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 > 技术百科 > 详情

对苹果来说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或将取代FaceID,明年将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元年!

发布时间:2020-06-24 发布时间:
|

今年苹果iPhone X的推出,除了全面屏,改动最大的还是放弃了几代iPhone使用的TouchID,改用高大上的FaceID,作为手机行业的标杆,众手机厂商随后的纷纷跟进也是必然。苹果高管也曾表示,指纹识别已死,面容识别才是未来。

事实正是如此吗?我看未必!

就在最近,苹果在美国和欧洲被授予一件专利,专利描述了一种特别设计的OLED显示屏,能读取指纹。这件专利与新一代集成硅-OLED显示屏有关,显示屏可以用于iPhone、iPad和iPod。这或许表明苹果对屏下指纹技术尚未死心,未来仍然有可能在iOS设备中采用这种技术。这样一个一边对外推行FaceID已成趋势,一边却在暗地里申请指纹识别专利,苹果果然很“出其不意”。

其实苹果这么做也是不无道理的,从FaceID随着iPone  X推出到现在,可谓问题漏洞不断,识别通过率低、双胞胎区分不清、3D打印面具可破解、iPhone X更新IOS 11.2后FaceID启用不了等等,这些问题间二连三的出现,足以让苹果忙活一阵的。当然也不能想当然认为FaceID问题不断就说明,面部识别就前景渺茫,不堪大用。没有任何新技术从一诞生就是成熟的,都要经历一段不完善的过程,FaceID也不例外。

不过,就目前来说,小编认为,FaceID短板还需要指纹识别来弥补,未来一段时间新的苹果产品将同时搭配指纹识别和FaceID,甚至会取代FaceID一段时间,当然对于这里的指纹识别指的是屏下指纹识别。并且2018年将会是屏下指纹识别应用元年!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当下全面屏概念大热,从去年的小米Mix到现在,层出不穷的“全面屏”手机一茬接着一茬,这一年里,消费者早已对所谓18:9、17:9的“全面屏”(高屏占比)手机无感,甚至反感。消费者内心对100%屏占比真全面屏手机的渴求愈发的强烈。然而,对于要实现这种真全面手机,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FaceID和指纹识别如何安放?

对指纹识别,目前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后置指纹识别,一种是屏下指纹识别。后置指纹识别问题已经是老调重弹了,相比前置指纹识别差的还是用户体验上的问题,虽然避免在整个手机前置面占用空间,但未来应用的前景并不大,第二种,作为已经习惯了前置指纹识别带来的便利,并期望用上真全面的手机党来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过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目前来看还不成熟,真正商用的时间不可知。

不过今年,手机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几家指纹识别模组供应商,瑞典 FPC、美国的 Synaptics、深圳汇顶(Goodix)、台湾 Egis 等都在研发自己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其中在今年的MWC大会上,深圳汇顶科技推出了首款基于光学方案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这项技术通过放置在 AMOLED 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主动发射出不可见的结构光(infrared light)来识别屏幕上的指纹纹路。汇顶展示了 vivo Xplay 6、三星 S7 edge 等多台采用这项技术的原型机,但至今相关的指纹识别模组还没有量产。

还有国际芯片大厂高通同样利用vivo Xplay 6演示的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然而为高通提供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封装的欧菲光等公司,目前还无法将体积缩到足够小,识别准确率和速度也需要大幅提升。在高通的计划中,能够穿透 OLED 屏幕的超声波指纹传感器量产要到 2018 年初。也就是说,搭载此类传感器的手机上市开售最快也要明年夏天了,

可见最快的屏下指纹识别商用场景最快也要明年夏天才能看到。

不过,依照苹果最新获批的屏下指纹识别专利来看,与目前其他公司已经公布的屏下指纹识别不同,苹果设计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并不会在固定位置设置指纹传感器,或者说识别面积覆盖整块显示屏,手指触碰到屏幕即可解锁。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项OLED 屏幕屏下指纹专利申请时间是2015年,目前该专利才算获批。可以想象,从2015年到现在苹果这两年时间不可能让这项技术闲着,说不定已经出现样机,甚至量产也未曾可知。

但这些都相比屏下的面部识别模块来说处境来说就好的太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于未来100%屏占比真全面屏手机来说,和指纹识别前置占据空间同样的道理,面部识别模块前置同样也要占据手机前置空间。有人会说要不把面部识别模块后置?

后置指纹可以,只是体验上的问题,面部识别模块要后置怎么用,这已经不是体验上的问题,这种天生的缺陷已不足以支撑面部识别功能存在于世了。当然,和指纹识别一样,随着着100%屏占比真全面屏到来,屏下面部识别也已成必然趋势。但相比于屏下指纹识别,屏下面部识别实现的难度更加高。

就拿苹果的FaceID来说,占据了整个iPhone X的刘海大部分,这一小块区域整合了多达8个零件,除了麦克风、扬声器、前置镜头、环境光感测器、距离感应器等我们熟知的部分,还整合了红外线镜头、泛光感应元件(Floodilluminator)、点阵投影器。苹果将整个系统称之为原深感镜头(TrueDepthCameraSystem),而整个系统除了能用于FaceID人脸验证,也可以扩展自拍功能,达到动画表情发表,和AR效果叠加。其中红外线镜头、泛光感应元件(Floodilluminator)、点阵投影器是FaceID实现其功能的主要部件。其原理是:点阵投影器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将 3 万 多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投影在 人的脸部,绘制出独一无二的面谱,由红外线镜头得到面部 3D 深度信息模型。再结合前置摄像头拍摄的可见光人脸,将人脸的纹理与人脸 3D 模型通过算法结合,得到真实的 3D 人脸图。以此作为参考,用户下次解锁会以此作为对比,若吻合则可解锁,反之则解锁失败。

好了,言归主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这些器件组合形成的整个FaceID的组件,在体积上是很可观的,若真的把这些部件一同置于整个屏幕之下,势必会带来整个手机厚度的增加,在这个消费电子产品追求极致轻薄化的时代,增加手机的厚度,显然是手机厂商不能接受的。

还有就是结构光作为深度感知领域有三大主流技术方案之一,iPhone X的FaceID就是采用其原理,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向空间投影一定图案,感测器获取反射回来的图案,与原图进行对比就能生成深度图。

英特尔的RealSense实感技术也用到了这种方法。就是从点阵投影器发射红外线投射人的面部,在反射的回来,由红外线镜头捕捉。不过缺陷就是这种由于红外结构光受传输距离的影响比较大,衰减厉害,目前IPhoneX 的有效人脸识别距离应该在 20cm-60cm 之间;超出距离精度会大大下降,这样可以想像把整个FaceID隐藏于屏幕之下,首先带来是中间有了一层OLED屏幕的阻挡,无形中加大红外结构光往返传输的距离,并且在OLED屏幕中来回反射造成的红外光的衰减会更加严重,这样FaceID有效识别距离会更短,这还不包括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带来的干扰,若未来的屏下面部识别非要把脸紧贴手机屏幕才能解锁,这样的屏下面部识别不要也罢。

其实依照技术成熟进度,苹果FaceID还处在“实验测试阶段”,说白了iPhone X就是个苹果试验FaceID技术的实验样机,只不过这种样机的体验方是变成消费者而已。先不说屏下如何实现FaceID的功能,就凭其目前遇到的技术问题一箩筐,时不时出现个BUG的状态,就想直接踏入技术更复杂,问题更多的屏下面部识别技术,现在想也不太可能,而相比之下,现在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是很成熟,迈入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阶段既是满足全面屏屏趋势的需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更多
家庭网络:从带宽共享走向内容共享