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合并综效疑点重重 软银并ARM案情并不单纯

发布时间:2020-06-20 发布时间:
|
软体银行(SoftBank)日前宣布将斥资243亿英镑购并安谋国际(ARM),在科技业界引发一阵不小骚动。平心而论,ARM的客户族群中不乏IoT领域的潜力新秀,向来擅向投资购并的软银若能藉由ARM来掌握潜在目标的营运状况,将获得明显战略优势。
 
安谋国际(ARM)是以处理器和GPU的IP授权业务闻名的公司,而其之所以闻名,主要是因为其在产业的市场地位,超过九成的智慧型手机,以及八成以上的数位相机,并在多样化的嵌入式应用领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而软银(SoftBank)提出收购ARM的邀约,之所以这么受世界关注,也就是因为ARM的地位太重要,如果ARM的营运方式有了改变,那么对每年产值达数千亿美元以上的ARM生态相关产业造成影响恐怕会极为深远,且多半会是负面影响,这才是让整个生态担忧之处。  
 
软银收购ARM的原因众说纷纭,虽然软银总裁孙正义表示,该公司收购ARM是为了发展IoT产业,但IoT发展的关键在于终端应用,而不是晶片方案本身,ARM在IoT产业也没有像在智慧型手机产业般拥有绝对优势。若单纯从投资角度来看,ARM虽然稳定,但未来发展恐怕有疑虑,毕竟其主要的几个大市场,包括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数位相机,都已经开始呈现停滞,甚至负成长的状况,若以纯粹投资的观点而言,似乎很难在几年内有效回收。  
 
而如果软银是作为某个背后金主的白手套,那还是要看ARM能为背后金主带来怎样的效益,但以目前可预测的金主对象观察,拿下ARM之后,恐怕整个ARM生态环节都有可能崩解,国际势力恐怕也不会轻易放手,那么,软银收购ARM的真正目的何在?  
 
ARM购并案雾里看花? 先谈软银和孙正义  
 
要瞭解软银为何要收购ARM,首先还是要观察软银总裁孙正义的崛起。  
 
孙正义一直以来都是个冒险家,从十八岁开始,其事业发展就是不断的冒险,事业版图的扩展也是透过寻找标的,然后快速下手,决断极为明快。虽然不是每次都能够顺利回收,但多数成功的投资都让软银规模得以不断成长,如今软银已经是年营收接近千亿美元的超大企业。  
 
而观察软银的投资,除了少数内化成软银的核心业务外,多数都是短进短出,举例来说,上世纪投资雅虎,在短短三年内就获利了结出清股份。而2016年的股份出售中,除了阿里巴巴是十几年的旧投资,其余也都是两三年内就获利了结。而在这样的经营背景之下,我们就可以初步探讨软银为何要收购ARM的一些脉络。  
 
IoT没有大到足够说服软银投入  
 
IoT是近几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但相对于话题的热度,相关产业其实发展相当有限,虽然有不少个别行业发展出可持续的获利模式,但整体而言规模还是偏小。  
 
这些个别行业遍布在交通、医疗、运动、智慧家居等应用中,涵盖范围相当广且零散,虽有其中采用ARM方案的比率不低,但并没有形成如智慧型手机般以生态独占的趋势,反而因为生态需求零散,方案供应商在软硬体上都还有不小的部分必须针对产业别自行发展,无法像智慧型手机般,有现成的软硬体方案可以直接套用。因此,在ARM架构没有绝对的生态优势下,不同竞争架构处理器核心都有其发展空间。  
 
另外,虽然IoT产业已经有相当的市场规模,但这些市场规模还要考虑到终端的溢价以及服务成本的计算,没有办法完全回馈到晶片方案本身的收益,而ARM的授权模式更是注定仅能收取晶片方案收益其中非常小的部分。因此,若以软银的官方对IoT产业的说法,单纯估算ARM本身所能产生的价值,其实是过度乐观的。  
 
当然,若软银决定要藉由ARM本身的方案设计实力在各种分散的IoT市场领域投入生态、软硬体服务,横跨数千种可能应用,这的确会比单纯押宝在ARM身上更有市场机会,但别忘了,由于产业跨度大,要做到这种程度,恐怕还要投入数倍于收购ARM的资金,以及十年以上的经营时间才有可能,而软银本身的负债居高不下,是否能承担金融杠杆的风险并达成市场目标?此外,若软银决定自行发展相关IoT方案,恐怕又会形成对客户的直接竞争,有失去客户的风险。因此,软银的说法是否属实,且是否能产生效益,恐怕还有待观察。  
 
 
纯投资或白手套? 获利前景怎么算?  
除了官方投资IoT未来的说法外,纯投资或者是作为白手套角色,也都是软银提出收购邀约之后,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说法。  
 
以纯投资的角度观察,孙正义在过去三十多年来,就是以眼光精准的投资闻名,而其投资不少是以短进短出的作法,持股不超过五年的案例相当多。以投资的观点来看,五年内,若ARM要转手,能转给谁?而ARM在这五年内能增加多少价值?转手后是否能为接手的企业带来价值?其实这些问题很难获得很好的解答。  
 
首先,ARM的价值在于经营生态系统的实力,以及其绝对中立的地位。不论是哪个企业,或者是哪个国家,都可以没有顾忌地采用ARM核心去设计他们想要做的方案,而如果被任何一家半导体企业收购,恐怕都会失去其中立地位。过去传言苹果、英特尔都有意愿要购并ARM,但后来都没有成功,主要就是其客户担忧ARM失去中立性。若ARM立场偏向特定企业,恐怕届时ARM的母企业看到有利可图,就会直接介入市场,形成不公平竞争。  
 
另外,若是以白手套的角度出发,那么就要考量到软银的资金背景,以及孙正义个人的立场。众所周知,软银的股东,除了孙正义本人占了近两成股份,其余多半是日本银行,而孙正义本人虽然和马云关系不错,可能也和中国政界有一定交情,但是软银产业遍布全球,和其他国家政商关系也不会差到哪去。  
 
那么软银要当谁的白手套?就目前来看,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拥有自有的处理器核心架构有着极为狂热的野心,那么假定中国是软银此次收购背后的主导者,最后也顺利拿到ARM,这对中国就是好事吗?中国能够延续ARM的生态吗?  
 
与前面投资的推论相同,ARM之所以能够创造价值,就是在于其中立的地位,落入中国手中,中立性肯定就会消失殆尽,而且中国虽然很想拥有自有处理器架构,但也不会想抱着只能自己用的方案,放弃出口市场。当然,其他国家更没有立场或动力去收购ARM,因此恐怕答案仍是否定的。  
 
ARM或可扮演软银日后购并向导  
 
综合前面所述,要自行发展整个IoT产业,软银必须投入的资本和时间过于庞大,而就投资观点而言,要从ARM本身的业务经营期待回收,不仅期望过高,而且也缓不济急,而白手套的论点也明显不合理,那么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  
 
也就是软银虽维持ARM的主体独立性,不介入经营,也不改变其营运模式,但是透过介入经营层,取得所有关于各产业的方案出货、技术发展趋势等第一手产业资讯。软银和孙正义则是藉由这些最直觉、有效的产业资讯,取得未来相关产业发展的展望,软银就可发挥自己所长,出手并购未来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直接空降,如此就可避免庞大且没有获益保证的直接投资,以及漫长的布局时间。  
 
目前个别产业中已经有不少经营模式稳定,营收不错的IoT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是藏身在背后的供应链之中,若软银可以把这些企业挖掘出来,就好比挖到金矿,对其未来投资收益可能会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NTMD6N03R2G的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