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近日发布《2020 年汽车云服务平台产业研究报告》。

 

云服务平台(简称云平台)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互联网中,能够扩展、向其他用户提供基础服务、中间件、数据服务、软件服务的平台。云平台科划分为:IaaS(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平台即平台,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云平台还可以划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公有云平台包括 AWS、微软 AZURE、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等。私有云平台厂商有很多,包括开源的 Openstack 以及各种基于 Openstack 开发的平台;非开源厂商有 VMware、Zstack 等。

 

车路协同大产业链中,车、路、云、网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本报告研究“云”这个环节,重点研究以主机厂为中心的汽车云平台服务。主机厂以供应商云平台为基础,搭建自己的云平台,包括营销和售后云平台、生产和供应链云平台、车联网云平台、自动驾驶云平台、仿真云平台、高精度地图云平台等。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亚马逊 AWS、微软云、阿里云、腾讯云是主机厂和 Tier1 的主要选择,华为云和百度云是后起之秀。曾经,前十大 OEM 和前十大 Tier1 都是 AWS 客户,随着亚马逊开始研发和测试自动驾驶车,越来越多客户转向了微软云。

 

 

更多的 OEM 是脚踩多条船。譬如大众集团的汽车云(车辆、客户和服务)采用微软技术,工业云(生产和供应链管理)采用亚马逊技术。

 

车联网云平台是率先普及的汽车云平台之一。2017 年,微软发布了基于 Azure 云服务打造的互联汽车平台(Microsoft Connected Vehicle Platform,MCVP),获得了众多 Tier1 的支持。华为 2020 年发布的汽车云服务平台则划分得更细: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电池安全、OTA、Ⅴ2X、三电。

 

主要 IT 云平台企业的收入及增长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IT 巨头在云平台方面的收入规模惊人,增速惊人。而汽车行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需求主要来自于:

 

一是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市场经营活动及内部管理提升和相关产业链的数字化变革、协同。

 

二是汽车制造企业软硬件开发、设计、测试、验证过程中的数字化和异地研发团队的云化协同、云上仿真等活动,比如固件仿真的云服务。

 

三是汽车产品本身的数字化和新四化,也就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实现联网、导航、泊车、娱乐、支付等功能,完成从功能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型,都离不开过程和工具的数字化和云服务协助。

 

四是搭建车企的车联网平台,建立汽车用户、汽车产品、互联网数字生态圈、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产业链四者之间的联接、服务和运营平台,为用户提供导航、娱乐、支付等实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第三空间服务,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五是随着 ADAS/ 自动驾驶的普及和升级,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将产生 4TB 的数据,对云平台空间的需求将暴增。


因此 BAT 和华为在汽车云平台的大力投入,不管是开发操作系统、仿真系统、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软件,建立软件和应用服务生态,最终云平台才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云平台就是新基建和智能化社会的房地产。

 

主机厂一直想掌控汽车数据的主动权。目前领先的云平台方案已经保留了主机厂的数据所有权。譬如 AWS 平台不仅提供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大多数功能,提供针对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汽车专用解决方案,让主机厂能够自由地打造独特的品牌体验,同时保留数据的完全所有权。

 

不少主机厂也在建立自己的云平台子公司和大数据中心。譬如上汽云计算中心在 2017 年演变为帆一尚行公司,团队成员从六七人发展到 150 人。数据中心从一个变成了三个(上海、南京、郑州),机柜从最初五六个,到现在的几百个机柜。从一开始只提供最基础的云储机、IaaS 环境,发展到更多的 SaaS、PaaS 等软件类平台类服务。至今帆一尚行已超过 4000 台云主机,超过 1 万个虚机或容器,及 30PB 存储空间。

 

即使如上汽这般在云平台上投入巨大,也需要 IT 巨头的协助。譬如在 2018 年,阿里云与上汽集团合作上线混合云汽车研发仿真计算服务平台:上汽仿真计算云 SSCC(SAIC Simulation Computing Cloud)。

 

IT 巨头不仅通过大规模云平台建设降低单位成本,还赋能了 AI 算法和各种工具链,以及独立开发 AI 芯片用于降本等。譬如百度云依靠有相当竞争力的 DuerOS、Carlife、仿真平台、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算法、昆仑 AI 芯片等,在自动驾驶云平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主机厂的云平台业务离不开 IT 企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