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制造 > 半导体生产 > 详情

2018年全球科技购并三大趋势将仍是主流 AI或颠覆赛局

发布时间:2020-05-29 发布时间:
|

当科技企业成长遇到瓶颈,而利率尚低,资金仍多到淹脚目的时候,也就是购并盛行的时刻。在喧腾一时的博通(Broadcom)宣布恶意购并高通(Qualcomm)新闻背后,却有更多即将改变未来赛局的小额交易在悄悄进行。

 

据彭博(Bloomberg)数据,2017年截至11月24日为止的全球科技购并金额达3,1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小幅衰退5.4%,但这分类并未计入通讯,例如Alphabet买HTC的手机部门就是被归类在通讯类。若计入通讯,则较去年同期成长29.9%。全球通讯产业2017年迄今的购并金额达5,69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50.5%。

 

PWC认为,虽然金额超过50亿美元的大交易(mega deal)是推动购并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但近期这类案子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企业从2017年第1季以来,购并对象已经从高估值大型企业转向小型且不透露金额的标的,主要目的是透过购并新创公司与新科技,保持自己的技术创新力,跟上时代趋势脚步(remain technologically relevant)。

 

科技购并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从2017年10月启动的缩表,是否会在2018年影响购并市场的风向?从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AI)、金融科技(FinTech)、物联网(IoT)、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等数字转型需求还在供给购并动能,以及全球资金仍然充裕两点来看,2018年我们仍将看到目的为取得新技术与新市场的科技购并案接二连三宣布,而且很可能延续2017年的三大趋势。

 

波士顿顾问公司(BCG)归纳的这三大风潮包括:第一,是大陆以国家资金为后盾的购并移动,其中3分之2是跨境购并,集中在北美与欧洲(中化以440亿美元购并Syngenta案也被计算在内);其二是私募基金(PE)的积极收购;其三是受数字转型需求而带动的科技购并占比大增。

 

陆资全球收购AI、自动化与自驾车科技标的

 

但DIGITIMES观察到,除了在美国和欧洲大肆收购AI公司与工业4.0相关的自动化与物联网科技企业外,大陆2017年以来也积极透过购并前进拥有6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遇到欧美对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购并案升高审查机制受阻之后,陆资并转而积极向以色列寻找自驾车与电动车相关科技标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太地区,科技购并金额年增率大幅成长101%。其中印度增加320%至103亿美元,印尼暴增159.1%至15亿美元。锁定这两大新兴市场的购并,主要是以交通、电玩与电商独角兽企业为主,来自大陆科技巨擘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的资金也不少。此外,以日韩为主的已开发亚洲购并金额缔造了548.5%的大幅跃升,达271亿美元,主要是受东芝(Toshiba)半导体与PC部门的出售所带动。

 

私募基金加主权基金提供雄厚资金来源

 

美国私募基金Bain Capital与KKR组成的美日韩联盟赢得东芝半导体的标售案,让科技界再次看到私募基金的财力与实力不可小觑。此外,今年在印度热闹滚滚的购并市场中,私募基金积极收购的身影也引起注意。据当地媒体Business Standards报导,2017年以来印度32件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购并案中,70%是私募基金的案子。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私募基金背后的金主,多了不少主权财富基金(SWF)。挪威、阿拉伯联合大公国(UAE)等主权基金,调整投资组合,减码原油与天然气相关投资,大幅加码科技公司。除了股权投资以外,也有透过私募基金或是创投基金,挑选科技企业或新创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总部设在阿布达比的Mubadala基金,近期透露已经把原油基金转为投资科技,正在寻找适合的AI、虚拟实境(VR)和电子商务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

 

该基金迄今已透过参股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完成了20笔交易,并表示对所有的伙伴关系感到非常满意。沙乌地阿拉伯也是募资目标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的投资者之一。

 

新加坡的淡马锡(Temasek) 2017年领投了FinTech公司Turnkey Lender和数字行销公司Synup,并传闻将入股财务状况不佳的云端音乐平台SoundCloud;此外旗下的创投公司Vertex也在今年新募资2.1亿美元,专注投资东南亚的新创公司。

 

科技投资吸引产油国资金进驻

 

那么,2018年全球购并的前景与展望如何呢?简而言之,数字转型是一大动力,而资金应该不会受美国联准会(Fed)货币政策缩表太大的影响,因为许多产油国的主权基金才刚开始要把过去投资在原油和天然气相关资产的资金转投科技。

 

光是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就有大约370亿美元(约占其基准股权指数6%比重)的资金要分散到科技标的上,而且该基金也确认会把股票/股权所占投资比重从原先的60%提升为70%。其他过去偏向投资石油与天然气的国家主权基金如科威特、沙乌地阿拉伯、阿布达比和卡达等,基金总值加总也将近2.2兆美元,将原油投资转到科技的资金即便只是小比重,也将挹注可观金流。

 

2018年购并趋势展望

 

Deloitte对超过1,000家企业与私募基金主管所做的调查显示,受访的美国企业与私募基金分别有68%和76%预期2018年的购并交易仍会成长,而且超过半数的受访者(63%)相信交易规模会增加,预期持平的也有34%。

 

有趣的是,推动购并背后的动机,除了20%是为了取得技术外,有19%是为了扩大市占,16%是为了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12%是为了实现数字战略,而9%则是为了取得需要的人才。其中,“实现数字战略”是2017年才出现的答案,却一跃成为经理人心目中进行购并第4重要的原因;“取得人才”所占比重则比上一年的4%增加1倍有余。

 

面对2018,企业与私募基金业者的看法比2016年乐观。他们点出4个可能会影响购并移动的风险,分别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20%,但比去年降低6个百分点)、资本市场波动(17%,较去年下降4个百分点)、交易估值过高(15%,减少1个百分点),以及核心业务相关法规可能造成的推迟(13%,较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

 

报告也指出,受访者对未来一年进行跨业整合或是垂直整合所做的购并寄予颇高期望。Deloitte的美国购并服务部门负责人Russell Thomso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企业对于机器学习、机器人、AI和先进数据分析(Advanced Analytics)的购并兴趣浓厚,且胃口颇大,预期2018年交易金额仍将不断成长。此外,也看到有传统产业公司购并较小的科技公司以达成策略目标,或是将新科技与其核心主业进行整合,达到相当可观的数字转型效益。 

 

在AI、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分析、FinTech、物联网、区块链(Blockchain)等新科技将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此时,购并已经成了缺乏这些新科技能力的企业不能不善加利用的利器,若错过时机,在竞争激烈的未来赛局中恐怕更加居于劣势。

 

结合大数据(Big Data)、脸部识别、物联网等科技应用(例如无人商店)已经使传统零售业者遭受巨大冲击,运用AI和数据分析进行风险管控的FinTech将使银行节省大量中后台人力,未来还有各种跨产业和跨技术的整合需求,例如进行智能能源管控的智能建筑、结合医疗、物联网甚至材料科技的新解决方案等,购并都会是重要的策略工具。

 

然而我们不能忘了,在AI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工具日益强大的未来,甚至都可能借着它们挑选合适的购并标的呢!这些可能颠覆赛局的新科技将如何影响企业购并的决策和执行,甚至是全球科技购并的潮流,非常值得关注。

关键字:AI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半导体制程之争.为何台积电总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