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开发 > 详情

mClinux系统特点深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7 发布时间:
|
摘 要:本文分析了mClinux与标准Linux的主要差异,并对mClinux程序设计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mClinux虚拟内存内存保护文件系统

前言
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发展迅速,mClinux以其优异的性能、免费开放的代码等优点,获得众多嵌入式开发者的青睐。在标准Linux平台上,开发者很容易获得前人的成果作为参考,编写更适合自己的程序。
然而,对于很多已经在标准Linux环境中工作得很好的程序,并不能直接在mClinux环境上运行。一方面,是由于嵌入式的mClinux所使用的处理器和普通PC不同,指令集、CPU结构上的差异导致mClinux上运行的程序需要专门为该类型处理器交叉编译产生;另一方面,mClinux是为没有内存管理单元(MMU)的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并做了较大幅度的精简。所以,在标准Linux上可以使用的一些函数和系统调用在mClinux上有可能就行不通了。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mClinux特点,分析mClinux上的应用程序设计和标准Linux程序设计存在的区别,并对mClinux程序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mClinux与标准Linux
mClinux是针对控制领域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它从Linux 2.0/2.4内核派生而来,沿袭了主流Linux的绝大部分特性,适合不具备MMU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有无MMU是mClinux与标准Linux的基本差异。
标准Linux是针对有MMU的处理器设计的。在这种处理器上,虚拟地址被送到MMU,把虚拟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通过赋予每个任务不同的虚拟-物理地址转换映射,支持不同任务之间的保护。
对mClinux来说,其设计针对没有MMU的处理器,不能使用处理器的虚拟内存管理技术。mClinux仍然采用存储器的分页管理,系统在启动时将实际存储器分页,在加载应用程序时分页加载。但是由于没有MMU管理,所以实际上mClinux采用实存储器管理策略。mClinux系统对于内存的访问是直接的,所有程序中访问的地址都是实际的物理地址。操作系统对内存空间没有保护,各个进程实际上共享一个运行空间。一个进程在执行前,系统必须为进程分配足够的连续地址空间,然后全部载入主存储器的连续空间中。
同时,mClinux有着特别小的内核和用户软件空间。对于设计内核或系统空间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者,要特别注意mClinux既没有内存保护,也没有虚拟内存模型。另外,有些内核系统调用也有差异。
内存保护
没有内存保护的操作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即使由无特权的进程来调用一个无效指针,也会触发一个地址错误,并潜在地引起程序崩溃,甚至导致系统的挂起。显然,在这样的系统上运行的代码必须仔细编程,并深入测试来确保健壮性和安全。
对于普通的Linux来说,需要运行不同的用户程序,如果没有内存保护将大大降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对于嵌入式mClinux系统而言,由于所运行的程序往往是在出厂前已经固化的,不存在危害系统安全的程序侵入的隐患,因此只要应用程序经过较完整的测试,出现问题的概率就可以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虚拟内存
没有虚拟内存主要会导致下面几个结果:
首先,由内核所加载的进程必须能够独立运行,与其在内存中的位置无关。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种办法是,一旦程序被加载到RAM中,那么程序的基准地址就“固定”下来;另一种办法是,生成只使用相对寻址的代码(PIC)。mClinux对这两种模式都支持。
其次,要解决扁平内存模型中的内存分配和释放问题。非常动态的内存分配会造成内存碎片,并可能耗尽系统的资源。对于使用了动态内存分配的那些应用程序来说,增强健壮性的一种办法是,用预分配缓冲区池(Preallocated buffer pool)来取代malloc()调用。由于mClinux中不使用虚拟内存,进出内存的页面交换也没有实现,因而不能保证页面会被加载到RAM中的同样位置。在普通计算机上,操作系统允许应用程序使用比物理内存(RAM)更大的内存空间,这往往是通过在硬盘上设立交换分区来实现的。但是,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都用Flash存储器来代替硬盘,很难高效地实现内存页面交换的存取,因此,对运行的应用程序都限制其可分配空间不大于系统的RAM空间。
最后,mClinux目标板处理器缺乏内存管理的硬件单元,使得Linux的系统接口需要作些改变,最大的不同是没有fork()和brk()系统调用。 调用fork()将复制出进程来创建一个子进程。在Linux下,fork()使用copy-on-write页面实现。由于没有MMU,mClinux不能完整、可靠地复制一个进程,也没有对copy-on-write的存取。为了弥补这一缺陷,mClinux实现了vfork(),当父进程调用vfork()来创建子进程时,两个进程共享它们的全部内存空间,包括堆栈。子进程要么代替父进程执行(此时父进程已经sleep)直到子进程调用exit()退出,要么调用exec()执行一个新的进程,这个时候将产生可执行文件的加载。即使这个进程只是父进程的拷贝,这个过程也不能避免。当子进程执行exit()或exec()后,子进程使用wakeup把父进程唤醒,父进程继续往下执行。
但是,多任务并没有受影响。较早的广泛使用fork()的网络后台程序(daemon)需要修改;由于子进程运行在和父进程同样的地址空间内,在一些情况下,也需要修改两个进程的行为。
很多现代的程序依赖子进程来执行基本任务,使得即使在进程负载很重时,系统仍可以保持一种“可交互”的状态,这些程序可能需要实质上的修改来在mClinux下完成同样的任务。如果一个关键的应用程序非常依赖这样的结构,那就不得不对它重新编写了。
假设有一个简单的网络后台程序(daemon),大量使用了fork()。这个daemon总监听一个知名端口(或套接字)等待网络客户端来连接。当客户端连接时,这个daemon给它一个新的连接信息(新的socket编号),并调用fork()。子进程接下来就会和客户端在新的socket上进行连接,而父进程被释放,可以继续监听新的连接。
mClinux 既没有自动生长的堆栈,也没有brk()函数,这样,用户空间的程序必须使用mmap() 命令来分配内存。为了方便,在mClinux的C语言库中所实现的malloc()实质上就是一个mmap()。在编译时,可以指定程序的堆栈大小。
mClinux的内核加载方式
mClinux的内核有两种可选的运行方式:可以在Flash上直接运行,也可以加载到RAM中运行。
Flash运行方式:把内核的可执行映像文件烧录到Flash上,系统启动时从Flash的某个地址开始逐句执行。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很多嵌入式系统采用的方法。
内核加载RAM方式:把内核的压缩文件存放在Flash上,系统启动时读取压缩文件在内存里解压,然后开始执行,这种方式相对复杂一些,但是运行速度可能更快。同时这也是标准Linux系统采用的启动方式。
mClinux的文件系统
mClinux系统采用ROMFS文件系统,这种文件系统相对于一般的ext2文件系统需要更少的空间。空间的节约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内核支持ROMFS文件系统比支持ext2文件系统需要更少的代码;其次ROMFS文件系统相对简单,建立文件系统超级块(superblock)需要更少的存储空间。ROMFS文件系统不支持动态擦写保存,对于系统需要动态保存的数据采用虚拟RAM盘的方法进行处理(RAM盘将采用ext2文件系统)。
应用程序如果需要以文件方式交换数据,可以将它存储在/tmp目录下。这一目录实质上就是虚拟的RAM盘。不过在掉电时,这些数据就会丢失。
如果希望在掉电时,信息仍然可以保持,那么就要把它写到Flash中。这时,就可以使用JFFS这一文件系统,在mClinux的发布中,文件“/linux/drivers/block/flash.c”中提供的JFFS代码可以参考。
另外,还需要修改/linux/.config和include/linux/autoconf.h中的有关内容,增加对Flash和JFFS的编译。

mClinux程序设计要点
软件开发工具
可以免费获得的GCC无疑是mClinux上最佳的开发工具。
mClinux系统的软件开发需要在标准Linux平台上用交叉编译工具来完成。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涉及内存和系统调用的程序之外,在x86版本的gcc编译器下编译通过的软件通常不需要做大的改动就可以用交叉编译工具编译到mClinux上运行。
交叉编译器可以从下面网址获得:/zixunimg/eepwimg/www.mClinux.org/pub/mClinux/m68k-elf-tools/ m68k-elf-tools-20020410.tar.gz。交叉编译器直接解在根目录(/)下就行了。
tar xzf m68k-elf-tools-20020218.tar.gz
它会自动在/usr/local/下建立起整套m68k的ELF交叉编译器,要编译自己的简单C程序就可以用/usr/local/bin/m68k-elf-gcc,例如,源代码为test.c,那么可以这样编译:
/usr/local/bin/m68k-elf-gcc -Wall -elf2flt -m5307 test.c -lc -o test.out
参数“-Wall”指定产生全部的警告;-elf2flt指定自动调用elf转换flat格式的工具;-m5307指定了处理器的指令集;-lc指定了链接信息(ld);-o指定输出文件的名字。
编译成功后得到的test.out就可以在mClinux环境上运行。通过GDB可以调试目标板,Coldfire处理器可以通过Motorola的BDM作为调试接口,可以在不干扰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调试目标板上的内核。如果处理器不支持,那么在内核中需要插桩(stub),GDB和stub通过串行口或者以太网通讯。
可执行文件格式
先解释几种可执行文件格式。
coff(common object file format):一种通用的对象文件格式;
elf(excutive linked file):一种为Linux系统所采用的通用文件格式,支持动态连接和重定位;
flat:扁平格式。elf格式有很大的文件头,flat格式对文件头和一些段信息做了简化,可执行程序小。
mClinux系统目前支持flat和elf两种可执行文件格式。
mClinux的应用程序库
mClinux小型化的另一个做法是重写了应用程序库,相对于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全的glibc库,mClibc对libc做了精简。
mClinux对用户程序采用静态链接的形式,这种做法会使应用程序变大,但是基于内存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基于没有MMU的特性,只能这样做,同时这种做法也更接近于通常嵌入式系统的做法。
mClibc提供大多数的类UNIX的C程序调用。如果应用程序需要用到mClibc中没有提供的函数,这些函数可以加到mClibc中、或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库、或者加到应用程序上面来进行链接。

结语
本文针对mClinux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其内存管理、多线程实现、内核加载、文件系统等技术,同时也对mClinux应用程序设计要点作了阐述。■

参考文献
1邹思轶·嵌入式Linux设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
2 www.mClinux.org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STM32 TIMx 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