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数码 > 市场动态 > 详情

印制电路板生产商深圳崇达涉嫌炮制无米之炊

发布时间:2020-06-09 发布时间: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常识,但这个常识,却在深圳崇达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崇达”)上被推翻。

近日,深圳崇达披露了招股说明书补充预披露稿,公司拟募资4.74亿元、发行3750万股于深交所上市,此次发行的保荐人为西南证券。

在查阅该公司的招股书之后,新快报记者发现,其销售收入与原材料及存货变动并不匹配,2011年在主要原材料投入未发生明显变动下,销售收入却大增逾两成,增长额高达1.72亿元,收入的真实性值得推敲。

在耗用率保持稳定比例下收入与原料消耗诡异脱节

深圳崇达主营为小批量PCB(印制电路板)的生产和销售。

招股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深圳崇达销售收入分别为4.36亿元、7.83亿元和9.66亿元,近两年环比增幅分别为79.59%和23.37%。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5.18亿元,已超过去年的一半有余。

对此,深圳崇达的解释为,收入增长的原因是销量和单价较上年均有上涨。

果真如此吗?事实上,作为制造业企业,产品的销售增长与其对应的原材料消耗理应匹配。但新快报记者发现,深圳崇达的原材料及存货的增长,并不能支撑其销售收入的增长,其收入存在虚增的嫌疑。

据招股书披露,覆铜板是深圳崇达主营产品PCB最主要的原材料,不仅采购金额占总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例最大(近三年一期皆为35%左右),且占销售成本的比例也最大(近三年一期为24%左右)。因此,新快报记者考察了其报告期内覆铜板的采购及存货的变化,以检验其收入的真实性。

招股书显示,2009年、2010年,深圳崇达的覆铜板每平方米采购价分别为83.44元、93.98元,采购金额分别为7007万元、1.38亿元,按此计算,其两年所采购的覆铜板数量为83.98万平方米、146.88万平方米,增长率为75%。与此相应,2010年公司主营产品PCB实现的销售收入为7.66亿元,较2009年的4.28亿元增长了78.97%。考虑到2010年公司覆铜板的耗用率(耗用与单位销售成本之比)较2009年高出了2.2个百分点,显然,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与原材料的采购量增长是基本相衬的。

然而,到了2011年这组数据却出现了诡异的脱节。2011年,公司覆铜板的每平方米采购价为104.12元,采购金额为1.53亿元。按此计算,其当年的覆铜板采购量应为146.98万平方米,与2010年的146.88万平方米仅增长了0.07%。

不仅采购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存货上,2010年、2011年的余额分别为6669万元、6426万元。考虑到2011年原材料出现了约10%的价格上涨,故2011年末的具有可比性的存货约为5783万元,仅同比减少了886万元;其中,原材料库存上,两年的期末账面净值分别为3243万元和3353万元,考虑价格上涨因素,至2011年末公司原材料库存仅减少了225万元,减幅仅为6.95%。

但是,在原材料整体投入未发生明显变化下,2011年,公司主营产品PCB实现的销售收入高达9.38亿元,同比2010年的7.66亿元大增22.45%,增长规模高达1.72亿元!

应强调的是,2010年、2011年,公司覆铜板的耗用率分别为24.9%和24.8%,且原材料与单位销售成本的比重分别为64.77%和65.60%,均保持稳定比例。

换句话说,相比2010年,2011年深圳崇达在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量、耗用率基本相同下,仅以存货减少不到900万元、原材料库存减少约200万元,便支撑了高达1.72亿元的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额。

如此“无米之炊”,你相信深圳崇达是靠“销量和单价上涨”来实现的吗?更何况,所谓“单价上涨”的结果,反而是其主营毛利率的不增反减。招股书披露,2011年公司主营的毛利率为32.42%,同比2010年减少了3.28个百分点,为近三年一期中最低者。

上半年营收未达目标或因已达增长“天花板”

据招股书“公司未来两年发展目标”一节表示,2012年至2013年,力争销售额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事实上,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仅为5.32亿元。考虑到公司产品没有季节性波动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约10%,距离该公司发展目标差了一大半。

目标为何未能如期实现?这或与公司已面临行业“天花板”有关。

根据招股书,PCB行业市场竞争充分,各类规模的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而小批量行业因其订单面积小、客户数量和订单种类多的特征决定了其市场分散程度较大批量行业更高。

据Prismark 的统计,2011年,按照估算的全球小批量PCB“市场容量”以70亿美元计,行业龙头DDi的市场份额仅约占整个小批量市场的2.26%。

而深圳崇达表示,公司小批量PCB在全球小批量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不过其使用的全球小批量PCB“市场规模”数据为55.41亿美元至83.11亿美元。

同样来自Prismark 的统计数据,同样计算占全球小批量市场的份额,深圳崇达为何要使用不同的市场规模口径呢?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原来,以70亿美元的全球PCB小批量“市场容量”计算,以2011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全年平均价6.4588及深圳崇达2011年的营收9.66亿元人民币计算,得出其市场份额为2.14%。

显然,若使用相同“市场容量”口径,深圳崇达的市场份额已达2.14%,与行业龙头DDi的2.26%的市场份额相比,已仅差约0.12个百分点。若以深圳崇达披露的上半年营收情况,其2012年全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实际上将超过DDi。考虑到小批量PCB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DDi近年来营收比较平稳,实际上深圳崇达营收或已到了增长的“天花板”。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深圳崇达在市场份额逼近行业龙头的情况下,其营业收入为5.18亿元,同比增长率尚不足10%,与2010年度的75%以上、2011年度的20%以上相比,增速明显呈连续放缓。

招股书“杯葛”官网数据现有产能已现过剩迹象

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6万平方米小批量多层PCB和4万平方米小批量HDI的生产能力。2011年,公司小批量PCB和HDI的产能分别是63.6万平方米和2.4万平方米,募投项目的实施将使目前小批量PCB和HDI的产能分别扩大57%和167%。

而近三年,深圳崇达的产能分别为37.42万平方米、61.2万平方米和66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36%,83.12%和87.41%。而2012年上半年,其产能为37.2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达到了近年来最高,不过也仅为88.79%。

对于产能利用不足,深圳崇达的解释是,作为小批量PCB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过高不利于公司进一步缩短交货期。但其同时又表示,随着公司订单的大量增加,未来几年公司仍面临着产能不足的困境。

事实真是如此吗?

新快报记者在深圳崇达的官网上“公司简介”一栏发现,其宣称“月生产能力可达14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其产能已经达到168万平方米一年。该栏同时宣称,公司年产值近10亿元。对照招股书,显然这是2011年底的销售收入数据。可见,在2011年底,该公司的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68万平方米。按照官网宣称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的话,那么其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将仅为44.29%,产能利用严重不足。

一方面产能利用并不足,却又宣称产能紧张,这一矛盾,究竟是公司官网“不实宣传”,还是其在招股书中所披露的数据有误?

深圳崇达近三年半的财务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12年1-6月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营业收入 53151.53 96609.66 78286.30 43604.82

营业利润 8257.21 15190.94 12420.53 6025.14

利润总额 8450.09 15593.97 12329.77 6240.11

净利润 6589.21 13153.29 10339.09 5340.55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对性能功耗与面积的要求使FD-SOI或回归主流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