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电子 > 汽车系统 > 详情

车载激光雷达,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发布时间:2021-08-18 发布时间:
|

2021年伊始,和激光雷达沾边的大新闻频频传出。


1月9日,蔚来汽车在成都发布新车型ET7,首次应用了其投资的初创企业Innovusion的高精度激光雷达,而Innovusion最近又得到了均胜电子数千万元的战略投资。


1月7日,上海禾赛科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上市募资20亿元。


1月1日,小鹏汽车宣布与大疆旗下的览沃科技合作,在2021年推出的全新量产P5车型上车规级激光雷达。


车载激光雷达,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在再往前的2020年,Velodyne、Luminar等5家知名激光雷达公司通过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即特殊目的并购公司,也称空白支票公司)合并上市,相比传统的IPO,SPAC上市的流程耗时短,费用低,并且确定性强,并购估值高。


汽车商业评论初步统计,2020年激光雷达领域投融资事件多达10起,虽然受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周期长,投资更理性的影响,数量远不如前两年,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镭神智能、一径科技等明星企业均完成新一轮融资。


另外,长城、北汽等国内车企,以及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本田等国际车企都公布了在近期推出的量产新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消息。


在2020年8月的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


目前尚不能确定有关激光雷达量产的消息,最终是否能变为现实,但激光雷达已经成为车企针对自动驾驶的宣传点,也成为激光雷达企业吸引投资的利器。


激光雷达作为先进探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发展与应用场景深度绑定。激光雷达的应用,涵盖机器人、自动驾驶、移动设备、军事、测绘、农业、3D打印等领域。其中,机器人、自动驾驶,是目前最广泛的应用场景。


眼下,全球激光雷达行业也正在经历一轮资本热潮,但是从这些初创公司的财务情况来看,短期内盈利希望并不大。


比如,2020年9月上市的Velodyne是全球范围内营收最高的激光雷达公司,该公司2019年营收为1.014亿美元,净亏损6720万美元,最新市值为40亿美元。该公司公开表态,预计在2022财年之前都不会摆脱亏损。


2020年12月通过SPAC方式在美国上市的Luminar,目前的市值是107亿美元。去年,该公司收入为1260万美元,净亏损9470万美元。该公司接下来将面临能否将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协议转化为规模化量产的不确定性风险。


禾赛科技的招股说明书也明确写道,截至2020年9月末,禾赛科技合并层面累计未弥补亏损为3873.85万元,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将是常态,这也就意味着将来禾赛科技可能会持续亏损。


那么,目前激光雷达行业的热热闹闹,是黎明前的征兆,还是行业洗牌前的泡沫呢?


根据ICV Tank数据,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自2019年的4亿美元增加至69亿美元,对应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60.7%;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亦有望由2019年的4.5亿元增加至20.4亿元,对应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28.6%。


然而,激光雷达企业的主要客户——自动驾驶公司对此似乎并不乐观。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凯尔·沃格特(Kyle Vogt)表示:“现在激光雷达行业正在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它们的价值基于完全重叠的潜在客户,以及这些客户带来的预计收入,大家对未来的预测几乎都是非常理想化。”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激光雷达近期广受关注,和其性能的提升、适应能力的增强及价格的大幅下降有密切关系,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是否能在短期内实现在量产车上的大规模使用,可能是决定主攻汽车领域的激光雷达公司命运的关键。


车载激光雷达,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机械式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领域最早开始应用的传统激光雷达,经过数十年不断迭代,技术早已趋于成熟,但由于物理极限和成本高等因素限制,装配和调制困难,扫描频率低,生产周期长,成本居高不下,并且机械部件寿命不长(约1000-3000小时),只能用于自动驾驶的研发领域,难以满足苛刻的车规级要求(至少1万小时以上)。


随着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路线日趋统一,在车规量产和高性能需求下,激光雷达量产商都在着手开发性能更好、体积更小、集成化程度更高,并且成本更低的激光雷达,由混合固态过渡到纯固态激光雷达是必然的技术发展路线。在技术上领先的企业,其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已经跨越了高级开发和研究,标准化,客户需求开发等阶段,正在展开车规级产线开发和各类测试验证。


目前主流的固态激光雷达有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OPA(Optical Phased Array, 光学相控阵)技术和Flash (泛光面阵)技术三种。这三种实现方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车载激光雷达,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MEMS激光雷达通过硅基芯片上微振镜以一定谐波频率的振荡,来反射激光器的光线,从而以超高的扫描速度形成高密度的点云图。由此改变单个发射器的发射角度进行扫描,形成形成较广的扫描角度和较大的扫描范围。


其核心光束操纵元件为MEMS微振镜,大大减少了激光雷达的尺寸,减少激光器和探测器数量,极大地降低成本,具有高性能、稳定可靠、易于生产制造等优点,兼顾车规量产与高性能的需求。


但是,MEMS激光雷达并没有完全消除机械,只是将扫描单元变成了MEMS微振镜,仍然存在微振镜的振动,所以它并不能算纯固态激光雷达,而是混合固态雷达(也称类固态/半固态雷达)。


其光路较复杂,微振镜结构会影响整个激光雷达的寿命,激光功率较低,信噪比较低、有效距离较短,并且激光扫描范围受微振镜面积限制,视野相对较窄。


车载激光雷达,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OPA激光雷达是运用相干原理,采用多个光源组成阵列,通过调节发射阵列中每个发射单元的相位差来改变激光的出射角度,通过控制各光源发射的时间差,可以合成角度灵活、精密可控的主光束,实现对不同方向的扫描。


这种固态激光雷达有着扫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性好,抗振性能好,体积小,量产一致性高,成本更低等优点。但OPA激光雷达仍有易形成旁瓣效应,光信号覆盖有限、环境光干扰、测距较短等问题,而且加工难度较高。


车载激光雷达,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Flash激光雷达,指一次闪光(激光脉冲)成像的激光雷达,在发射端采用面光源,短时间发射出一大片覆盖探测区域的面阵激光,再以高度灵敏的接收器,来完成对环境周围图像的绘制,它也是目前唯一的非扫描式激光雷达,能够达到最高等级的车规要求。


这种激光雷达的缺点很明显,功率密度太低,导致其有效距离一般难以超过 50 米,分辨率也比较低。要改善其性能,需要使用功率更大的激光器,或更先进的激光发射阵列,让发光单元按一定模式导通点亮,以取得扫描器的效果。


在这三种激光雷达中,MEMS激光雷达相对成熟,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准确度实现成像,并且可以针对需要重点识别的物体进行重点扫描,落地快,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在寿命、成本和良品率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将在未来五年占主导地位。


而OPA和Flash激光雷达技术,虽然前景非常美好,但由于技术本身有待完善,加上上游核心电子元器件、技术支持不成熟,要达到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


在固态激光雷达领域,有的企业还会应用新技术改善性能,比如有的OPA激光雷达将光芯片、探测器芯片集成于硅光芯片内, 有专家称,600平方毫米的这种激光雷达芯片,预计成本可控制在40美元以内。


硅光技术是基于硅和硅基衬底材料(如 SiGe/Si、SOI 等),利用现有 CMOS 工艺进行光器件开发和集成的新一代技术,结合了集成电路技术的超大规模、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


虽然硅光并非新生技术,1985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目前广泛运用于光通信领域,但在激光雷达领域,硅光尚处于萌发阶段。在设计方面面临着架构不完善、体积和性能平衡等难题;制造工艺面临着自动化程度低、产业标准不统一、设备紧缺等技术难关;封装则面临与光纤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


有的固态激光雷达,没有采用主流的ToF(时间飞行法)测距方式(即记录激光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再乘以光速计算出距离),而是采用FMCW(调频连续波)测距方式,即发射频率变化的连续波,利用频率差、多普勒效应,确定物体位置,测量物体速度。


FMCW具有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功耗低等优势,据称灵敏度比ToF高10倍,功耗仅有其1/1000。但目前FMCW因其技术门槛高,对系统集成、信号处理算法方面要求严格,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


还有的固态激光雷达会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下功夫,比如在发射端不再采用最常用的边发射激光器PLD(Pulsed laser diode,脉冲激光二极管),而是采用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激光束垂直于顶面射出,体积小,成本低,易控制,但目前功率比较低。在接收端使用SPAD( 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 Single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没有一颗按键的中控屏要做到什么样才能算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