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详情

曾经风生水起的小鹏汽车,如今却“失了速”?

发布时间:2020-06-28 发布时间:
|

瞬息万变的商场之上,有人乘势而起,亦有人胜势“退兵”,此人便是何小鹏。

 

2014年,小鹏汽车原本是电动汽车市场最风生水起的企业之一。迎着政策朝阳与资本青睐,小鹏汽车项目得到各方关注与支持。据广州之要地,连全国之网点,只等产能充沛后挥师北上。

 

可惜的是,何小鹏此时开始喊停。断喝之下,多了他因为延期交付而道歉的背影,也有他蓦然认下并不再提起的与蔚来李斌的赌局,更有政策红利逐渐落幕下的舞台。喊停之后小鹏速度下降,曾经身后的对手实现超越:行业已是百舸争流,没有速度就是个死,怎会等?怎敢等?怎能等?

 

不过何小鹏也是无奈,谁不愿百舸争流?他曾经“立马横枪,沙场秋点兵”;然而总有说不尽、道不明的种种,磨平了彼时的斗志与锐气,亦有奈何感喟。

 

如今,不断增长的用户订单、已经开建却仍未开工的肇庆工厂、高速运转的海马代工厂产线,预警内库空虚,流动性不足,IPO本是一条出路。不过何小鹏还是喊了停。“一步错,步步错”,他不去喊停,可能小鹏汽车就得自己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01|退烧的狂生

“三十几岁退休太早,我一定要干点事情,最后选择了车。”每次谈起最初的理想,何小鹏总有几分躁动。

 

出身互联网行业的何小鹏本是个坐不住的人。2014年随着UC整体并入阿里,何小鹏实现财务自由,很显然他并不享受这样的生活。那段时间,他关注了很多项目,尤其看好与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共同投资的小鹏汽车。

 

这一年,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开放了特斯拉全部技术专利,怂恿厂商进入这个略显冷清,却迟早会拥挤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要飞起来了。

 

何小鹏有机会成为新行业的“雷军”,那个被他视为导师的人,难掩兴奋与紧张:在这个市场,自己已经有了前瞻性布局,特斯拉的举措给自己添了一把火;不过布局不能当饭吃,能赚钱才是终点,蔚来、前途、威马……已有多家厂商追上来。

 

“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要有六年积累,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这样才有可能成事。”雷军曾经善意地提醒后生,入局新能源汽车难度很大,不过何小鹏还是在2017年8月29日加入了小鹏汽车,狂性油然而生。

 

彼时,已经45岁的雷军,从何小鹏身上,看到了4年前的自己:倘若没有这般豪情满怀、义无反顾,哪里有如今的小米?

 

如今,小米成了,小鹏汽车也有了。后者不负众望,何小鹏到新岗位一个月后,小鹏汽车即实现小批量生产。

 

资本是缺少耐性的。当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落袋时,整个行业旋即开始加快新陈代谢,快速产出。这催生了一批新品牌入市,还让已入市的厂商紧迫开工量产,于是有了蔚来的“全程自造”+“外部代工”并举的模式。

 

* 小鹏、蔚来、威马、拜腾发展近况

何小鹏见不得别人更快,于是也开始“双轮驱动”:规划肇庆制造厂投产的同时,选择海马作为代工厂,只为早一天见到产品。为了自我鼓励,他还接受了蔚来CEO李斌的赌局——谁能在2018年交付10000量新车,筹码是一辆新车。

 

 

2018年3月,小鹏汽车1.0量产车型顺利通过审查,获得中国造车新势力量产车落地的首张新能源号牌。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何小鹏没有继续加速,而是有了退烧的迹象,开始喊停。

 

各方都希望小鹏汽车能够尽快启动上市推广,何小鹏却选择将第一批产品留给员工,在不同的场景继续驾驶测试。“消费者绝不应该是我们的首批用户。”何小鹏态度很坚决,丝毫不顾及当年4月27日已经完成预约的2000名车主。

 

从此,小鹏汽车失去了最初的速度。何小鹏出席各类活动论坛,谈到了自己的焦虑、技术的前景、未来的规划,不过很少谈及交付的进展。直到后来,与李斌的赌局也不再提起。

 

何小鹏一声令下,小鹏即刻“停车”,随即各项进度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从最初实现量产,到交付第一款新车,小鹏汽车用了24个月,竞争对手迅速完成反超。与李斌的赌局必输无疑,还如何提起?原本局面对小鹏汽车非常有利,最终却生生痛失好局,泯于众人。

 

02|牺牲

刀子在蛋糕上晃了一圈,何小鹏还是停下,没再向前一步。

 

是代工厂产能所限吗?似乎不是。2017年9月底,海马的车间已经向小鹏开放,经改造后的海马郑州第三工厂的300台工业机器人与整套流水线。那是在国内非常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只等小鹏令下,即刻开工。

 

 

不过整个冬天,海马车间并没有电光石火大干快上。这次合作本应让两家公司各取所需——小鹏提升交付能力,海马激活沉睡的产线。不过小鹏始终含蓄着,沉睡着,车间中一直没能制造出奇迹,直到2018年1月才交付39辆新车。

 

3个月后,海马公布了2017年的业绩。由于自主品牌销量不振,小鹏没有生产订单,海马的营收与产销均在下滑(营收101亿元,同比下降30.29%;净利润-9.94亿元,同比下降531.9%;产量134637辆,同比下降39.02%;销量140432辆,同比下降35.13%)。

 

是小鹏信不过海马吗?似乎也不是。为了得到答案,2018年7月,曾有驱车从广州至肇庆,了解小鹏汽车基地的生产进度。抵达目的地之后,只得见遥遥黄土与零散人烟,100亿元的投资,总共3期的建设项目,还没有开工建设的模样。

 

 

为此,何小鹏出面表示,肇庆工厂仍在建设中,且并非目前产品基地,因此不可能有产品。换言之,目前肇庆工厂还没有生产能力。因此小鹏汽车的全部希望,都落在海马的生产车间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鹏如此“挤牙膏”式交付?经过长时间的猜测,2018年11月16日,何小鹏将原因公布于众。

 

当天,何小鹏发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小鹏骤停,意在找到隐藏在整车边缘的漏洞,组建一支从研发到生产、到运营、到安检、到销售再到维修的人才梯队,才能持续不断地生产足够安全的新车。显然,这些都需要时间。

 

直白说,何小鹏怕了。他认为小鹏汽车太单薄,想磨厚了底子再出山,最终放弃交付。

 

这样的自白,让人很难否定。设若雷军喊着“一切为用户体验”,只能让新品跳票;马斯克坚决优化无人驾驶系统以保证驾驶员安全,被迫延期交付特斯拉汽车,都会被用户原谅——虽然有些难受,但理由没有辩驳空间。况且小鹏汽车本就背负这沉重的风险因素,岂能儿戏?

 

对自己的价值观,何小鹏有着近似偏执的坚持。也正因如此,小鹏汽车也出现了明显的倾斜。

 

总结2017年时,何小鹏兴奋于一汽技术研发院前副院长刘明辉、特斯拉Autopilot机器学习技术专家谷俊丽加入小鹏汽车,主持汽车动力系统、人工智能创新和自动驾驶技术。此时,团队研发人员比例已经超过70%,丝毫没有向市场倾斜的迹象。

 

2019年前,又有奔驰前设计师DoYoung Woo和自动驾驶技术专家吴新宙加入,一家3000人的技术公司仍然在雕刻技术,并不热衷市场,对交付并不积极。

 

这是何小鹏的价值交换:用时间和市场,换取绝对的安全,这当然有代价。自建工厂的威马很快将2018年的交付量提升到3844部;蔚来的交付量从6月的100部,提升到7月的381部,8月迅速提升道1121部……最终,蔚来全年交付11348部新车。

 

在竞速中,小鹏汽车越来越慢,然后被超越。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红旗E-HS9搭载移远C-V2X模组.打造旗舰级智能网联驾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