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制造 > 半导体生产 > 详情

砥砺前行的中国IC设计业——魏少军2017年权威总结

发布时间:2020-05-28 发布时间:
|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近四十年来,集成电路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集成电路也因此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集成电路设计业作为产业龙头,作为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要环节,在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责任。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7年会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今日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综合能力,满足市场需求,以更好的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会上作了“砥砺前行的中国IC设计业”的主题演讲,对2017年中国IC设计产业做了权威梳理和展望。以下是演讲实录:


第一部分:2017年中国IC设计业发展情况


芯片设计业企业数量趋于稳定


本次统计表明,全国共有约1380家设计企业,比去年的1362家多了18家,总体变化率不大。2016年,当看到设计企业数量大增600多家的情况,业内朋友普遍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来,去年的企业数量大增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在《纲要》出台带来的巨大带动效应,偶然性则体现在这种数量大幅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今年的企业数量基本持平就反映出这个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回归理性。


2017年全行业销售预计为1945.98亿元,比2016年的1518.52亿元增长28.15%。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的汇率,全年销售达到292.63亿美元,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所占比重将再次大幅提高。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规模全国最大, 2017年的产业规模预计高达687.5亿元,增长达 38.61%。


长江三角洲 2017年的产业规模预计高达661.69亿元,增长达22.49%。

京津环渤海2017年的产业规模预计高达403.45亿元,增长达13.86%。

增长最快的依然是中西部地区,从 2016 年的 127.96 亿元上涨到 2017年的193.34亿元,同比增长51.09%。


排在第一名的西安增长了114.57%; 去年增速高达 872.46%的合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长率达到83.83% ;珠海、厦门的增长速度均超过50%。排名前十城市最后一位的重庆市今年的增长率达到35.43%,与去年排在最后一位的22.58%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天津设计业一改之前的徘徊不前,今年获得38.66%的增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5个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各有2个城市进入前十,京津环渤海地区仅有北京1个城市进入前十。这10个城市的产业规模之和达到1751.05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89.98%,比2016年的90.5%下降了0.52个百分点。


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总和达到893.15亿元,增幅为28.35%,与产业平均增速基本持平,十大设计企业中有2家为新晋企业。除了一个企业出现回调外,其它企业都录得2位数增长,增长最高的达到89.47%,珠江三角洲地区有4家,长江三角洲地区有3家,分别比2016年增加一家;京津环渤海地区有3家,比2016年减少2家,进入十大设计企业榜单的门槛提高到26亿元。


2017年预计有191家企业的销售超过 1 亿元人民币,比 2016年的161家增加了30家,增长18.63% 。而销售过亿元人民币企业销售总和高达1771.49亿元,比去年的 1229.56 亿元增长了 541.93亿元,增幅达44%,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为 91% ,与上年的 80.97% 相比上升了10 个百分点。


在销售过亿的企业中,长江三角洲以92家,是四大产业集群中,销售过亿企业最多的地区,比去年增加21家;京津环渤海以37 家上升至第二,较去年增长了5家;珠江三角洲地区以33家位居第三位,相比去年减少5家。


而在销售过亿的企业的城市分布中,上海和北京分别以38和30家遥遥领先,其中上海比去年增加2家,北京相较去年减少3家;深圳以 17 家位居第三,紧跟着的无锡和杭州则各有 12 家销售过亿的企业,南京和苏州分别有11家和10家,武汉和香港分别是3家和2家。

而在五千万和一亿销售额之间的企业,则由2016年201家降至189家。


在一千万到五千万销售额之间的企业,则由256家成长至2017年的352家。


648家销售过1000万的企业销售额合计占95.7%。


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达到16家,与去年的12家相比增加了4家;人员规模500-1000人的企业有20家,与上年持平;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121家,比上年减少2家。但占总数88.62%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共1223家,与上年的比例持平。


虽然人员规模超过1000人的企业数量增加了33%,但拥有100-1000员工规模的企业数量基本稳定。


2017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从业人员规模与2016年的情况基本相同,略有增长,大约为14万人。因而得出人均产值139万元人民币,约合20.9万美元,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


在通信、智能卡,计算机、多媒体、导航、模拟、功率和消费电子等8个领域中,有5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增加,3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下降,从事通信芯片设计的企业从2016年的241家增加到266家,对应的销售总和提升了30.7% ,达到899.74亿元; 智能卡企业从上年的69家咸少到62家,销售总和上升了5.68%,达到139.15亿元;从事计算机芯片设计的企业数量从去年的107家减少到85家,但销售提升了13.99%,达到128.28亿元。


从事多媒体的企业从去年的43家又回到72家,但销售总和下降了0.63个百分点,为175.57亿元;从事导航芯片研发的企业数量从17家增加到23家,销售总和提升了111.42%,为6.17亿元;模拟电路的企业数量从219家减少到180家,销售提升了5.14%,为68.07亿元;从事功率器件业务的企业从77家增加到82家,销售总和提升了155.14%,达到76.67亿元,为2017年增长最快的产品领域;消费类电子的企业数量从上年的589家增加到610家,销售增长45.2%,达452.33亿元,继续保持了2016年的快速增长势头。


2017年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总和达到900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为45% ,比上年的 46.11% 下滑了1.11个百分点。相比美国接近 90% 和中国台湾地区超过 80% 的集中度,我们的这一比例仍然偏低。在通信芯片领域,海思半导体、展讯、中兴微电子三家的销售之和达到600 亿元,占该领域销售之和 65%; 在多媒体领域,豪威科技一家占据 57% 的份额。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产业集中度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略有下滑,值得警惕。


此外,2017年以来中国持续2年多的半导体并购几乎呈现停滞状态。受制于美国的制约,中国在国际半导体并购市场几乎为零,国内的并购,首先是君正并购OV,韦尔再度OV先后受挫,兆易收购ISSI则受到海外因素影响没有成交。

关键字:IC设计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台积电40nm问题依然困扰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