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电子 > 汽车分类 > 详情

智能交通里,怎么能少的了汽车技术

发布时间:2020-07-13 发布时间:
|
如今远距离城市之间的交通主要是飞机,中等距离的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交通主要是汽车,这些交通工具都会造成大量污染,目前我们国家在改变这种交通运输模式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效,比如大力鼓励新能源技术和相关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铁技术等等,而在城市内部的环保方面却存在诸多掣肘。城市内部产生的污染源头众所周知,不是几种技术或者几群人能够彻底解决的,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城市内部污染源头需要解决的主要是交通工具产生和伴生的污染,城市交通下一步发展主要在智能化、污染控制、每百公里运行成本这几个方面,智能化和每百公里运行成本讨论的人比较多,技术上也正在发展,不过从战略角度考虑的话还是不够。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高能耗经济运行方式在将来会得以改变,个人出行方式会以高效安全节能的交通工具取代,物流运行方式也将会同步改变。对城市发展而言,每一个交通工具都能相互感应和相互影响,每一个交通工具都是一个分布式智能交通控制节点,这才是城市交通节能和智能化的关键所在。而城市管理者主要的职责便是架设安全可靠的行车通信系统和建设轻量化的交通智能疏导系统。

  

现有已公开关于智能交通技术感想

智能交通说到底,不能依靠城市建设来达到目的,最终是需要车辆自己来完成智能化通行,所以智能交通其实主要就是交通工具的智能化,而城市配套智能系统仅仅起到辅助作用。

  

特斯拉属于动力改进型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并没有太大转变,最大的问题主要是续航和价格问题,然后就是伴随而来的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时间超长等等问题,虽然我国提出要大力新建充电桩,但是因为充电桩建设成本和产品本身固有缺陷使得短期无法正真大规模使用。

  

谷歌汽车则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但是更像技术达人的玩具,短期无法真正上路,首先是传感器过于复杂和昂贵,如果真的路上有很多辆使用该技术的车,车辆相互之间还可能有干扰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另外技术方向也存在问题,行车需要详细地图,但是详细地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累赘,更何况是需要绝对准确的详细地图,所以不具备实用条件。

  

百度大脑虽然公开资料不多,从已公开技术层面看,将来一定会出现和人大脑结构相似工作分区,而智能交通则属于其中的子集。既然是大脑,所以理念上就有模拟人脑的特点,下文所描述的内容就是基于这个理念提出。

  

下一代汽车技术思考

对于下一代汽车来说,对外界的感应能力及智能化的重要性堪比飞机航电系统,属于下一代汽车的核心,由于使用电力驱动技术,速度已经不是问题,下一代汽车主要区别也不是排量和操控性,而是安全性和舒适性,技术和理念的改变导致汽车的改变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比较纠结的是电池容量与车辆自重的配比,在有限空间的汽车里面,电池不能无限制增加,能增加航程的只有减少汽车重量,但是减少汽车重量会带来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差的问题,所以在汽车重量与电池的配比确定以后,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变显得尤为重要,即安全性更多是靠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来保障,诸如根据路面选择合适的速度、根据危险性确定行车路线等方面会有极高要求,这就是现有技术的困难所在。另外车内结构及布局也会随之变化,这个不在本文论述范围。

  

改变一:车辆结构和动力系统的改变

将来汽车最佳的动力还是电力,汽车电池容量很大,较长时间内达不到快速充电要求,所以对于车辆单次充电行驶里程要求会相当高,而要达到该要求,最可行的方案是减重,随着智能技术和电力驱动技术的发展,部分现有部件会淘汰或者变小变轻,另外动力系统的改进和节能环保的深入人心,使得车辆的单体可以得以模块化。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每一个车辆模块可以实现自由组合,就像动车一样可以编组运行,1-2个人使用一个模块,在长途旅行中这个特点将非常有用,可以达到高效节能以及提高安全性能效果。在城市内部使用的时候虽然不能编组,但是因为个头变小,节能环保及减堵效果将非常突出。

  

汽车轻量化以后,电动机及电池会放置于车底部以达到配重及高速行驶的安全性要求。

改变二:操控及通行的人工智能化

精确道路匹配技术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无论使用摄像机还是雷达测量都不现实,道路形态是模糊动态变化的,随着天气和季节都会有较大差异,还不用说因为各类突发事件需要动态修改行驶线路的极端情况。

  

我认为仅仅依靠现有导航数据基本已经可以满足智能交通需求,方案如下图所示,使用两个或三个(示意图是两个)高速摄像头配合补光灯可完成一般情况下的自动行驶要求,两个摄像头模拟人的两眼产生立体感的图形,从而实现物体距离、大小、移动情况的信息采集,并可以根据以上信息初步做出物体种类及危险性判断,对于无法准确判断的可疑物体可以根据图像已有信息快速调节摄像机聚焦线圈以得到清晰成像来实现物体识别,这可以视作仿生技术。因为在特殊情况下摄像机无法正确成像,所以还需要一个雷达做360度扫描来辅助成像,雷达的另外一个用途是补充摄像机因没有侧方位及车辆后部实时数据的缺陷。

  

摄像机图像识别与分析可以采用两个方案,一个是使用两台高清摄像机做图像初略模糊识别与分析,对于无法识别的物体快速重新聚集完成对焦识别,识别完成后聚焦回退到初始状态继续模糊识别,这个方案对摄像机性能要求比较高。另外一个方案是使用三台摄像机来做图像识别,第三台主要是辅助成像和特殊物体精确对焦识别。

  

使用高清摄像机采集不同景深图像进行模糊识别与分析,动态分析出道路形态、道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行人、车辆、物体形态分析、物体运动速度、物体距离、道路表面状态等,关键是特征分析必须准确、计算机运算速度要足够快,另外每辆车之间需要数据共享、学习成果分享及自动分享修正后的道路信息,或者在车辆集中度高的地方建立道路修正信息自动上传平台。

  

车载雷达和激光测距虽然有不受环境影响的好处,但是对被识别物体缺乏足够的信息容量,最终还是得依靠摄像头来分析。雷达属于主动探测型,摄像机属于被动探测型,探测灵敏度肯定有区别,但是摄像头更符合趋势,符合人们开车习惯。另外车载雷达和激光测距大量使用的话不能作为唯一探测设备,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导致行车数据出错。

  

改变三:故障处理流程改变

在特殊情况下,一定会出现需要人工干预行驶的可能性,人工干预可以采用模拟控制设备或智能控制器来操作,可以不再使用真正的传动机构来实现。

  

而车辆之间的智能连接接口也可以轻易实现车辆之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帮助,诸如车辆动力或者其他故障可以更加人性化解决。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同是千亿级别的市值.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