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制造 > 半导体生产 > 详情

湖北出台产业创新建设规划 2020年研发支出1000亿元

发布时间:2020-05-28 发布时间:
|

湖北日报讯(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吴芸)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放眼湖北,“双创”版图欣欣向荣,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力”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日,省发改委印发湖北省“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勾勒了创新发展的新蓝图。


2020年研发支出10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省围绕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材料、卫星导航等领域,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的“智能微铸锻”金属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铸锻铣分离”的制造历史;扬子江汽车集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研制的全球首款以液态氢为驱动能源的客车“泰歌号”成功下线,将极大地推动氢能在汽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程;铁四院研发的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障技术成功运用于武汉动车段,全面提升了我国高铁动车组运维保障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水平……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对产业的贡献率较低、创新平台建设分散重复、产业创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突出。“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是我省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翻开规划,一条条创新目标催人奋进——


到2020年,全省产业创新投入强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000亿元左右,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2%左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创新产出显著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达到17%左右,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提升,达到每万人均10件左右;


建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0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30个。


瞄准技术创新精准发力


目标已定,如何完成?


省发改委介绍,该规划围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做文章,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创新湖北,需要一批“独领风骚”的个性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生命健康,重点突破重大疫苗、基因治疗、功能修复等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创制新型生物制品,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现代服务业,面向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发展需求,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湖北,也需要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将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及关键技术,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推动高端装备产品应用推广。汽车,将以智能制造和网联汽车为重点,大力提升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水平和配套能力,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高端“专、精、特、新、轻”的专用车技术,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等。


该规划还提出,创新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商业航天、通用航空及水上飞行器、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信息网络安全等军民两用和“军转民”技术;同时,以实现网络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


十大产业创新中心布局未来


此次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加快布局和打造十大产业创新中心。


产业创新中心包括: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通用航空飞行器产业创新中心、激光产业创新中心、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产业创新中心。


这些产业创新中心将以企业法人实体形式运行,联合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创新平台等,广泛吸纳高校院所等创新力量,通过共同出资、协作研发、技术入股、创新平台共建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


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也有了新的定位和功能。


企业技术中心,侧重于企业自身需求的应用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现代农业、汽车等领域布局。


工程研究中心,侧重于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核心产品及部件研发。该规划提出,优化整合现有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加强规范管理,着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中布局。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Nexperia推出三款紧凑型TrEOS保护器件 具备出色RF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