效快,但也等于自废武功、助长他人,长期下来,我们的工业水平被发达国家越甩越远,即便最开始差距并不大。

 

归根结底,是国家对自己的工业水平不够自信,所以就全盘抛弃自己的,引进国外最好的。

 

774厂是中国最早研究彩电核心技术的企业,甚至在1981年就已经成功研发出液晶面板。

 

但自主研发显得太另类。

 

780厂、714厂、青岛无线电二厂都在那个时候顺应了时代潮流,走了出来,这就是后来的四川长虹(600839)、南京熊猫(600775)、海信电器(600060)。

 

中外合资的TCL(000100)和康佳(000016)也在那时诞生。

 

国家当时还在陕西咸阳新成立了明星企业4400厂,用全套的日本装备生产彩色显像管,这就是后来的彩虹集团。

 

曾经共和国电子工业的骄傲-774厂,却成为北京亏损最多的企业。

 

在那个神奇的1992年,774厂迎来了一位新的厂长,王东升。

 

王东升是浙江东阳人,和郭广昌、但斌是老乡,这个人口不足85万的县级市可谓人才辈出。

 

10年前,王东升在774厂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加入进来,他见证了这家副部级大厂的衰落。

 

他本应该去电子工业部报到,是被774厂的财务经理挖了过来。

 

后来面对死气沉沉的老厂,他想要离开,几乎铁板钉钉地要去中信集团的下属单位任职高管,但老厂长再三挽留,他留下了。

 

这是命中注定。

 

上任后,王东升对774厂进行改革,1993年4月,王东升又带着员工自筹650万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不仅是中国第一家完成股改的亏损企业,还是中国最早的“债转股”企业,他用筹集到的资金又从银行贷到等额的款项。

 

通过债转股,王东升把银行的大腿傍住了。

 

债转股成为日后这家老厂重新走向辉煌的利器。

 

通过一系列的折腾,企业竟然在1993年当年就实现了扭亏。

 

再后来通过充分利用财务规则,1997年6月在B股上市,并募集到3.5亿港币。

 

这是东方电子集团的转折点,此前他几乎没有主业,经营情况也并非账面显示的那么好,而同是军工老厂出身的四川长虹已是A股最为耀眼的“股王”。

 

但募集到资金后,王东升有了梦想,他要在2010年,收入到达200亿,还要用10-15年成为中国的三星。

 

很快王东升带领企业聚焦在CRT显示器相关的业务上,趁着国内彩电业的发展,企业效益也越来越好。

 

但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很多人更想去做来钱快的房地产。

 

王东升一句话把这些人噎了回去:

 

我们是搞工业起家的,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去做房地产,那谁来搞工业化?

 

天道酬勤,2000年12月,东方电子集团在A股增发上市,募资9.7亿元。

 

东方电子集团已然焕发新春。

 

2001年6月,东方电子集团更名为京东方。

 

未来的中国面板之王,正式登场。

 

前面提到过,早在1981年774厂就研发成功了液晶面板,王东升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也曾长期投入液晶面板的项目,无奈最后失败。

 

但当王东升看到日韩的液晶面板行业的火爆,他意识到早晚有一天液晶面板会取代CRT,于是1999年下旬,京东方再次成立TFT-LCD项目组,把液晶面板作为未来的方向。

 

这个选择很惊险,当时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驱动器自动加锁保护数字内容存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