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并非易事:汽车AI进化还需迈过几道槛

发布时间:2020-06-20 发布时间:
|

五六十年前,当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首次与人们见面时,它还充满了青涩感。但随着算法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AI程序开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013年,美国导演派克·琼斯通过电影《她》展现了一段发生在人类与AI之间的爱情,引发了人们对于AI的深度思考;2015年,AI程序AlphaGo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实现了围棋AI领域史无前例的突破;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AI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AI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拥抱AI技术,期待着汽车变得愈发“聪明”,以促成整个汽车产业的变化。

但随着AI与汽车产业的深度交融,也衍生了一系列问题。不久前,由腾讯汽车与汽车·创新港联合主办的2017年全球AI大会,汇聚了30余位来自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汽车企业的高层以及国内外学术专家,共同为汽车AI的进化发展出谋划策。其中,几个焦点问题非常值得深思。

AI能为汽车产业带来什么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这充分肯定了AI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那么,当AI遇上汽车,究竟能为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呢?

作为传统车企代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AI将彻底颠覆汽车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他认为AI的深化,不仅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变为智能移动空间,使汽车发生本质属性的变化,还将改变汽车使用的根本方式,促进汽车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进而带动商业模式的变革。此外,他还指出,AI有望深刻地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气质和面貌。因此,北汽集团未来将把推进智能制造、与科技企业深入合作、注重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等作为战略重点。

对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也表示赞同,他认为,AI不仅会影响汽车产业的产业链,还会影响整个汽车消费环境,最终带来汽车价值的重塑。

除了这些宏观的影响,也有业内人士关注到了不少细节。英特尔全球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总经理Fiaz Mohamed指出,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因交通事故身亡,而根据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所发布的数字,93%的事故是由于人为事故造成的。因此,他认为AI技术促进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成熟后,将有利于挽救更多的生命,减少车祸的死亡率。

而被誉为“谷歌无人车之父”的Sebastian Thrun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目前80%重复性非常高的工作,都有可能被AI所替代,对于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因此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AI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提升劳动效率。

未来,谁将主导AI进化

明确了AI对于汽车产业的积极作用后,AI势必将成为各个企业竞相角逐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互联网公司,也看到了AI与汽车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纷纷进军汽车产业。与传统车企相比,新兴的造车势力在拥抱、借助新兴技术领域方面似乎更具优势,但传统车企在造车领域的积淀更深厚,综合技术实力与资源更加雄厚。未来,究竟谁能在汽车行业内主导AI技术进化, 成为颇具争议的话题。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认为,未来汽车公司的产品极有可能是由AI技术定义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谁拥有这方面的人才,谁就有可能胜出。蔚来汽车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更容易聚集这方面的人才和资源,而传统的车企可能会因此而遭遇挑战。

徐和谊则表示,在这轮变革中,传统车企如果不能很好地与AI企业合作,很可能会掉队。

的确,新兴的技术不仅为更多的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变数。正如徐和谊所述,北汽集团早已意识到拥抱科技企业的重要性,与百度公司合作,共同制定NOVA-PLS智能化发展战略。

因此,虽然目前对于未来谁将主导AI进化还无法形成定论,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如果企业无法适时把握AI所带来的新机遇,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极有可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AI时代,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AI的发展除了带来机遇,也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指出,AI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大力发展AI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

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产品部副总裁吴震皓认为,AI时代,车辆所涉及的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机械层面的,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同样重要。如果用户的隐私和车辆数据被黑客控制,可能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吴震皓进一步指出,在欧洲,人们对于信息的保护非常严格,认为数据一旦泄露就是洪水猛兽。但他认为,汽车互联、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有些数据分享是必须的,保护信息安全绝不能把数据变成一个孤岛,而是要用更高明的手段进行维护。

对此,车载信息产业联盟——未来移动通信论坛车联网联合工作组主席、美国高通公司高级技术标准总监李俨表示,目前大家已经在尝试设计一些方法,在通讯环节增强加密,以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

AI失控,谁该对事故负责

如今虽然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能够引领产业大变革的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认为,汽车AI的进化势必要经过技术爆发期、混合过渡期及智能交通时代等几个阶段。

那么,如果在进化期内,AI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或者因为失控造成了事故,责任应该由谁来主导承担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让人担忧。

李俨则认为,在考虑谁是责任人的问题时,首先要为上路的自动驾驶车辆制定准入标准,用准入政策把责任做适当的分担,有些归车企,有些可能属于偶发因素,要区别对待。Fiaz Mohamed也比较认可这种观点,他认为AI事故的责任判定应取决于不同场景,需要考虑到谁提供了决策,如果说决策权导致了错误的决策造成了事故,毫无疑问责任就归属决策一方。当然,提供自动驾驶产品的主机厂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但徐和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AI出现事故,执法部门是无法细化到具体的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追责的,肯定要整车制造企业来承担最终责任。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越南制造.会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敌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