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制造 > 半导体生产 > 详情

张忠谋:每年收到250个创意,没好的!

发布时间:2020-06-03 发布时间:
|

电子网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昨赴工商协进会以「成长与创新」为题演讲。他认为,创新是可遇不可求,如果硬要提倡或补贴创新,得到的只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创意;他笑说,大家都讲台积电是代工,「我不以为忤,因为我们早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最赚钱的公司,拿了钱一路笑到银行去」。


张忠谋在开场就谈到他曾与行政院长林全的对话。 林全曾对工商团体说,政府不盲目追求成长,更注重分配;「我当时说:院长,盲目不可能成长,明目才能成长。 」他认为,企业的成长不必然靠创新,投入钱和人力也办得到,如「鸿海宣布在美国投资一百亿美元」。

只要能成长 饼就可变大

张忠谋指出,若能实现「成长」,劳资共享的饼每年都能变大,「分配」的问题比起「不成长」就简单多了。 他说,实现成长的方法有很多,可透过投入资本和人力,例如鸿海在美国的投资,又如台湾上世界七○年代的经济起飞;「那时GDP(经济成长率)每年成长九%,是令人缅怀的黄金时代,但有创新吗? 没有啊! 」

张忠谋拿出iPhone说,「这是很厉害的创新,不过是属于技术和产品面,另一种更赚钱的方式,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他说「商业模式」是近二十年才有的词,「其实更早之前,就有成功案例,如美国的星巴克、台湾的台积电」。

他说,星巴克上世纪八○年代崛起,「它的观念很简单,提升大家对咖啡的品味,把价格提高」;当时五星级饭店一杯咖啡只要美金五毛钱,公路旁是两毛钱,星巴克一下提高到两美元,结果有客户吗? 多得很。

年收250个创意 没好的

张忠谋指出,台积电在1990年代做晶圆,同业订单都来自IBM或HP等终端产品客户,台积电一个也没有;「我们就去找德州仪器、英特尔这种自己做半导体的公司」,因这类公司绝大部分自己生产,有小量不想做的就交给台积电,后来时势所趋,很多人出来开IC设计公司、但没有制造能量,台积电的「专业晶圆制造服务」就趁势而起了。

张忠谋还说,他每周应酬一次,每次至少收到五个创意点子,一年差不多二五○个,「但没有一个好的,这就是创意和创新的差别,创新要有经济效益」。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异构集成与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