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电子 > 汽车分类 > 详情

李书福:互联网造车,别忘了汽车的“本分”

发布时间:2020-07-13 发布时间:
|
互联网时代,汽车的智能化及便利性与手机不相上下,你可以借由互连网远端监控车辆状态,也可以享受开放式平台中越来越成熟的车载系统。虽然与互联网结合的最新智能科技层出不穷,给汽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汽车终究是高精密产物,并不是简单的智能集成,造车也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变得容易。如若不信,下面的举例可以好好纠正一番。

  

上个礼拜去了趟欧洲出差,在近两小时高速公路的旅途里,一直下着磅礴大雨。我并不紧张,双手也没有紧握方向盘。欧洲人的守法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信任欧洲车所拥有的纯熟制造工艺,在他们看来,安全性是一辆好车应该具备的“本分”。
  

一个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例子就是世界最安全的车厂沃尔沃,他们的工程师Nils Bohlin在1959年发明了「V型三点式安全带」,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至今已成功挽救不少驾驶人性命。直至今日,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欧洲人也还在强调安全在互联网汽车时代的重要性。在这一方面,沃尔沃又已先行一步,借由大数据和云计算,将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移动设备、车与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互连网环境。除此之外,所运用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通过各种感知装置、云端定位系统、智慧型煞车与转向系统来执行自动驾驶功能,确保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汽车是由数万零件所组成的高精密之作,一辆好车几乎集结了世界所有的尖端工艺,比如组成车身的各类高刚性复合材质,媲美高级家具的内饰板或真皮座椅,甚至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整合介面等等。想要造出一辆汽车,绝非是给一副车壳装上引擎跟四条轮胎就能搞定,它不仅是多种材料、各种机构、机电一体化的复合体,更需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多功能性。所以,每一辆汽车诞生的背后,汽车制造厂都投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经历了无法量化的失败。

  

回顾近期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公司要开始造车,我不是指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或是专攻纯电动车的特斯拉,而是一连串原本与汽车产业体系没有太大关联的互联网公司,比如乐视、博泰、阿里、小米等。我相信大家应该也都有耳闻,甚至被他们所公布的前卫汽车科技所吸引。细节我不想深究,毕竟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造车仍处于纯概念阶段,且皆没有实际的量产期。看到他们信心满满的宣言,我的感想是:这些可能推出的新车,还是偏离了汽车应该具备的“本分”。
  

回到本文开头,为何当日所驾驶的一辆只有基本配备的欧洲小车,仍坚持全车6气囊以及超齐全电子系统等安全配备?因为思想成熟的欧洲人知道汽车即使经过百年发展,仍不能背离应有的“本分”。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为车量增加附加值。
  

或许互连网公司能激荡出不一样的火花,毕竟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思维有时过于守旧,但造车时顺序问题不能颠倒。如果这些互联网公司立志要造出一辆好车,那么最基本的应该是使车辆在任何突发状况下,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乘客的人身伤害。只有这样,犹如科幻电影般的新科技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毕竟汽车不是智能手机,你付出的代价不只是金钱,更有可能是生命。
  

除了安全性,如何降低车内有毒物质、如何挑选合适的材质或皮革制造座椅、如何提升自动化工程等问题,无一不花费汽车厂商数十年甚至百年来累积的经验。关于如何制造一辆好车的学问,绝非短短几句话就能道尽,也不是只凭“金钱实力”就能解决,IT产业想在短时间消化这积累了近130年的造车学问?难度确实不小。
  

在7月11日的奇点大会中,沃尔沃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亦提到几项重点,中国企业向来有一窝蜂的习惯,也善于各种炒作并从混乱中牟利…..在这些概念作品真正实现量产之前,李董用他快人快语的风格,直接表明了自己对“互联网+汽车”这个概念背后的隐忧。
  
  

李书福在2015年奇点大会上发表演讲
  

除去安全,互联网造车在资质及政策上也面临难题,正如资深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所说:在资金缺口、汽车基础研发尚未解决的前提下,互联网企业造车只能依附于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准入门槛并没有降低,互联网企业,很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很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传统汽车制造商对于汽车绝对是严谨的。即使拥有数十年的造车经验及成熟的产品链,每逢推出新车,也需要花费数年进行研发及测试。互连网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造车,我觉得或许可能,但是否能造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好车?至少我的看法目前是否定的。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同是千亿级别的市值.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