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控制 > 工业自动化 > 详情

盘点:科技史上那些落寞收场的王者

发布时间:2020-05-25 发布时间:
|
我第一份工程师的工作,是在我还就读英国皇家哈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College)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去位于英国Bracknell的International Computers公司做一些与单晶射极耦合逻辑(monolithic emitter–coupled logic,MECL)相关的不重要工作;那时候电子产业的重要厂商有IBM、DEC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Motorola、Intel、NS (National Semiconductor)、TI、Burr-Brown…等等,都是美国公司。

 

当时那些公司之中有的仍是创办人掌管公司,而且其中不乏传奇性人物:例如美国老牌电脑公司DEC的Ken Olsen;类比半导体大厂NS的Charlie Sporck,类比与混合晶片设计业者Burr-Brown的Tom Brown,以及Intel的Gordon Moore (是的…就是他)。

而除了Gordon Moore这个例外,其他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以一声叹息收场,并不是掌声;Ken Olsen最有名的就是在1977年错失微型电脑商机,表示:“任何人都没有在家里摆一台电脑的理由。”──后来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Olsen职业生涯的末期,他被批评为专断独裁、抗拒新趋势,结果在1992年被迫辞职下台。

Charlie Sporck则是撑到1991年,才终于退休挂名董事长;在他离开公司那时候,NS连续数年亏损,股价则跌到一股低于5美元。还有Tom Brown,他在1956年创立Burr-Brown,一直担任董事长到1993年,两年后(1995),该公司的年营收缩水到只有2.69亿美元;而Burr-Brown的劲敌、成立时间晚了近十年(1965)的ADI,同时间的年营收达到9.42亿美元(其实我在1996至1999年任职于Burr-Brown)。

是甚么问题让那些带着光环的人物最后不得不下台?为何他们很少能像电影里的英雄那样,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有个辉煌的结束并达到创纪录的获利?一个原因是,那些人物需要创办一家公司──这需要有鼓足勇气的意愿、参与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相信自己以及自己的眼光,以及一种特定的傲慢──这与经营一家大公司所需条件并不相同。

大型企业的执行长需要担心长期策略,建立一个外表强大的董事会,与投资者沟通…等等;他们还需要从公司营运的细节中抽身,尽可能聘雇最优秀的资深管理团队,让他们来执行日常事务。公司创办人与执行长所需的技能是非常不同的,而当他们发现这两个角色的分歧越来越明显,通常已经太晚;若公司创办人是产业界的传奇,要离开更不容易。

虽然出了不少位传奇性领导人物,Intel算是公司领导人能成功交棒的少数案例之一;不过该公司有规定强制执行长在65岁退休。而我怀疑同样的原则是否适用现在科技领域的那些“神童”,例如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还有Tesla (SpaceX/PayPal)的Elon Musk…

具备王者风范的执行长特性之一就是不自负;一旦你梦想远大并取得了大规模的成功,往往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而且会想要把你的公司继续推向狂野的冒险,只凭靠你自己的观点把其他人拖下水。

回到执行长们认为“一个小零件是一个小零件的小零件(a widget is a widget is a widget)”的时代,并专注于你可以生产与销售几乎任何东西的数字,我们最后有了像是Singer (销售家具、缝纫机、航太科技与飞行模拟等各种东西)与ITT (拥有酒店、保险、游戏、军事、工业控制…等等业务)这样的大企业集团,然后不幸地以破产、裁员的悲剧告终;就算是最成功的老牌企业集团,例如GE,也开始瘦身、剥离大部分的金融业务。

当我们在未来回顾Musk在电动车、太空探索、太阳能板,更别说能在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的600英哩时速(mph)交通系统…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如何?Mark Zuckerberg显然并没有因为Facebook Home的不受欢迎而受折磨,他现在师法美国知名主持人Oprah,并建立了他自己的读书会页面,自家的有线电视频道应该也不远了;而在此同时,他的旗舰产品(以及摇钱树),则因为被形容为二流的API与文件而步履蹒跚。

有一句老话似乎很贴切:“万变不离其宗(Plus ca change, plus c'est la meme chose)”;而当然,还有历久不衰的:“那些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你说呢?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Buck直流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